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兰
(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宜宾 645350)
因为疫情,全国中小学、幼儿园也都在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这对大部分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说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很多中职学生自控能力普遍偏低,学生家长也缺乏监管、教育学生的专业知识。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基本不再是智力竞争,而演变成了情商竞争,大部分中职学生不是智力低下,而是行为习惯差、意志薄弱,在这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往在学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和明确的组织纪律,学生言行较易规范。但现在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关了一个多月,家长完全hold不住了,盼望学校早点复课,好让这些“神兽”归笼,他们眼不见心不烦,也早点省心。想来这何尝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家长对孩子束手无策。
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教育不单纯是老师的事,需要家校联动。但是很多家长都想甩包袱,只要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甚至一年一次的家长会,很多家长都会说:老师,我们实在是太忙了,来不到,麻烦你了。一句话就交差了。但这次疫情来了,情况不同了。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完全沉溺于彻底放纵的享乐之中,每天睡到半晌午才起床,一天基本只吃两顿饭,晚上一两点钟还在玩游戏,家长管教就抬杠。而“别人家的孩子”却依然自律,按时起床就寝、学习锻炼,似乎丝毫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他们这才慌了,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又感叹为时已晚。在这里我要说,教育在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及时发现问题,有愿意改变的决心和信心,那就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我们不轻言放弃。一旦家长都放弃自己的孩子,老师也就基本回天乏力了。
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家长的事,甚至可以说家长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在教育孩子的二八定律中,家长才是起主导作用的“八”,起辅助作用的教师的“二”只有在关键时候才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这次疫情也许就是这个关键时刻。其实,对大部分中职学生而言,一个多月的时间在网上学到多少书本知识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怎样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按时完成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千万不要在这一个多月里放纵自己,养成好逸恶劳、邋遢懒散、昼夜颠倒的坏习惯。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将来要想改掉这些坏毛病就困难了。
网上教学,不仅使每位教师当起了主播,也使每位家长体会到了教师的职责。没有教师的指导,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区别,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快加速着学生之间的分层。如果说在正常教学期间,孩子的学习效果受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影响还比较大,那么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几乎完全变成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之争。
第一种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孩子往往表现得自律上进,有恒心,不需要别人监督,在家学习和在校学习没什么区别。
第二种家长:闲时过问一下孩子学习,忙时不管不问,孩子往往在家长督促时能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没人监督时,就放纵自己,不提交作业。
第三种家长:整天唠叨,孩子往往挂羊头卖狗肉、磨洋工,看着一直坐在电脑前或捧着手机“认真”学习,其实鬼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放着老师的讲课视屏,不过是拿来敷衍蒙混家长的。
第四种家长:认为自己只要负责提供孩子的吃穿住行、生活保障就行了,奉行“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观点。这种家长一般自身也贪图享乐、得过且过,每天在网上打麻将、玩游戏,耍得昏天黑地,对孩子完全采取的是“放养式”教育。可想而知,孩子自然也就有样捡样,无样学世上。
为此,我们于2 月25~28 日在宜宾市范围内抽取了四所普通高中、三所中职学校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 484份,其中普高625 份,职高5 859 份。
在“你的家庭对你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一项调查中,认为家庭只“负责提供自己的吃穿住行、生活保障”的学生3 586 人,占55.31%,大部分是职高生;认为家庭对自己而言“除了生活,其他没感觉” 的学生851 人,占13.12%,也几乎都是中职生。
在“你的家庭氛围”一项调查中,感觉“和谐、温暖”的学生4 813 人,占74.23%,感觉“冷漠、紧张”的学生464 人,占7.16%, “没感觉”的学生1 207 人,占18.62%,选择后两项的几乎都是职高生。
在“家长是否经常对你教育”调查中,选择“经常”的学生2 731 人,占42.12%,选择“偶尔”的学生3 628 人,占59.95%,选择“从不”的学生125 人,占1.93%,选择后两项的也几乎都是中职生。
