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洁,张立东,孙雅静,刘 敏,刘可欣,姜忠敏
患者男性,24岁。主因“胸闷气短5 h”于2019年7月13日入院,诊断为左侧自发性气胸,经保守治疗,患者肺复张良好,拔除胸管后出院。2019年10月17日患者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症状,活动时加重,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无发热、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CT示:左侧胸腔前部见气体密度影,左肺组织压缩60%,左肺见斑片影,边缘模糊,提示左侧气胸,左侧肺大泡,左肺压缩>50%(图1),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史,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4 ℃,脉搏80次每分钟,呼吸18次每分钟,血压110/70 mmHg。右肺呼吸音清晰,左侧呼吸音消失,无胸膜摩擦音。入院诊断:(1)左侧自发性气胸;(2)肺大泡。入院后吸氧,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于2019年10月21日在全麻下行胸腔镜左侧肺大泡切除+胸膜腔粘连封闭术。
图1 胸CT示:左侧气胸,左侧肺大泡
病理诊断眼观:灰褐色楔形肺组织1块,大小3.4 cm×0.7 cm×0.2 cm,吻合口长3.4 cm,肺膜表面可见一灰白色囊泡,大小1.5 cm×0.9 cm×0.2 cm。镜检:少许肺组织与不规则囊壁结构相连(图2),囊壁由单一密集短梭形细胞构成(图3),核形态较规则,核分裂象少见,表面被覆间皮细胞。免疫表型:vimentin、BCL-2(图4)、EMA(图5)、Calretinin、β-catinin阳性,CD99(图6)、HBME、SMA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热点区为15%,desmin、CK阴性。FISH检测融合基因SYT/SSXT阳性(图7)。
②③④⑤⑥⑦
病理诊断:(左肺)囊性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 SS)。
讨论SS是一种间叶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一般中青年较多见。该病通常发生于四肢大关节周围软组织,也有发生在关节外部位的报道,如肝、肾、心脏等[1-2]。原发于肺者罕见,特别是肺囊性SS尚未见相关报道。肺SS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以及胸闷气短,也可表现为自发性气胸,低热和体重减轻少见。该病胸部CT通常表现为肺内实性肿块,边缘较光滑,偶见切迹样改变[3]。本例为囊性病变,发生在年轻人,以胸闷气短反复气胸为首发症状,发生于肺膜表面,组织学表现为囊性,同时胸部CT提示气胸,所以与肺大泡难以鉴别。如再次遇到此类肺大泡患者可行MRI协助诊断避免出现误、漏诊。
肺S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对于疑难病例检测特异性细胞遗传学/分子异常协助诊断。组织学上SS分为单向型和双相型两种,以单相型最为常见,完全由梭形细胞成分组成,胞质少,胞核深染,呈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分裂象不明显,细胞密集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界限不清,间质黏液变性、囊性变、骨化和血管外皮瘤样等一系列形态学特征在SS中较多见[4-5]。双相型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混合排列而成,即在梭形细胞背景中可见灶性上皮样区域,呈裂隙样、腺管状、乳头状结构,核圆形,染色质颗粒状,偶见核仁,常空亮伴黏液分泌。本例镜下主要表现为囊性结构,紧贴肺膜表面,表被间皮,囊壁主要由单一密集短梭形细胞构成,局部可见玻璃样变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部分间质疏松水肿呈黏液样改变。大多数SS中vimentin、CK、CK7、CK19、EMA、BCL-2、CD99阳性,SMA和Calretinin在部分SS中呈局灶阳性,30%以上的SS有S-100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阳性,CD34和desmin通常为阴性。SS细胞遗传学标志为t(X;18)、t(p11;q11)易位,形成STY-SSX融合基因。不管哪种组织学类型,90%以上的SS都发现有此易位,并且应用FISH或RT-PCR法检测SS染色体易位具有特异性,适用于S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6]。本例免疫组化及FISH结果支持为肺囊性单相型SS。鉴别诊断首先排除肺转移性SS和肺大泡,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检查才能确诊;其它包括胸膜肺母细胞瘤、梭形细胞癌、恶性间皮瘤、纤维肉瘤和平滑肌肉瘤等,需要结合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结果协助鉴别诊断。
肺SS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分期行放、化疗辅助治疗。该患者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期23个月,也有生存期超过5年的病例报道[7]。本例为肺原发性囊性SS,手术病变完整切除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术后2个月行PET-CT检查未发现可疑病变,随访4个月未出现任何阳性体征。由于肺囊性SS发病少,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尚需进一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