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倾听的理性审思

2021-04-22 11:09鲁雅迪黄丽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倾听课堂教学教师

鲁雅迪?黄丽军

摘 要 倾听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倾听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目的相背离,从而未真正遵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基于此,從生命化教育视角重新审视教师教学倾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倾听期望答案,忽视学生主体观点;教师对倾听对象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教师倾听过程缺少对学生整体的关注;教师倾听的功利心与倾听的目的相悖。想要改变当前困境,教师需要用心倾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观念选择倾听对象,唤醒沉默的生命个体;倾听学生整体的声音,唤发独特的生命魅力;明确倾听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 教师 课堂教学 倾听 生命化教育

倾听在教学中给师生和生生之间搭建了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桥梁,通过彼此之间的倾听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拓展,能够增进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突显学生生命个体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然而,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将倾听视为营造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工具,并将学生当成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媒介,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使学生的生命个体丧失原有的活力与生机。因此,需要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去审视教师教学倾听,帮助教师改变教学倾听中存在的问题,让教学倾听回归本真,使学生主体富有独特的生命魅力。

一、生命化教育视角下教师教学倾听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倾听应该关注学生生命个体价值的创造性、发展性,以及未完成性。然而在当下的教学倾听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答案和预期的教学效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的观点,有差异性地选择倾听对象,倾听时缺少对整体生命个体的关注,与倾听的目的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从生命化教育视角探寻教师教学倾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答案的期望忽视学生主体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倾听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或非言语的互动,教师通过倾听能够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以及疑惑的地方,进而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同时,教师通过倾听可以听到不同学生的声音,不同学生的观点、态度以及价值观念,这有利于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学生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学生的生命性是自由的、独特的,且完整的。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为了更好地达到倾听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那些“标准答案”[1],把本应该是不同声音的答案都统一为一个声音,那就是所谓的“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在一次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教师说:“今天学习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同学们在读完课文之后,谁发现了小壁虎身体最显著的特征?”第一位学生说:“小壁虎的身子很长。”教师:“请坐,还有吗?最突出最突出的身体部位是哪里呀?我们再认真看一看。”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小壁虎有四条腿。”教师说:“谁还有不同的答案吗?我们看看图中壁虎的哪个部位最突出?我们想一想。”第三位同学说:“壁虎的尾巴断掉了。”教师说:“说得真棒,观察得特别认真,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从这堂课教师倾听的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到,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不断地启发学生,给予学生一点点提示和引导,看似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生命个体得到展示独特魅力的机会,但从教师的反馈语言来看,教师的反馈语言只是简单的请坐、还有吗,等,明显不是心中所期望的答案,所以一直在提问,直到第三位同学的回答才接近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

2.教师对倾听对象的选择存在差异性

每位学生的生命个体都具有未完成性。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指出,人的创造性来源于人的未完成性[2]。所谓未完成性,就是未特性化、不确定性,即:每个生命个体的创造性发展的过程可以是不全面的、不完美的,可以允许有不足之处,这才是学生生命个体发展过程中本真的、最真实的写照。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倾听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把同一体的生命个体属性进行分类,将其主要分为两类倾听对象,一类是学习好的,理解、掌握知识面多的,互动效果好的,机灵勇敢发言的倾听对象;一类则与之相反,是理解程度较低、胆怯、沉默、被动的倾听对象。将这些学生分别对待,甚至带有有色眼镜看待发展较慢的学生,将原本属于每一位学生生命个体倾听的机会直接给予了发展较快的、理解较好的学生。这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倾听对象是进行筛选的,只选择程度好的学生,只有程度好的学生生命个体才能够有绽放的机会,而程度较差的学生生命个体将沉默、被边缘化,很容易造成冰火两重天的个体生命发展态势,极大地影响到了整体的倾听效果。

3.教师倾听过程缺少对学生整体的关注

教师的倾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言语式的倾听,另一种是非言语式的倾听。言语式的倾听主要是学生主体观点的直接阐述,其中包括:态度、价值判断、感受理解等;而非言语式倾听主要是通过肢体动作、眼神、皱眉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倾听学生的言语与非言语信息。在教学倾听场域中存在着许多个体,所以需要教师关注学生整体的生命发展走势,不仅能够倾听到学生个体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还要通过个体的表达去倾听班级学生整体的理解程度。然而,我们会看到,在真实的课堂当中许多教师在教学倾听中关注的只是某个学生个体的发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将发言个体外的其他同学都屏蔽了,因为他们成为了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将本应该是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双向倾听过程变成单向度的倾听,意味着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整体,只是关注到发言的单个学生个体。

