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疗效分析

2021-04-23 06:48郑建华赖世佳童梓德孙永明
中外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绷带

郑建华,赖世佳,童梓德,孙永明

解放军第73 集团军医院眼科,福建厦门 361003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角结膜组织血管增生性纤维组织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后角膜上皮缺损加上手术缝线的刺激, 给术后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眼部刺激症状。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连续配戴型)可以防止暴露角膜神经未稍式外露的角膜缝线线结与眼睑摩擦引起的疼痛, 可以促进角膜创面愈合,对眼表起到保护作用[1-2]。 该研究方便选择2013 年1 月—2016 年10 月在该院就诊住院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5 例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规应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连续配戴型) 来减轻角膜创面的刺激对减轻术后疼痛及眼部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缩短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就诊住院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7 例,入选对象:原发性单侧(鼻侧)初发翼状胬肉,侵犯角膜2.5 mm 以上,该研究经该院理论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既往有眼表手术史,外伤史合并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瘢痕等,重症干眼等可能影响角膜上皮愈合者。 不能坚持随访者等。分为两组,其中A 组对照组42 例,B 组观察组55例。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对照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33~71 岁,平均年龄(56.31±6.31)岁;病程 2~25 年,平均病程(6.35±5.02)年。观察组男 28 例,女 27 例;年龄 31~72 岁,平均年龄(56.05±5.61)岁;病程 2~23 年,平均病程(6.28±6.00)年。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翼状胬肉切除:2 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 0.5%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3次。 常规消毒铺巾,置开睑器,嘱患者颞侧注视,胬肉体部注射2%利多卡因约1 mL,在胬肉体部距离角巩膜缘4 mm 处做平行角巩膜缘的结膜切口,提起结膜远端向根部用显微剪,潜行分离结膜与胬肉至半月皱襞,并沿胬肉上下缘剪开结膜,提起胬肉体部,剪除胬肉,提起胬肉残端,采用逆行撕除术剥下胬肉头部。颞上方取与术区巩膜暴露面相应大小的带结膜瓣的角膜缘组织,原位移植至巩膜暴露面,对合好后,10-0 缝线缝合结膜瓣。

②术后处理: 术后A 组用纱布块敷料包眼7 d,B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立即配戴BCL, 术后用纱布块敷料遮盖术眼1 d,第2 天开放患眼。2 组患者均使用典必殊(妥布霉素地地塞米松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4次/d,持续用药4 周。 注意观测眼压变化,术后7 d 拆线。 B 组拆线时即取出BCL。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眼部疼痛程度的比较: 术后第1、3、7 天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评分的差异; 参照赵家良等[3]制作的眼部疼痛程度评分量表,0 分(无眼痛),1分(轻度)间断眼痛或空闲时眼痛,2 分(中度)有明显眼痛尚可忍受,3 分(重度)眼痛难以忍受。 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4 分(极重度)持续眼痛,不能忍受,影响正常生活。

②眼部刺激症状比较,包括异物感,畏光流泪、睁眼困难,分别比较两组患者。 术后第1、3、7 天的眼部刺激症状。 评分等级从0~4 级分别代表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③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 采用荧光素角膜上皮染色结合裂隙灯钴蓝光观察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 术后第1、3、7 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上皮生长情况。 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为创面愈合标准。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标准:将角膜表面分为4 个象限,每个象限分别记为 0~3 分。 0 分为无染色,1 分为散在点状或轻微划痕,2 分为中等量点状染色并轻度点状融合,3 分大量密集点状染色并融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A 组(对照组)患者评分高于 B 组(观察组),第1天、第 3 天和第 1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

组别1 d 3 d 7 d A(对照组)(n=42)B(观察组)(n=55)t 值P 值3.84±1.37 2.52±0.81 5.922<0.010 1.71±0.73 0.93±0.43 6.576<0.010 0.31±0.27 0.16±0.36 2.258 0.026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眼部刺激症状

第 1、3、7 天眼部刺激症状评分比较:A 组(对照组)患者评分高于B 组 (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评分比较[(),分]

组别1 d 3 d 7 d A(对照组)(n=42)B(观察组)(n=55)t 值P 值2.91±1.37 1.65±0.33 6.585<0.01 2.21±1.55 1.40±0.63 3.518<0.01 1.47±0.41 1.05±0.34 5.512<0.01

2.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分

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分比较:A 组(对照组)患者评分高于 B 组(观察组),第 1 天、第 3 天、第 7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

表3 不同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评分比较[(),分]

