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宁 赵云华 李钟全 陶德华 戴俊
【摘 要】南京市中华中学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以涵育学生“自立、自省、自强”的“三自”品格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活技能大赛、批评性思维辩论赛等主题教育活动,致力于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培养一批有志向、勇担当、敢创造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学生品格;学生发展中心;主题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5-0023-04
【作者简介】1.张海宁,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210019)德育处主任,高级教师;2.赵云华,南京市中華中学(南京,210019)教师,一级教师;3.陶德华,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210019)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4.李钟全,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210019)教师,一级教师;5.戴俊,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210019)教师,一级教师。
1899年,英国籍加拿大传道士马林怀揣着“用爱温暖人”的理想,在南京市中华路创办了基督中学——南京市中华中学的前身。无独有偶,中华中学毗邻夫子庙,无形中又受到了孔夫子教育思想的熏陶。孔夫子被誉为“千秋木铎”,《论语》有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据文献记载,“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孔子以教化民众为己任,时人以“木铎”比夫子,后“木铎”成为教师的别称。南京市中华中学以孔子和马林两位先贤为精神向导,以期“木铎金声以传道”。
2011年,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中部整体搬迁至扬子江畔的河西新城。基于区域位置和对形势的研判,学校继续秉持“木铎金声以传道”的理念,涵育学生“自立、自省、自强”的“三自”品格,致力于培养一批有志向、勇担当、敢创造的新时代青年。
一、生活传递品格,技能助力自立
盼望着,盼望着,又一届住校生生活技能大赛拉开了序幕。
“你们听说了吗?这次生活技能大赛居然有扫地项目!”华兴一进宿舍就播报了一条“快讯”,原本平静如水的宿舍立刻荡起了涟漪。
“什么?扫地?传龙,到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庭轩笑着打趣身材“壮实,平时弯腰扫地比较费力的上铺兄弟。
“别光顾着玩笑,这次大赛除了叠被子、整理校服这些常规项目,还增加了‘缝扣子‘分垃圾等项目,大家可得好好准备。”宿舍长志强“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学生们热议的正是学校自2012年开始举办的住校生生活技能大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高一年级的住校生们一回到宿舍就忙活起来。宿舍墙壁贴上了正能量满满的标语——“让我们挥洒奋斗的汗水”“让我们书写无悔的青春”,营造出浓浓的比赛气氛;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叠被子、叠校服,打造它们“端方正直”的形象;书本、水杯、衣架摆放得整整齐齐,时刻等待着“首长”的检阅;盥洗台面上被擦得不见一丝水痕,镜面更是光彩照人;1米8的大男生拈起了针线,认真地缝缝补补,为技能大赛中的趣味项目“缝扣子”做着准备……
比赛当天的体育馆里,学生们热情高涨,赛场周围人头攒动。观赛的走读生目不转睛,仿佛比参赛选手还要紧张;评委们仔细观察,不时翻阅评分标准,郑重其事地打分。主持人也适时进行着细致的讲解:“同学们,叠好的被子应为三叠,整体需饱满、不塌陷、横平竖直、无褶皱。”如此高的评判标准让围观的学生咋舌不已。急救技能操作比赛中,量体温、创面消毒、包扎、心肺复苏和测血压等项目,学生们一边看操作,一边听讲解,每个人都感觉受益匪浅。“宇宙不爆炸,垃圾分类不放假。”“分垃圾”项目比赛赛场上,主持人妙趣横生的话语引来学生们的阵阵欢笑,紧张的比赛氛围稍稍得以放松,正所谓“寓教于乐”。
学校秉承“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定期举办住校生生活技能大赛。大赛以住校生参赛、走读生观摩的形式,实现了全员的参与和学习。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生活技能大赛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涵育了学生“自立”的品格。
二、辩论传递真理,批判成就自省
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学校一年一度的辩论赛就拉开了帷幕。2020年校辩论赛报名工作开始前,高二(10)班的班主任赵老师迫不及待地推荐了班里的辩论高手——小泽。小泽知道后却有些不太乐意,他对赵老师说:“老师,我能不去吗?说实话,我对学校的辩论赛有些审美疲劳了。”在赵老师的劝说下,小泽勉强答应先参加培训。
学校辩论赛培训会议一结束,小泽竟然蹦蹦跳跳着回到了教室,他眉飞色舞地和赵老师说:“老师,我和你说,这次辩论赛和以往不同,这次是批判性思维辩论赛,可有意思了!”
“这有什么特别?”赵老师疑惑地问。
“老师,先容我卖个关子吧,到时候你一定要来现场看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辩论赛!”
