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的库存管理,既是对企业本身管理水平的检验,又是对企业管控物料、资金、流程等运营能力的考验。库存管理作为制造业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制造业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的运营。文章通过梳理制造业库存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弊病,结合制造业的特点,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企业利润的优质增长。
关键词: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货控制;问题;对策
制造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和支柱产业,虽然在很多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不可否认大多数制造业仍处在中低端区域,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使企业长期处于发展瓶颈。同时,随着制造业全球化浪潮的袭来,新材料、新工艺的迭代也愈发频繁。良好的库存管理是企业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是企业良性运作的有效保障,对于加快利润流入和经营决策意义重大。
一、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概述及必要性
(一)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概述
制造业库存按照用途可分为: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和辅助生产的工具、零件、以及劳保用品库存。库存管理主要是指与库存物料的计划与控制有关的业务,目的是支持生产运作,故库存管理又称库存控制。区别于仓库管理的是,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库存项目,即企业中的所有物料。库存管理最基础的功能是物料及成品的收发存,而制造业库存的特点是原材料种类、名目繁多,产成品批次、规格多变,再加上每天物料收发、进出频繁,本身工作量、数据量庞大,很容易掩盖收发过程中的失误;虽然事前、事中管理能够对库存管理起到一定的管控作用,但问题的出现往往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事后管理占主导地位。
理论上来说,充裕的库存有利于保障生产的连续和稳定,更有利于产品的及时交付。但在制造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大量的存货所凸显的弊端对企业整体运作构成了一系列影响,所以如何在保障生产和减少存货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库存管理的重心。
(二)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经营分析
库存管理是以实物的形式间接反馈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业务板块的协作结果,是企业整体运营的缩影。库存管理中涵盖的大量收发、结存等基础数据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的轨迹,做好企业的库存管理,即是做好企业的基础工作管理;而通过对库存管理中大量数据的梳理分析,对照企业战略规划和预算执行,可以直观的找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2.有利于稳定生产、销售,实现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库存管理类似企业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良好的库存控制能够保证企业健康的“吞吐”,从现金流、物流、业务流中汲取利润,促进企业茁壮成长;同时利用其自身成熟的“免疫”机制,维持企业各项机能的平衡运行,保持生产持续稳定和销售正常发货,降低资金占用成本、管理成本、仓储成本等,对抗企业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误区,从而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良性运作。
二、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库存管理的主要业务有供应商材料入库、生产发料、生产成品、半成品入库、销售发货,甚至还有供应商退料、生产退料、销售退货等,涉及单据、部门、流程更是数不胜数,多点多线织就了库存管理庞杂的业务网;另外物料特点特性有时也会对库存管理带来阻力,如数量、重量、颜色、尺寸等,致使物料在收发时很难做到实际清点,很大程度上只能做到主观理论一致。同时各个节点之间存在关联和勾稽关系,某一个节点的失误会导致业务链条的连锁反应,而长期的问题堆叠,很容易导致账实不符。
嚴格意义上,材料采购取决于生产任务,生产任务又是根据销售订单分解,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工艺水平或批次材料质量影响,总有一定量的材料损耗或残次品出现,为保障产品交付的质量和数量,一般材料采购总量大于生产耗用总量,实际生产数量大于交付数量,但当订单和生产任务结束后,非通用材料和订单外产品若不能及时转入二次生产或二次订单,就极易形成呆滞库存;另外,如果生产计划不合理,或临时增加、取消、调整订单,导致生产任务的顺序发生改变,都会让存货结构发生紊乱,更大程度上促成呆滞品的形成。