因此,恕我直言,我们大部分中职学生家长很显然不是上述第一种家长,对我们广大中职教师而言,在疫情期间能传授给学生多少书本知识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要利用这个时机多和学生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怎样在家监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为此,建议我们中职教师在疫情期间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学生不必全天候地学习,但作息时间一旦制订,就必须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任务也不在多,必须是学生能完成的范围,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逐步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如针对我所教班级学生,我给他们制订了如下作息时间表:
07:30-08:00——晨读
08:00-08:40——早餐、洗碗
08:40-08:50——梳理今天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
08:50-11:30——听网课、做笔记(中间室内运动半小时)
11:30-13:30——协助家长(或独立)做饭菜、午餐、洗碗
13:30-14:30——午休
14:30-16:00——听网课、做笔记
16:00-16:30——室内运动
16:30-17:30——完成并提交作业
17:30-19:30——晚餐、家务劳动、室内运动
19:30-21:00——复习当天知识,预习明天任务
21:00-22:00——自由安排
22:00-22:30——洗漱就寝
这个时间表虽然对所有学生是一样的,但优生完全不需要监督就能做到,而学困生因为学习任务和作业相对简单,要做到并坚持下来也很容易。关键是我们很多中职学生一旦缺乏监督就很容易放任自流,因此需要家长配合,对学生加强监督检查。
任务布置下去后,老师一定要向家长通报,指导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提交作业。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一定要及时检查批改并向家长通报情况,否则学生就会钻空子,不按时完成。在这里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即:教师监督家长——家长监督学生——学生反过来督促老师。学生坚持一周下来,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实践证明,一周时间学生可能有个懈怠期,此时他需要鼓励、打气,否则容易松懈和放弃。只要学生挺过前两周,大部分学生就会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当然还有少数同学需要家长继续监督。通常情况一个月下来,即便偶尔没有家长监督,学生也会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长期坚持,提醒学生“慎独”,学生将会受益终身。
调查显示,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形式中“言语说教”达5 732 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8.4%;“家长的行为”2 987 人,占46.07%;“家庭环境气氛的影响”3 435 人,占52.98%;“言语训斥甚至打骂”1 337 人,占20.57%。
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并不是没有管教孩子,而是教育方法不得当,因而效果不好甚至起了反作用。众所周知,言传不及身教,但高达88.4%的家长都习惯采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甚至嘴上说一套,而自己做的却是另一套,所以我们要引导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比如你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而自己却追剧、玩手机到半夜三更,早晨八九点钟才起床,你觉得孩子能做到早睡早起吗?他天天不就学你吗?现在这个年代,我们很难想象还有高达20.57%的家长对高中生采取打骂式教育,在孩子小学阶段我不否认打骂可能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职高生,打骂的后果只能是把孩子越推越远,让代沟越来越深。由此看来,对大部分中职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辅导相当重要。我们要让家长明白身教重于言传,言传优于打骂;而最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夫妻和睦,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和孩子平等沟通交流、谈心。
每周至少和孩子谈心一次以上,但切忌最好不要谈学习。为什么说“最好不要谈学习”呢?因为很多家长爱犯一个毛病,一提到孩子总是想到学习、成绩、分数等,而忘了还有更重要的,比如快乐、健康、精神需求等。你天天监督他学习,闲下来聊个天儿还要说学习,你说孩子烦不烦。就好像你天天上班,终于有一天和老婆出去耍一趟,还有人找你谈工作,换了你也烦吧。所以,我们跟孩子谈心的时候最好谈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他喜欢的明星、流行歌曲,甚至他喜欢的网络游戏等,也可以跟孩子谈谈疫情、健康、时事政治等,引导孩子向你敞开心扉,诉说他的喜怒哀乐和迷茫困惑。
调查显示,在“你最希望对你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高达5 676 人,占87.5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需要“家庭教育的方法与过程指导”,3 393 人,占52.3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需要“家庭教育的内容”方面的指导。
由此可见,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接受家庭教育,也不是我们的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而是我们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教育内容单一、匮乏,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教育些什么,导致孩子无法受到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孩子最愿意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什么呢?他们都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呢?