11月,学校辩论赛正式开始,赵老师如约来到了“硝烟弥漫”的辩论赛现场。
“通过设置监控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校园霸凌事件和相关人身侵害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学生权益受到侵害之时也能及时依照监控进行取证定责。”
“设置监控的目的是防止我们犯错,也就是说学校在潜意识里认为我们内心有一颗不可测的种子。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会有一种不信任感,而恰恰是这种不信任感,造成了学生、老师、学校三方之间的不信任,引起了学生的反感。”
“是的,我们中学教育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的信任关系,而不是去监控和控制学生,因为这样只会不断地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不信任感和隔阂,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生疏。最终,还有哪个学生愿意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呢?”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通过合理使用监控,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和老师工作质量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监控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良好习惯,学生即可将其转化为生活中的自律。这是个良性的过程。”
这场辩论赛围绕“中学校园是否应该对教室进行24小时监控”的话题展开,在高一、高二两个辩论队之间展开。辩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思维与表达复合的运动,旨在培育人的思维能力。从著名的濠梁之辩到诸葛亮舌战群儒,从成熟的法庭辩论到走向荧幕的国际大学生辩论赛,辩论都在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感染人。
“可这不就是我们熟悉的常规辩论吗?有何特别之处呢?”正当赵老师困惑时,场上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立场互换。“什么?立场还能互换?”只见之前的正方变成了反方,而反方变成了正方,困惑着的赵老师立刻茅塞顿开。是啊,在传统的辩论赛中,辩论双方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要一直坚持到最后。所以在辩论的过程中,往往一方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所举事例、所列观点都是指向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方向,往往会陷入为了辩论而辩论的境地。
真理应该是越辩越明的,不同于传统辩论赛,批判性思维辩论赛摒弃立场至上的胜负观念,淡化传统辩论的修辞取向,为学生构建对辩题进行理性探讨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就在赵老师为之暗中叫好的同时,场上进入了“一锤定音”的第三阶段——双方可以自主选择最终立场进行论证与总结。每一个学生的眼里都有光,赵老师的眼里也有光——因为她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她想到小泽在之前交给她的周记中这样写道:“应当,还是不应当?这看似是一个‘生存还是毁灭式的二选一问题,但在辩论本身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之中,在互换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思量之中,我越发意识到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这,正是批判性思维教会我们的——永远不要绝对肯定或否定一件事,重要的是发现了弊端,并尝试解决之道。”
批判性思维课程是中华中学的特色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会质疑、讲实证、重逻辑,批判性思维正是引导学生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并且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做出解释与判断。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时时进行自省,这既是中华中学送给中华学子的一份独特礼物,也是中华中学培养新时代中学生和现代公民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三、天使播撒爱心,守护促使自强
“老师,您知道我的守护天使是谁吗?”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团体活动室揭秘天使啊?”
“老师,最近我的抽屉里总被塞满各种各样的零食,您说是不是我的守护天使做的啊?我好想快点知道他是谁!”
十一假期回校后,在“天使大揭秘”團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高一年级的学生们终于解开了这个持续一个月的谜团。通过一张张心形卡片中的线索,学生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守护天使”,并表达了内心的感动与感激。
“小杰,果然是你,其实我大概能猜到,就是不能确认。”高一(5)班小天抱着他的“守护天使”小杰,指着一张卡片说。
一个月前,中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心育课,在高一年级各班发起“从心出发·守护天使”行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位学生从“盲盒”中抽选一名守护的对象,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以自己的方式关怀守护这位同学,但不能被对方发现,要“来无影去无踪”,悄悄关注并有所行动。
“刚开始抽到小天时,说实话我有点发愁,我们并不熟悉,甚至没说过话,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守护他。”
活动刚启动时,很多新入学的学生和小杰一样,都是在兴奋又迷茫的状态下摸索着自己的守护方式。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慢慢熟悉,学生们努力学会如何去关心自己的守护者,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同学。守护他人的同时,每位学生也成了被他人默默守护和关心的对象。一个月守护的时间不长,但一点一滴的改变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亲爱的小萱,你还记得吗?体育课后我帮你买了一瓶水。”
“小罗同学!你抽屉里的零食都是我买的,想不到吧。我看你经常不去食堂吃饭,这样对身体可不好。今后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好吗?”
…………
在“守护天使行动”的总结阶段,学生们纷纷揭晓谜底,在卡片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为对方做的事。真相大白时,一个个意外惊喜展现在面前,同学之情更加深厚了。如今,活动虽已结束,许多学生仍延续着这份守护和关怀之心。
青春期学生的同伴效应更为突出。在“守护天使行动”中,负责守护的学生在默默付出中学会关心他人,被守护的学生也感受到了被关怀的温暖和喜悦。一来一往,这种情感的联结逐渐生根、发芽,在班级中建立起同伴互助心理支持模式,形成一张张同伴“关怀互联网”,积极的人际关系在学生间慢慢滋长,班级氛围变得越来越和谐温馨。
在涵育学生“三自”品格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外,还着力建设了一支学生发展指导导师团队,团队里不仅有班主任、心育教师,还有学校全体教职工、家长、高校教授和社会精英等。学校作为牵头方,借助学生发展中心这个平台,整合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凝聚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构建促进学生成长、培育“三自”品格的强大服务网。
屈子有言:“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南京市中华中学正是秉持这样一种“滋兰树蕙”的精神,力图通过一系列富有特色又卓有成效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追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们相信,一批拥有“自立、自省、自强”品格的中华英才定会谱写出平凡而伟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