首先,存货是企业制造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将材料转化成成品的过程,是现金流的主要表现形式,存货量过大意味着资金固化,流动性降低,直接导致机会收益变小、资金成本增加。
其次,对于价值较高或存储条件要求苛刻的存货,如恒温、冷冻、冷藏等,大量存货意味着仓储场地、仓储支出增加;对于跟新换代较快或存在保质期的存货,如食品、饮品、快消品等,大量存货意味着需要消化周期,过长的消化周期必然引起存货跌价。另外,为保证存货安全和清点、盘点准确,也导致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增加。
最后,存货问题容易掩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如生产计划制定不合理导致的材料库存较大,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成熟导致的残次品、废品较多等。
在实际生产中,随着企业的存续,往往超龄库存和呆滞库存会越来越多。在企业初创期,因为规模较小,业务单一,库存管理更趋于现场管理;但随着规模扩大,业务量增加,管理者的注意力也被生产和销售转移,但销售、生产、采购环节的沟通不畅,使得无效采购无效生产的情况屡屡发生。
此外,库存管理制度的制定,流于形式,不能根据实际业务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在执行过程中也过于呆板,没有切实发挥服务生产的目的,更没有起到库存控制的作用。管理者更缺乏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四部分统筹管理的意识,仅仅将库存管理定位在收发准确、账实相符的基础功能上。而作为直接参与仓库管理的仓管员,因为缺乏业务沟通和培训,大部分精力被基础性收发工作占据,缺乏必要的思考和主观能动性。
库存管理的现场管理,侧面反映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库存管理意识不强,以及节约人工成本的考虑,没有专设仓库,仓管人员也由其他岗位兼职;即使专设库存场地,材料和成品混放、不同规格材料混放、不同批次成品混放,都给平时收发和月末盘点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浪费大量人力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物料短缺、丢失。
库存管理的另一个重心是安全管理,包括作业安全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两方面。作业安全主要是物料进出仓库装卸、搬运过程中的人身、物品、设备安全,物料安全指仓库物资的防火、防潮、防盗等风险防范。由于现场管理的缺失以及采购和生产的脱节,再加上机械作业、物料的特殊属性等因素,都容易在一定程度上给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三、制造业库存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控制库存管理业务节点
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将库存管理中的物料属性、收发数据存储化、系统化,将业务流程、业务节点以网络的形式传递,做到有迹可循,最大限度降低纸质书写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失误;同时,强大的数据汇总和查询功能,也能在第一时间获悉库存动态,有利于成本核算和库存盘点。
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将影响库存管理结果的外围因素,如销售、生产、采购三大模块串联成整体,以库存管理为窗口,實时反馈物料流转环节和结果,将库存管理立体化的展现在管理者面前,让管理者实时获悉存货状态,便于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加强生产和采购管理减少无效、呆滞库存
无效存货的产生是由无效采购和无效生产导致。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采购和生产入手。
首先,整合订单,多订单同批次采购和生产。企业应结合当前资金情况和材料价格走势,分解订单物料需求,对于通用和常用物料,合并采购数量或大于需求数量采购,对于特殊性质物料或不通用物料,应谨慎对待,按照实际需求数量采购;企业还应根据订单交货时间和数量,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不同订单的相同规格产品,合并生产,如此不仅能够降低单次采购的频率和成本,还能降低生产时的单位损耗。库存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生产持续稳定的同时,最大可能的降低库存量。本着这一原则,对于常用物料和常规产品,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周期,设置材料和成品安全库存,既能够保证正常生产,又能保证安全交付。
其次,加强物料质量和生产流程管理。良好的原料质量是良好产品的前提,企业应根据客户和订单需求,把控材料和产品检验力度,避免不合格材料的流入和不合格产品的流出;同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杜绝人为浪费,提高设备有效运转率,减少过程损耗和废品、次品的产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
(三)加强存货管理降低资金占用
加强存货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存货周转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加强存货流动性,降低资金占用。从材料转化成产品,再从产品变成应收账款,如何实现存货的从有到无,以及提高从有到无的频率,主要途径有成品发货、转入生产、直接外卖三种。