在对“你最愿意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显示,5 692 人,占87.79%的学生愿意接受家长心平气和的教导;3 136 人,占48.37%的学生认为家长的行为会对自己起润物细无声的作用;4 447 人,占68.58%的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对自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365 人,占5.63%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严厉的管束和训诫。
由此可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愿意接受家长教育的,只是绝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心平气和的教导而非打骂训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言行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很大,只有5.63%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严厉的管束和训诫。但我要说这365 个孩子是可爱的,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需要家长严加管束,也愿意接受家长的管束和训诫,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懂事了,但需要监管。
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甄别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哪种类型。如果对只要心平气和地教导就能改变的孩子严加训斥,那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如果对需要严厉管束和训诫的孩子去善说,那他可能抹耳就过了,不长记性。所以我们的家长自身行为要做好表率,要对自己的孩子细心观察,看他是点到为止型,还是需要耳提面命型,自己的孩子家长应该最为清楚。关键是家长对家庭教育要上心,老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如针对留守学生,应指导家长定期给孩子打电话或通过微信、QQ 和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健康状况,心里烦闷等,切记不要三句话不离“考多少分?”“你又要钱了吗?”这些,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们之间除了钱和学习成绩就没其他可谈的了。可以聊聊孩子有没有喜欢的同学、朋友,毕业之后想考哪个学校,将来想干什么,最近有没有特别开心和烦恼的事等。
如对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就指导家长多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问问他(她)有什么烦恼,和他(她)一起分析问题的所在及解决办法,而不是打击嘲讽;在孩子情绪高昂的时候,询问他(她)有什么开心的事,和他(她)一起分享;在孩子取得成绩、进步的时候,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而不是泼冷水;在和孩子发生争执,情绪激动时,家长应首先冷静,不要针尖对麦芒,相互斗气,作为家长应首先换位思考:孩子年轻,自己也年轻过,但孩子毕竟没有老过……孩子取得进步,家长看在眼里,还要记在心里,说在嘴上。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爱要大声说出来”,那么孩子的进步也需要得到肯定,所以家长要在这个时候大声地予以肯定,这比奖励他一百块钱可能更有效,毕竟是高中生了,很多时候精神需求比糖果更重要。还有不要老在人前数落孩子的不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何况处于青春期极度敏感的高中生。
对“你希望家长对你哪些方面开展教育”调查显示,3 725人,占57.45%的学生希望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学习方面的教育;4 560 人,占70.33%的学生希望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5 201 人,占80.21%的学生希望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待人处世方面的教育;4 241 人,占65.41%的学生希望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社会、法纪方面的教育;2 675 人,占41.26%的学生希望从家长那里获得其他方面的教育。
?
由此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并不反感家长给自己谈学习,反而希望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学习方面的教育。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生并不是希望家长能给自己讲解书本知识,而是希望家长可以给自己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建议,关心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成绩,尽可能地给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希望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思想品德、待人处世、社会法纪等方面的知识。还有41.26%的学生希望从家长那里获得其他方面的教育,这个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补充比如生理、心理、时事政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如:和男孩子交谈怎样正确看待遗精;告知女孩子怎样正确应对痛经以及性骚扰,增强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教孩子做饭菜,告诉孩子一旦遇到这种特殊情况自己要有起码的生存能力,否则只能天天吃泡面;给孩子分析怎样看待当前我国和国际的疫情情况、不信谣传谣等。
总之,是时候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了。为什么我把学校教育放在了最后,因为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是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学校教育在“育人”事业中,只能起辅助作用,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其次是社会教育,最后才是学校教育。每个家庭传承给孩子的思想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将影响他将来的下一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家族传承。
说到底,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教书,更在育人。通过这一两个月的宅家时间,学生可能会发生蜕变,至于是变好还是变坏,那完全取决于家长的监管态度和老师的教育指导水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都只能让家长和学生变得更加焦虑,一个多月的线上教学传授不了学生多少书本知识,不如静下心来研究、指导学生的家庭教育。通过这个假期让学生学会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使学生行为习惯、自我约束力、自学能力上一个新台阶,让家校共育促学生健康成长更加和谐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