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背景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发现、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班级部分学生出现追求时尚,过于关注外在形象的问题。有时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更是追求“新、奇、特”的服装,在买衣服时只在意自己的想法,为此出现亲子矛盾的情况也很常见。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实现自我同一性,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澄清多元而混乱的价值观,初步树立起求真、扬善、塑美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体验美的丰富、探索美的价值、追求美的境界和参与美的创造,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以上分析,我决定在班级召开一节“审美教育”的主题班会。
二、教育目标
认知目标:重新理解美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追求个性美和共性美的融合,并能在生活中创造美和升华美。
行为目标:参与班服、班歌的设计创作,在未来的生活中与美相伴,向美而行。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邀请家长拍摄相关视频。
学生准备:文案组负责串词;美工组负责黑板布置、手抄報制作;电教组负责PPT制作和视频编辑;辩论组准备好辩词;调查组制作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
四、实施过程
(一)感悟时尚
1.情境再现,体验矛盾冲突。
(1)情境表演:《如此时尚》
第一幕:小明穿着“新、奇、特”的服装进入教室,并对同伴说起自己的烦恼——家长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这样穿。
第二幕:小明的爸爸给班主任打电话,请班主任帮助他解决烦恼——孩子追求时尚,对自己的服饰非常关注,花费了很多金钱和时间,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2)提出问题:家长和孩子在衣着上发生了什么分歧?该如何解决?
2.镜头回放,展示古今碰撞。
(1)出示学校运动会入场式照片:照片中,学生为了彰显个性,穿着不同的衣服:前排学生穿着古代服装和动漫服装,后排学生穿着校服。
(2)小组交流讨论:你对照片中同学的穿着有何看法?
预设回答:服饰穿着与时间、场合相关,在特定的场合,个性化的穿着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在日常生活中,则需要注重一些基本的穿衣规范和礼仪。
3.调查反馈,呈现问题所在。
(1)集体思考问卷中的3个问题,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
问题1:买衣服时家长和自己的意见,哪个起主导作用?A.家长 B.自己
问题2:你买衣服时最关心什么?
A.品牌 B.价位 C.质量 D.款式
问题3:你是否介意自己与他人“撞衫”?
A.介意 B.不介意
(2)教师呈现学生问卷调查结果:78.94%的学生在买衣服时只参考自己的意见,21.06%的学生会参考父母的意见;学生们买衣服时最关注的几个方面从高到低分别是款式、价位、品牌、质量;90.07%的学生非常介意自己与他人撞衫,9.03%的学生不在意自己是否与他人撞衫。
(3)学生根据调查结果,交流分享感悟。
(4)教师总结:班级大部分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意识,会彰显个性美,主动追求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情景剧呈现学生和家长在穿衣打扮方面出现的矛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呈现学校运动会入场式照片,体现高中生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彰显个性的需求;呈现年级问卷调查结果,引导高中生明白追求个性美在当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二)价值澄清
1.追根溯源,探寻美的起点。
(1)小组交流讨论:“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
主持人解释: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
(2)社团成果展示: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进行讲解,如原始服饰、商代服饰、隋唐服饰、宋代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等。
(3)小组合作交流:服饰是如何演变的?
(4)主持人小结:服饰由简单的蔽体之衣逐步发展成花纹精致、色彩多样的“华服”。人们对美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的影响下也有不同的表现。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从开始的简约风到隋唐的华美风,宋代又回归素雅,明清再将华贵推向另一个高潮。
2.各美其美,丰富美的内涵。
(1)研究性学习小组汇报“校服文化”。图片展示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校服,请学生观察校服有何特征。
(2)“蓝外套”校服存在约500年历史,该校95%的学生投票表示非常喜欢穿“蓝外套”。请思考其中的原因。
学生预设回答:穿上这套衣服,很多传奇的往事、著名的校友都会自然地与“我”相关,这种力量就是源于服装背后的文化。
(3)镜头回放,展示碰撞:再次展示学校运动会入场式照片。请仔细观察前排穿着“新、奇、特”服装的学生,然后说说其他学生的穿着如何?
学生预设回答:后面学生穿着校服或班服,同样也是一种美,体现了统一美和集体美。
(4)汇报人分享小组研究成果:设计一套理想的班服,需要注意哪些元素?
学生预设回答:款式设计、面料材质、标识设计、文化气质、版型尺寸、成本核算等。
3.辩论明晰,探索美的意蕴。
辩题:青春美需不需要修饰
正方观点:青春美不需要修饰
反方观点:青春美需要修饰
正方主要观点:青春美不需要修饰,青春所自带的色彩个性是最天然的装扮。我们所需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内涵、素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创造我们的青春美。
反方主要观点:青春需要修饰,高中生如一块石头,如果不进行修饰,终究无法变成美玉,绽放出美丽的光彩;修饰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變一个人,所以适当地修饰下,我们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美。
班主任引导:青春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一段时光,在特定的场合适当修饰自己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青春有时也应追求自然清新之美,简单也是一种美,因此高中生的着装要符合身份和场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社团成果分享,使学生明白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服饰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通过对校服和班服的研究,使学生懂得个性美和集体美要相结合;通过辩论,引导学生知道青春美应当具有场域性、适切性等特点,高中生的服饰要符合校园生活、年龄身份等,进而澄清价值。
(三)探究路径
1.三代共话,传承美的演变。
(1)播放视频:三代人谈自己所在年代人们对服饰的追求。
(2)老物件展示:奶奶手持算盘、脚穿布鞋上场,妈妈拿着老式手电筒和磁带上场,分别讲述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审美标准。
2.和而不同,理解审美差异。
小组交流讨论,理解不同年代人的审美差异,探讨班会开始时小明和家长之间矛盾的解决办法,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3.自我审视,提升审美能力。
(1)思考:高中生应如何正确追求美并创造美?
(2)小组交流。
(3)班主任总结:“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的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振奋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世界如此多彩,愿我们与美相伴;人生如此漫长,我们要向美而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三代共话,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人之间的审美差异,进而为班会开始时呈现的亲子矛盾给出解决方法和建议,最后思考如何正确追求美并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美化环境:出一期“与美相伴,向美而行”的主题黑板报,并布置教室环境,提升审美能力。
设计班服:学生分小组设计班服,从版型、图案、色彩搭配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服。
发出倡议:积极宣传,鼓励全校学生追求美、创造美,将个性美和集体美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