张菁
闺蜜私语、网友相会、情同手足、青梅竹马,当这几种元素共同出现的时候,我们等待他们如何产生化学反应。可以说,每个主题延展开来,都能独立成为一个篇章。張慧娟找到他们的结合:闺蜜清楚事态的发展,懂得她的雀跃和期待。青梅竹马的丈夫内心是交付出去的安然,依赖与放心。女孩多多像个小火苗,提醒着她不愿面对的可能。与网友星耀之间的忐忑和犹疑,此刻星耀其实可以是任何一个存在,这个存在让她再度感受到自我,感受到精神上的对撞,灵魂里的照亮。
张慧娟在《桑间》中有着探寻的耐心,她了解和体谅女性的复杂与微妙,所以她并不评判,而是相信。相信罗心辛们的选择背后,是源于内心,是一种选择和真正的听从。
在故事之内,张慧娟完成的是种种的冲突和这种种冲突的内在张力,它影响着故事,影响着人物和事件,影响着他们的判断和难以判断。而在故事之外,它又有着悠远而让人深省的回音,它耐人寻味,让人不断地寻味。在我看来好的小说是个菱形,而不是四平八稳的正方形,它需要棱角。当然这一棱角并不是疏忽,或者粗陋性的不完美,而是在小说中呈现锋芒和异质,同时又有意地建立“冲突”。
于是,我们看到在罗心辛心思雀跃准备去见牵挂的人的时候,丈夫向他汇报煮面烧黑了厨房。当她和星耀在一起时,幼时一起长大的玩伴多多也在此时忙不迭地跑去罗心辛家,安慰她的丈夫。星耀也好,多多也罢,这些生活以外的因素像一个个梦境的存在,提醒着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们,走下去的理由。
张慧娟走到了人物的背后。我们不仅看到主人公的纠结,更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牵扯。她在众多张力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保护着文中人物在安全空间里回旋,不打破生活的状态。刹那与长久,虚飘与切实,幻灭与执手,终究是女性自己作出选择。此刻的A面,同样可以翻转写成B面的模样。只是,在所有的可能之下,是尊重、相信与情意。
张慧娟相信女性的直觉和理性,在流光溢彩的星空,绽放的是内心的自由。冲突的背后是盛大的平静,是坚实的稳定与平和。在相互搭叠的关系中,在纠结与迟疑中,我们看到并且相信罗心辛未来的生活,她短暂的挣脱与回归,反倒映衬出与朱子辰之间长久的支点——信任。这份信任,足以抵御风雨。
毫无疑问,张慧娟的这篇小说建立于日常,建立于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上,它有着坚实而绵密的现实主义小说的质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有那种“心理小说”的艺术趋向,它着力的并不是故事的跌宕和波澜感的强度,而是使用着“神经末梢”的极度敏感,为我们这些阅读者建立起了与罗心辛们微妙的心灵连线,让我们得以窥见:她是如何理解生活、认识生活和这些事件的,同时这些理解、认知,又是那样微妙地牵动着我们。
当社会的脚步愈来愈快,人们愈来愈奔忙,相遇的时间变短,相守的时间变难,人们在忙碌中迷失自己、不知所措,在事业、爱情、子女、自我之间左右徘徊。作者和她笔下的人物一起,倾听自己的声音,清晰自己的需求,明白自己的追求。以此,闪耀未来的路。
责任编辑 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