表3 不同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评分比较[(),分]

组别1 d 3 d 7 d A(对照组)(n=42)B(观察组)(n=55)t 值P 值5.32±0.95 4.63±0.76 3.974<0.01 3.32±0.76 2.41±0.80 5.672<0.01 0.48±0.31 0.24±0.33 3.643<0.01

3 讨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 可以恢复角膜缘干细胞的屏障功能,减少术后复发,被认为是最有效果的手术方法[4,5]。 由于手术的机械刺激,角膜神经的暴露,炎性因子的产生及刺激。 患者术后均会产生眼部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明显刺激症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因此术后如何能快速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手术后患者的痛苦是一个值得充分研究的问题。 BCL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是一类镜片直径比较大, 配适相对较紧具有治疗作用的特殊角膜接触镜。 被广泛运用于角膜屈光手术, 各种角膜病变,角膜外伤的辅助治疗。 由于镜片整个覆盖在角膜表面,使角膜创口裸露的神经,上皮细胞,泪膜等都不直接暴露于外界。 故能起到类似绷带的效果,而绷带镜片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缓解疼痛,促进角膜愈合。机械性支持与保护,封闭角膜创口,维持眼表湿润,药物载体的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报道指出绷带镜片的技术发展使医生在选择镜片时不再只是希望起到单纯的角膜保护作用,而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角膜愈合的过程起到辅助调节的作用[6-7]。

A 组术后疼痛程度 [1 d:(3.84±1.37) 分 vs (2.52±0.81)分(t=5.922,P<0.010);3 d:(1.71±0.73) 分 vs (0.93±0.43)分(t=6.576,P<0.010)],眼部刺激症状[1 d:(2.91±1.37)分 vs(1.65±0.33)分(t=6.585,P<0.010);3 d:(2.21±1.55) 分 vs( 1.40±0.63)分(t=3.518,P<0.010);7 d:(1.47±0.41)分 vs(1.05±0.34)分(t=5.512,P<0.010)]及角膜愈合速度评分[1 d:(5.32±0.95)分 vs( 4.63±0.76)分(t=3.974,P<0.01);3 d:(3.32±0.76)分 vs(2.41±0.80)分(t=5.672,P<0.010)]均高于 B 组(P<0.010)。术后疼痛程度[7 d:(0.31±0.27)分 vs(0.16±0.36)分(t=2.258,P<0.05)]、角膜上皮愈合情况[7 d:(0.48±0.31)分 vs(0.24±0.33)分(t=3.643,P>0.05)]第 7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研究[8-9]结果类似。 赵州等[8]研究表明术后3d 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在[(2.10±0.57) 分 vs( 4.21±1.11)分(t=11.840,P<0.05)];缪凯等[9]研究表明:术后 1、3 d 观察组眼部刺激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 d:45.0% vs 85.0% (χ2=14.060,P <0.05);3 d:0.0% vs 10.0% (χ2=4.100,P<0.05)], 术后 3 d 角膜修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2.5% vs 20.0%(χ2=14.910,P<0.05)]。 说明翼状胬肉术后早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疼痛, 促进角膜上皮较早愈合,极大的减轻了术后眼部不适刺激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由于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眼睑与新生角膜上皮之间建立一道机械屏障, 从而避免了瞬目时眼睑运动对基底膜黏附疏松的新生角膜上皮产生刮檫及干扰作用。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不平整的角膜表面与绷带型角膜接触镜之间通过泪液填充为上皮生长提供相对稳定良好的微环境[10-11]。

该研究采用的绷带型角膜接触镜为硅水凝胶聚合物,具有透明性,含水性,透氧性,柔软性,且配戴舒适。因而当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机械性保护角膜和促进上皮愈合的时候,硅水凝胶镜片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因为上皮再生是由氧气, 水分和镜片对上皮细胞保护共同作用的结果。 硅水凝胶镜片的使用比用纱布覆盖眼部有更好的透氧性,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利于伤口修复。 同时减少了较长时间包眼所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良好地柔软性使植片更加符合正常生理曲度生长,抗生素眼药维持在层间,可使局部用药得到储存和释放,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抗炎作用更持久,术后反应减轻,泪膜稳定性加强,有利于手术创面的愈合。

目前翼状胬肉术后维持患者舒适的眼部感觉已成为衡量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7]。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不适等刺激症状。 促进术后恢复,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从而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绷带
智能绷带促进伤口无痕修复
透明的绷带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兽医临床上绷带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