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莉
【摘要】针对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实践工作,本文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视角出发,以党建与教研的融合为前提,以贯穿其中的师德为灵魂,提出构建组织保障促师德、业务中心促师德、社会参与促师德和考评激励促师德等长效机制。
【关键词】党建 教研 师德建设
【Abstract】Aiming at do a good job in the practice of the ethics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y building,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fusion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nd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takes the teacher?蒺s virtue throughout as the soul, puts forward the long?鄄term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teacher?蒺s ethics by the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by the business center, by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by the appraisal stimulates.
【Keywords】party build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蒺s ethic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4-0027-03
一、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相关概念的界定
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党建是在高职院校教育环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与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统一,本文主要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高职教研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中心业务工作。高职师德主要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的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问题
1.高职院校教师个人师德问题
一是信仰缺失,政治观念淡薄。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带来文化的多元化,各种价值理念博弈,各种伦理道德碰撞,导致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出现信仰危机。二是学术不端,治学不够严谨。高职院校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出现捏造、篡改、剽窃等不端行为。三是教学敷衍,育人不担责任。高职院校部分教师不能安心立德树人,团队意识缺乏,忽视自己社会角色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甚至出现师生关系不正当等极端现象。四是功利主义,不愿奉献社会。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利欲熏心,奉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被低级世俗习气所俘虏,如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投身市场经济捞金为主业,把教学当作副业。[1]
2.高职院校单位师德建设工作问题
一是宣传教育不力。部分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针对性不足,出现重形式,走程序,摆样子,不重视引导教师个人自学内省。二是考评奖惩模糊。师德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时间长,师德考核难以科学全面量化考核评价,部分教师认为师德水平不是一个刚性指标,做得好或做得不好对自己影响不大,以致存在只要没出社会负面影响大的教学事故,蜻蜓点水式的定性考核居多,师德建设重视不够。[1]三是人文关怀不足。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重,学生管理工作压力大,瑣碎事务缠身,教师大多单打独斗、各自为阵,难以团结同心,形成合力。四是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高职院校实际工作中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建与教研“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抓党建,教研工作抓教研,师德是两者都在讲,两者都没落实,以至出现党建工作“空落落的”,业务工作“各干各的”。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本质原因剖析
相对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而言,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其一是在国家政府管理层面,高职院校教师职后轮训工作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体系,即使有也往往侧重于教研、教育和教学等业务方面,至于教师本人师德建设方面的教育培训相对薄弱。其二是高职院校教师群体是硕士博士、专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社会群体,创新精神更为突显,普遍具有自己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教育观、教学观和教师观,在当今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大背景下,较易自成一派,不受外界干扰。鉴于此,高职院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教研教育教学尤为重要,落实落细党建引领业务是关键,为师德建设提供保障平台和有力抓手。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引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2]
四、构建高职院校党建与教研融合促进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德的六项内容具有内在统一性,其中爱国守法、敬业爱生属于党建工作重点内容;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属于教研工作重点内容;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是党建和教研共同强调的内容。高职院校党建与教研工作的“结合点”就是师德,两者内涵的本质就是师德,师德犹如灵魂一般贯穿其中。[3]高职院校党建与教研的融合促进了师德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最终实现了高职院校党建、教研和师德建设的“三赢”。[4]如图:
1.构建组织保障促师德长效机制,党建引领教研,爱国守法、敬业爱生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强化政治性原则,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遵循宪法,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祖国、爱人民,讲道德、讲法治,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做到“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祖国培育“四有”好人才,自觉实现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技能专门实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各基层党支部、党总支的思想阵地作用,团结统一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教师,以基层党支部为实施载体,用好党建工作“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八事联动”及学校每周政治学习等平台,以支部书记为领导核心,开展师德调研工作,探索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5]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在高职院校党员教师的教育培养中,要注重融入更多的师德教育内容,创新活动方式,立场鲜明地宣扬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宣传报道优秀党员教师事迹,如师德标兵、先进典型、名师风采、教学成果、技能大赛获奖等,引导全体党员教师自我反省、严格律己、坚守初心,发挥先锋作用。