4.教师倾听的功利心与倾听的目的相悖

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够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任何教育的方式方法都不能背离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的教学倾听与教育的目的必须是一致的。倾听的目的就是教师能够在倾听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智慧,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倾听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倾听效果,为了营造表面热烈的学习氛围,为了追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的教学效果,营造出虚假的课堂互动过程,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倾听的目的,只是将倾听异化成了一种工具,这是教师教学倾听的功利心使然。教学倾听功利心是指为了追求某种形式化的教学效果,日积月累不断训练,为的就是能够在关键课堂上上出让人赞赏、称赞的优质课,从而为自己今后评级晋升打下基础。由此可知,教师教学倾听的功利心与倾听的目的是相悖的,是不符合倾听内在的发展的,是没有尊重学生主体生命价值发展探索需要的,无疑抑制了学生生命个体的向上发展。

二、生命化教育视角下教师教学倾听的回归之策

教师教学倾听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讓教师的教学倾听回归本真,就必须符合教育目的的发展要求,实现学生的个体生命的价值。

1.用心倾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师倾听过程中需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的倾听具有敏锐度,能够发现学生个体生命的智慧,允许学生的不完美,允许学生回答过程的不连贯性等。同时,教师在倾听过程中不阻碍、不打断、不给学生强加或灌输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自觉地敞开自己,积极倾听学生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3],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倾听到的是学生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不受教师的思想限制阻碍。教师用心倾听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在倾听中,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会使学生的个体生命得以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倾听,这才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尊重学生个体生命自由、开拓、创新式向上发展,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升华和提高,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并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敢于挑战自我。

2.平等选择倾听对象,唤醒沉默的生命个体

教师教学倾听过程就是对“个体生命的点化与启迪的过程,也是不同生命间交流的过程”[4]。所以在与不同生命个体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未完成性,当然也会存在着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会受到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包括:自我的理解程度、主观努力程度等;客观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基因的遗传、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的熏陶、家长的教育意识与培养理念等因素。正是因为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所以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但无论怎样,他们的本质是无差别的,都有权利绽放原属于他们独特的生命创造力、价值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倾听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倾听他们的不同声音。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5]所以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以平等观念去选择倾听对象,带动整体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3.倾听学生整体的声音,激发独特的生命魅力

教师倾听不仅是倾听学生个体的观点,也要倾听学生整体的声音。例如,当发言的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一方面要听出这位学生言语中的智慧以及闪光点,另一方面要从非言语表达中关注班级同学的反应,如对观点的不解而瞪大双眼或是眉头紧锁、低头沉思或是不感兴趣而左顾右盼,还可能是对观点的认可而频频点头,或是因观点吸引而目不转睛等,这些都是教师从班级整体倾听中获得的。所以说教师需要具备倾听的智慧,具有高度的敏锐力、洞察力、分析力。只有把握学生整体倾听的过程才能够更好地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疑惑点在哪等,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使学生散发独特的生命魅力。

4.明确倾听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观点,那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智慧的生成;教师能够倾听到学生的发展需求,那是每一个个体生命发展的呼唤;教师能够倾听到学生的非言语表达,那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最真实的写照;教师还能够倾听到学生发展之间的快慢,那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最独特、最与众不同的价值探求。所以说,倾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倾听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平时的课堂中强化学生倾听的目的,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以语言鼓励、启发、诱导、点化来唤醒学生,帮助他们找到思维发展的突破线路,敢于言说,重新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总而言之,教师的倾听就是让每一个个体都有绽放生命光彩的机会,都能够在倾听中找到最独特、最智慧、最闪耀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宋立华.教师的选择性倾听及其改进策略[J].江苏教育,2019(01):23-26.

[2]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8.

[3] 李茂森.大学课堂教学中倾听的缺失与回归[J].当代教育科学,2015(05):11-14.

[4] 陈新瑶,周加胜.生命化教育的特征与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7):29-30.

[5]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9.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倾听课堂教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秋天在哪里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美育教师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