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胰岛素泵治疗老年T2DM对患者血清hs-CRP、EL、8-iso-PGF2α水平的影响

2021-04-25 16:37王婷杨璐胡凤蓉段建芳雷雨欣
海南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氧化应激

王婷,杨璐,胡凤蓉,段建芳,雷雨欣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干部病房老年病科1、内分泌科2,陕西 西安710018

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长,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相关调查数据结果,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3.82亿,且这一数据仍处于不断增长,预计2035年数量将达到5.92亿[1]。亚洲是糖尿病发病比例较高的地区,据统计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T2MD)患病率高达11.6%,总患患者数超1.14亿[2]。目前,临床上对于血糖水平较高的T2MD患者常采用早期胰岛素治疗,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通过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相对于皮下多次注射,可模拟机体胰岛素正常分泌过程,安全、简便[3]。内皮脂肪酶(EL)由内皮细胞合成,是调节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关键酶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机体受到损伤或在炎症刺激下,肝脏生成的急性期蛋白。T2MD发生和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应激反应与机体血糖波动关系密切,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被认为是机体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治疗效果主要指标[4]。本研究通过与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治疗进行对比,阐述短期胰岛素泵的应用对老年T2MD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hs-CRP、EL、PGF2a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T2MD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90例老年T2MD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T2MD诊断标准[5];(2)年龄60~85岁;(3)病程超过1年;(4)经饮食与运动治疗控制效果不理想;(5)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重度心律失常者;(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合并糖尿病相关急性并发症;(4)合并高血压、肺心病;(5)合并恶性肿瘤疾病;(6)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免疫障碍。(7)伴重症感染;(8)合并影响血糖水平的疾病,例如皮质醇增多症等。依照治疗方法分组,其中47例采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者纳入A组,43例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者纳入B组。A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60~82岁,平均(71.34±5.14)岁;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6.16±0.57)年。B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60~81岁,平均(71.28±5.06)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6.04±0.6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A组患者皮下埋置输注管给予短期胰岛素泵治疗,连续给予短效胰岛素(诺和锐),全天初始胰岛素剂量为(0.4~0.6)U×体质量(kg)。餐前给予餐前大剂量,基础用量是以小时为输注单位,持续给予胰岛素输注,通常占全天总量的50%,剩下50%于3餐前平均分配,可依照患者血糖水平调整剂量。1个月后按照前1 d胰岛素用量更换为多次皮下注射,并继续治疗2个月。B组患者于3餐前经皮下注射诺和锐,依照患者睡前空腹血糖水平,睡前给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注射,依照血糖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两组治疗期间均接受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监督饮食与运动治疗,暂不加用其他降糖降脂等药物,维持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控制(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FPG、2 hPG检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亲和层析法。(2)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以及治疗期间日均胰岛素用量。

1.3.2 血糖波动参数 于入院后次日开始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水平监测,并于治疗后再次佩戴连续监测72 h。CGMS经患者腹部皮下探头感应,每隔5 min记录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每日血糖仪至少输入指端末梢毛细血管血糖值4次,将血糖仪校正,血糖两次输入之间的时间间隔在12 h以内,监测有效范围2.2~22.2 mmol/L。72 h后取下探头,经软件导出数据,记录血糖波动参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

1.3.3 血清hs-CRP、EL、PGF2a水平 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RP、EL、8-iso-PGF2a水平。hs-CRP试剂盒来自美国BIOCOX公司,EL、8-iso-PGF2a试剂盒来自美国Cayman公司。

1.3.4 低血糖发生率 以血浆葡萄糖浓度<2.8 mmol/L作为低血糖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独立、正态、方差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FPG、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较B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2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比较A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B组,日均胰岛素使用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波动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参数MAGE、SDBG、LAGE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较B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比较(±s)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参数比较 两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EL、PGF2a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s-CRP、EL、PGF2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EL、PGF2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A组患者降低较B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参数比较(±s,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参数比较(±s,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EL、PGF2a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EL、PGF2a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低血糖事件比较A组患者共发现低血糖事件65次[0.023次/(d人)],发生频率低于B组155次[0.060次/(d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38,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6-7]。血糖控制达标是预防与延缓T2MD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通过每日3次及以上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预防与减少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相关并发症[8]。然而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案往往难以长期坚持,操作较为繁琐。胰岛素泵临床又被称为“人工胰”,可模拟人体自身胰岛素生理功能,持续对胰岛素进行基础分泌,并在餐后脉冲式释放,整个胰岛素释放程序,与人体生理过程贴近,应用于T2MD的治疗安全有效[9-10]。

本研究中行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多次皮下注射患者,提示胰岛素泵可更快、更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杨昕娉等[11]研究结果支持本结论。与此同时本研究发现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波动值更低,胰岛素用量更少,表明胰岛素泵的应用,可更有效保证胰岛素的吸收稳定,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此同时本研究中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B组低,胰岛素泵模拟机体胰岛素正常分泌过程,以分段设定基础量的方式来有效维持肝糖,在保证机体外周组织基础糖的同时保证餐时大剂量给药,从而有效减少餐后高血糖现象,使患者血糖水平处于平稳下降状态,减少了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用量调整造成的低血糖事件;另一方面胰岛素泵注射部位固定,基本不在皮下积累,缩短起效延迟时间,避免出现运动后机体胰岛素吸收速度增加,降低低血糖事件[12]。

T2MD患者氧化应激与机体血糖异常有关,血糖波动可作为氧化应激的一个始动因素,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不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参数SDBG、MAGE、LAGE差异,其中MAGE通过血糖波动峰值到谷值来计算波动幅度,反映血糖波动,结果显示A组患者治疗血糖波动参数低于B组,胰岛素泵的使用有利于减轻患者血糖波动,效果显著。8-iso-PGF2α是前列腺素衍生物,其浓度与机体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8-iso-PGF2α水平明显低于B组。与李慧丽等[13]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胰岛素泵在减轻T2MD患者氧化氧化应激方面的优势。涂晶晶等[14]研究表明T2MD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可短时间内控制高血糖,除此之外,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表达。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有关,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活其他并发症独立预测因子。EL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其表达水平上调可使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血管细胞黏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的增加,扩大炎症效应。马丽辉[15]研究显示T2DM患者治疗前EL水平与血糖波动参数MAGE呈正相关,T2MD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与胰岛素对血糖波动控制效果有关。胰岛素泵不仅可在短时间能平稳降低血糖水平,还可减少血糖波动,降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水平。

综上所述,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T2MD患者血糖水平,减轻血糖波动,同时还具有抗炎、降低氧化应激的效果,逆转炎性反应损害组织细胞,对疾病相关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相较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患者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