四是把好教师政治关。高职院校引进教师时,师德指标和刚性指标并重。发展教师党员制度化规范化,严守控制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在党员发展教育培养工作中,建立“一对一”的培养联系机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全程全面考核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
2.构建业务中心促师德长效机制,教研做实党建,教书育人,严谨治学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育才造土,为国之本”,高职党建凸显针对性,围绕教育教学之中心工作,站稳教室、寝室、实训室等主阵地,如在“八事联动”中“特色实践”环节,围绕湖北省高校“五个思政”,党建带团建,为地方区域和国家发展做出教育贡献。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教学,用心育人,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勇担新时代教育责任。积极开展党建、教研和师德建设三融合的专项课题研究,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二是发挥“政治导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携手学校学术委员会,抓好“领头羊”队伍建设,配强党建力量,从党建、教研及师德建设工作的共性问题入手,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基层党支部推行“政治导师制”,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行业影响大的党员专家教授担任支部书记,亲自抓、亲自管、亲自带队,营造氛围。支部书记负责带一名或几名优秀教师,在政治上和业务上同时对他们进行“传帮带”,抓好“人”的建设,培养骨干,带好中坚力量。同时遴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积极奋进、热爱业务钻研的高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党员教师担任党支部支委成员,增强党员和党组织在教师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是建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学科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党员教师成为教学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率领全体教师组建教研团队,攻坚克难,团结协作,以“一专业一产业”为标配,建立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双创”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产业和校办工厂等,为高水平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育提供實践的机会和平台。高职院校党员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参加省赛、国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等,培育高职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3.构建社会参与促师德长效机制,党建与教研融合,为人师表,服务社会
一是助力全国脱贫攻坚战。高职院校特别是省属高职院校要立足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奉献社会。如笔者所在学校就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办了专门针对恩施州学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高中学段毕业子女的幼教和小教专业的单招订单班,入学暨带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编制,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毕业后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下乡镇村小学工作,现2016级学生已毕业上岗。实践证明,该项对口帮扶教育实践非常成功。
二是倾力帮扶对口贫困村。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业设置都与乡村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是一致的,通过产学研结合提供社会服务。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硒资源开发、建筑工程、机电工程、电子商务、会计法律等专家团队在党组织的率领下均为对口帮扶贫困村送技术到家门口,受到村民们的热诚欢迎。
4.构建考评激励促师德长效机制,师德融合党建与教研,实现“三赢”[6]
一是全方位进行师德考核。把师德师风水平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培训、聘任、辞退、晋升以及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指标。权威考核机构以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分值比例考核教师,实现评价主体和考核标准两个全方位。
二是创新考评方法。在自荐材料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公务员及中小学教师招考招聘等经验,综合检验教师的师德、师能及师心等。
三是建立教师道德终身档案。定期专项记录存档教师师德考评状况,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是兑现奖惩激励。党建和师德建设彰显人性化,模范表彰与失德惩戒相结合,给予物质、荣誉和情感激励,满足高职教师人本和关怀的道德诉求,确保高职教师“外在善”与“目的善”的和谐统一。[7]物质激励主要解决党员教师发展平台、教学科研环境、提职晋级、物质待遇等实际问题,满足教师“经济人”的物质需要。荣誉激励主要肯定党员教师的政治地位,表彰献身精神,满足党员教师“社会人”的归属需要。情感激励主要是对党员教师的信任、尊重等柔性关怀,支持其价值追求和人生信念,满足高职教师“文化人”的高层次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赵芳,袁海占.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党史博采(下),2020(08)
[2]李文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如何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05)
[3]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J].求是, 2008(04)
[4]尹彩霞,张平湖.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实践——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
[5]主题党日活动程序[S].湖北恩施:中共恩施州委,2017
[6]王丽,居继清.地方高校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共赢”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01)
[7]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江出版社、胡大书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