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研

2021-04-22 18:24王永德
成才之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学习习惯学生

王永德

摘 要:小学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利于他们以后进行深层次数学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文章分析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对策,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丰富学生的计算方式。

关键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估算练习;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60-02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逻辑性强,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计算及与计算相关的问题,要求他们要具备较强的计算功底。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特别是低年级从识数到简单的加减运算再到乘法口诀等,学生计算练习在数学功课中的占比很大,且其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下面,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数据信息的感知能力较弱

数学计算题目中通常会包含一定数量的数据信息,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且注意力易受外界的影响,其不能准确、全面地感知数据信息,即整体感知能力较弱,难以对计算数据做到有效分析,只是机械地求解题目。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性,还会影响学生的解题效果和数学成绩。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学习态度不好且计算习惯较差

学生在数学计算练习的过程中,经常存在明白计算原理与法则,但正确率低且失误较多的情况。这主要是: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大脑中储备的相关知识量少,解题时缺乏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分析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因贪玩的天性使然及家长、教师的散漫,一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严谨的学习态度,未养成及时纠错、改正和作总结的良好习惯。

3.学生运用数学计算思维和解题技巧的能力偏弱

一些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硬件条件较差,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常有“顾不过来”的情况。即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计算思维和解题技巧的培养,让原本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所学的方法不能够举一反三,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兴趣浓、兴致高,他们的思维便能随教师的课堂节奏被极大程度地调动起来,积极进行知识的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兴趣缺乏、兴致低,即使教师已经创建好课堂教学情境,学生也迟迟不能融入其中,自然不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数学计算兴趣的有效激发是提升其数学计算能力的首位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增加计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在无形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会随着其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而逐步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的方法或措施被用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可改变原来“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多个(4人~5人)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游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算出正确的结果。由于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都不愿自己的小组落后,他们会积极动脑,努力交流、讨论和计算,以期自己的小组能够在比赛中取得最好的成绩。这种以小集体为单位的竞赛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强化其计算能力,促进其数学能力的形成。除了游戏化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公式和计算的过程,生动而具体的图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其更容易接受相对较难的计算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计算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计算结果的正误,而良好的计算习惯会有效提高计算质量。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吸收大量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計算示范练习时,要指导他们按顺序认真完成读题、审题、计算书写、结果检查等各个步骤。其中,应特别强调学生对审阅题目和结果检查这两个步骤的重要性。这是由于数学计算涉及的数据多、步骤多,过程烦琐,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而在计算时若能时刻保持认真和仔细的习惯,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上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概率。此外,完整的计算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模式的表现方式和题后进行检查的重要依据。其次是认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练习和计算测试中,教师发现有部分学生并非是因为没有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而导致最终计算结果的错误,而是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粗心大意所造成的,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的漏算、误算和错算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此类问题,让学生认真接受因自己粗心产生的计算错误,以免其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还要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检查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并对字迹潦草的学生进行教育,将字迹工整的学生作业拿给其参照,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总之,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朝夕能养成的,这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规范课堂表述和板书内容,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丰富学生计算方式

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外,还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的计算方式。在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多种计算方式,主要包括口算和估算等。不同形式的计算方式,能够提升学生不同方面的计算能力。口算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缩短学生的计算时间;估算能激活学生的计算思维,适用于求近似值的题目。当然,教师还要逐渐引导学生将多种计算方式结合起来运用,不能只采用一种方式,以此来发散学生的计算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这两种方式中,学生口算速度的快慢和口算结果的对错分别影响着计算的时间和准确率,并在总体影响着计算的效率。教师只有以口算为计算基础,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和简便运算。虽然估算教学亦是数学计算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数学计算中较少涉及估算的题目,它往往会被教师一带而过,甚至直接忽视。一些教师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教授学生如何估算,甚至弱化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实际上,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估算,重视估算,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解答过程中的思维漏洞或计算偏差,而且能够让学生运用估算进行自我监控,把握运算的精确度,培养细心的学习态度,避免由于粗心计算,得数偏差过大而产生的错误。由此可见,丰富学生的计算方式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三、结语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既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需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准确、快速,合理、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口算、估算练习,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升其数学计算能力。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教师还要以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为导向,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2]管伟萍.关于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08).

[3]刘敏.听算训练对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03).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能力学习习惯学生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对策浅析
学生写话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