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中医医院 外一科,山东 菏泽 274000)
在常规的临床诊疗中,血液作为体检中最常用、最重要和最全面的生物样本,是开展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检验的必要条件,因此静脉采血便成为临床检查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1]。临床科室护士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每天还面对大量需要进行采血患者,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心理和身体压力。患者在采血过程中会出现疼痛等不适,尤其遇到护理人员不能一针穿刺成功的情况时,护理及患者的压力均增加,且患者的不良情绪会明显增加,为此护理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对应的护理工作[2]。在考虑患者本身疾病的同时,还需尽可能减少患者在采血时的痛苦,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不适情绪,以提高其适应性[3]。同时还应考虑减少患者采血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医患和谐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采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辩证思维考虑,实时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体验,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因疾病原因带来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这对于完成临床采血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通过对外科临床采血患者实行中医情志护理,探讨其对采血患者疼痛和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需要进行临床采血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47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男118 例,女121例,年龄18~79 岁,平均(41.5±19.2)岁;试验组男115 例,女124 例,年龄18~81 岁,平均(43.1±22.2)岁。两组患者采血方式、采血量等基本一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①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身体无明显创伤且意识清醒者;③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疾病、肿瘤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④既往凝血功能正常,无异常出血情况;⑤首次抽血,且无晕针、晕血史者。
所有患者使用SAS 软件(Ver9.2)产生随机分配表,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2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操作如下:①给患者介绍医院就医环境,本次就诊责任医师、责任护士;②告知患者就医安排,如是否手术及其时间等;③告知患者就诊注意事项,家属陪床等。试验组采用情志护理模式,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加如下护理事项:①跟临床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就其疾病的起因、进展、病史等情况进行沟通,并向患者介绍该类疾病的相关治疗措施和医师的治疗方案;②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引导患者,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调整好心态;③对患者详细介绍采血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事项及处理措施;④采血过程中注意与患者的沟通语气要温和,并且关注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转移患者注意力;⑤采血结束后及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对于采血部位的按压方式及时长等。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采血疼痛情况,分值高者表示疼痛剧烈;采用自行设计的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分值高者表示满意度高;详细记录患者采血后皮下淤血、硬结等并发症。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采用SAS 软件(Ver9.2)行数据统计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采血时疼痛评分为(1.12±0.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1.2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56±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1.1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注: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发生皮下淤血、采血部位硬结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静脉炎的不良事件,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静脉采血是护理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操作,是常规临床检查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是整个临床检查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每天患者人数较多,采血护士在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及正常采血的同时还需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因而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临床采血作为入院患者首要进行的检查,护士将直接面临患者,加上住院患者因自身患病等原因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增加了影响护理满意度的不利因素。及时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拉近护患关系、增加护理信任,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5-6]。本研究表明,中医情志护理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采血后不良事件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