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伟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需要从过去更多地关注电脑,转向关注人脑,着眼于为师生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 课堂教学 方法
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集文字、图像、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与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我校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信息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教学方法而运用”,使教师由原来的“为创新教学方法而创新”转向“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新”,并初步取得成效。
一、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在初中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创新教学方法使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像、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动态地显示出知识的演变过程,这样创新出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创新教学方法使难点简单化。信息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演示,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影片,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学习。
(3)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进程自由化。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学进程“自由化”,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4)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探索化。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本身都要求教 学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知识的探索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掌握知识。
二、注重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
我校老师人手一台电脑,大部分老师都能使用Word来制作教案和讲义;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内容的课件进行上课;利用因特网搜寻相关教学主题的资源并作整理分类,形成自己的教学材料资源库并向课外延伸,还整理资源并提供分享。这样不但自己下次准备类似的课程内容时可以事半功倍,而且也可以让其他教授相同课程的教师有丰富的资源参考使用。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课件和网络探究等新型教学模式,而且能够使教师、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科学地调整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务于促进学习,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质量。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
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二是切实提高师生掌握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
课堂是新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信息技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开展教学的综合能力,尤其要具有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在教学中反思、完善教学行为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導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如教学《flash mx》一课,通过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网页,学生自己在信息平台上浏览了解动画的有关知识,欣赏有趣的动画视频。通过QQ群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一个直接的沟通,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学习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利用其超文本性以及网络连接扩展性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理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