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充继
摘 要:从环境史观的教学理念出发,进行历史知识的讲授,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要结合教材大纲,设计教学计划;延伸课外教学,加强环境认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展开辩论研究,还原事件本身;结合历史事件,展开环境反思。
关键词:环境史观;历史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48-02
当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责任,也是全人类集体的任务。环境史和历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是非的辨别力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相关知识内容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环境史与历史的关系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专家、学者等比较注重研究政治史、经济史等内容,这些大方向内容的研究,会使人们逐渐忽略微观历史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历史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注重环境史观的内容,大量的史学家通过文献、资料、内容的推理,发现当今环境的变化和历史的发展非常重要,也由此诞生了环境史、绿色环境史等内容。这也充分体现出环境史观和历史课程的紧密关系。
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力较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并且能够对历史事件产生自己的想法,有较清晰的是非观。首先,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在历史课程中将环境史观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内容上的挖掘与学习,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可持续发展战略深深地刻画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其次,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和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机会展开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断丰富他们的环保观念和意识。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史观的策略
1.结合教材大纲,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设计课程环节的重要依据。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强,对于外界事物有着自己的判断思维和想象能力。基于此,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对比环境史观的内容,调整好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育契机,将二者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
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教材内容丰富,主题为中西方古代近代史中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内容是良好的教育素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设计,构建高效的课堂。如第二单元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课,在讲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教师同时也可以渗透环保的内容,如殖民地的扩张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世界市场的拓展,导致各个地区爆发了不同的疾病,对动植物的生长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等。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以促进学生环保理念的提升。
2.延伸课外教学,加强环境认识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材中的知识不是很全面,教师应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利用相关的历史知识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并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将环境的危害和人类的生存有效进行关联,提升其环境保护的意识。
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主要讲述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本章的知识内容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珍妮机到蒸汽机”的内容,并描绘了当时由“工场”到“工厂”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如随着蒸汽机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城市中烟筒林立的照片,还有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如铁矿、伐木的图片。这些内容,能促进高中生不断思考,真正了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3.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些较为久远的历史内容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情境,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通过环境的变化和图片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环境史观的认识,并对他们的视觉、听觉形成直观的冲击,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讲述了在蒸汽机时代以后,人们展开科学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本节课强调了“电气时代”的到来。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当时的情境,如莱特兄弟的飞机、三轮汽车、化学工业品的诞生等,并利用视频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观察燃油、煤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让他们将历史与环境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4.展开辩论研究,还原事件本身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们会在学习中针对具体的事件进行讨论和研究。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性,选择合适的知识内容,引导他们进行辩论。教师可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结合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辩论,阐明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在彼此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还原事件本身,更好地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中“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讲述了我国近代史中的“自救”过程,并描绘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以及曲折的发展史。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洋务运动”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对当时建立的“近代军事工业”进行辩论,说出优点和缺点,将其分成两组,引导他们不断地反驳对方的观点和理念。在学生掌握了本节内容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环境史的教学,对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进行分析,并指出这些工业对当时的自然环境的危害,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结合历史事件,展开环境反思
在学习了一些历史知识后,学生会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基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规划,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并进行总结,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对环境的反思,说出自己的感悟。这样,能让学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深深地刻画在自己的记忆中,使历史和环境史观在他们的思维中得到真正的关联。
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两个单元,在累积了中西方经济发展变迁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对周边的环境给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哪些是不可逆转的,哪些是可以补救的等,展开环境反思,进而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史和历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大纲,设计教学计划;延伸课外教学,加强环境认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展开辩论研究,还原事件本身;结合历史事件,展开环境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姜波.生态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
[2]林少媚.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教育导刊,2005(03).
[3]夏红永.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1).
[4]郑斌.环境史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研究[D].南昌大学,2014.
[5]王守谦.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環境教育[J].黑龙江史志,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