首先,及时发货是有效产出的具体体现和企业经营变现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短期内材料市场短缺,批量性质量事故,客户回款不及时或更改、取消订单,以及旺季的生产能力大于物流发货能力等,都会让订单需求、生产执行和物流发货三者之间失衡,导致生产加班赶单或是成品爆仓的极端情况发生。企业应加强订单、生产和发货的事前、事中管理,根据订单交期,结合材料市场环境,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做好客户回款管理,既要保证如期发货,又要防止成品积压。
其次,转入二次生产、二次订单或直接外卖是减少超库龄库存的有效手段。存货盘点时,发现有新增订单外存货,应根据存货性质给出处理方案,常规或保质期内的材料,可修复的残次品,经简单加工后可重复利用的废品等,符合二次订单材料要求的,尽快投入生产,不符合的安排外卖;订单外成品,或存放时间较长、预计客户延期或取消的订单成品,符合其他客户要求的,可更换包装,及时发货,存在保质期的,应在保质期到期前折价销售,将跌价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从存货资金占用的结构入手降低其资金占用。诚然,降低存货库存是最直接的手段,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赊销原材料或设置付款账期等方式延期付款,减少材料的资金占用;通过预收账款或预收保证金等方式,降低成品的发货风险和资金占用。
(四)提高全员对库存管理重视程度
首先,加强库存管理制度的制定。根据公司业务特点、生产模式、物料习性、收发习惯等制定最适合本企业的一套管理制度,包括物料收发流程、成品出入库规定、安全库存管理办法等,并根据实际业务内容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正。
其次,加强库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激励机制。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岗位职责的制定等,实施必要的绩效奖惩制度,绩效工资直接与收发、盘点的准确性挂钩,对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方案的给予奖励,对在工作中善于思考、认真负责的重点培养。
最后,加强管理层对库存管理的重视。包括加强仓库同采购、生产、销售的沟通,厘定安全库存警戒线,设置库龄最高阀值;加强现场管理,出具盘点报表和库龄库存报表,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短缺或溢余认真对待,找出原因,分析原因,对超库龄库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重视库存管理相关制度的制定,加强仓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等。
(五)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
加强库存管理的现场管理,应从三方面着眼。第一,规划建筑布局根据实际需要单设仓库,每一仓库单设仓管员;仓库内按照作业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划分存放区域和物料仓位,增加必要的仓位标识;为便于管理和保证收发的准确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单设收料区、发料区、备货区、临时存放区等;第二,各规格物料设置物料信息标识卡,注明生产单位、批次、入库时间等必要信息,存在多次收发的,应注明每次收发的时间、数量、结存等信息;第三,加强仓库的清扫清洁工作,借鉴6S管理要求,做到仓库物料码放整齐,标识清楚,既能方便平时收发,也能保证盘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库存管理的安全管理,第一,加強作业安全管理,在加强现场管理的基础上,规范机械和设备使用,对于特种设备,必须专人持证上岗,仓库内多设置安全标识,经常作业的区域、道路,应设置警示标识,对具有一定操作要求的物料也应设置提醒标语;第二,加强物料安全管理,对于特殊属性的物料,如易燃、易挥发、易受潮霉变等应单独设置仓库存放,并关注其在库时长、在库状态等,保证仓库内通风设施、消防设备良好,做好防火防潮;另外,保证仓库内外监控设施良好,便于查找事故原因及做好防盗工作。
四、结语
文章从库存管理的含义和特点切入,介绍了库存管理的难点和重要性,接着阐述了我国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用对策,并且站在安全生产的角度,对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然而,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千差万别,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孙铭浩,乔瑞中.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3):62-63.
[2]陈艳.关于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20(9):110-111.
[3]范洪贞.中小型生产企业存货管理模式[J].全国流通经济,2018(29):50-51.
[4]陈峰涛.当前制造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6(22):181-182.
[5]张妍.浅析制造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107-108.
作者简介:柏荣茂(1985—),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