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施行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2021-04-22 02:06李琳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4期
关键词:急诊科乙组甲组

李琳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急诊科室为医院中较为重要的科室,是集抢救与治 疗于一体的临床科室,急诊科室每日接触的患者多为危、急、重症,疾病谱较为复杂,病情发展变化快,医护人员抢救与护理任务极为繁重,每个医疗环节均潜藏着风险隐患[1]。相关研究显示,急诊患者常常会因疾病突发、对环境感到陌生、疾病了解较少等原因,而产生不安、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若护理人员稍有疏漏则会增加治疗与抢救过程中的风险[2]。急诊科室为医院整体工作的代表与缩影,直接反映着医院的抢救水平、治疗与护理质量、医护人员素质水平、 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因此,医院应严格把控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识别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确保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3-4]。该文选取了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期间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47 名护士与同期收治的80 例患者给予分组研究,探讨风险管理与常规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并对加强风险管理有效规避护理差错,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抢救率以及护理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急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急诊科的47 名护士,分为甲组(常规护理管理)与乙组(风险管理),同期随机纳入80 例患者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40 例。甲组护士:男2 名、女25 名,年龄为25~53岁,平均(39.00±2.18)岁,平均工作年限为(6.50±1.13)年;受教育情况:9 名为中专毕业,8 名为大专毕业,10 名为本科毕业。乙组护士:男2 名、女18 名,年龄为26~53 岁,平均(39.50±2.21)岁,平均工作年限为(6.00±1.24) 年。受教育情况:7 名为中专毕业,9 名为大专毕业,4 名为本科毕业。甲组患者男28 例、女12 例,年龄18~78 岁,平均(38.6±5.7)岁;乙组患者男26 例、女14例,年龄19~77 岁,平均(37.4±6.3)。岁两组护士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护士均为医院在职人员。②所选护士均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且平均工作年限高于6 年。③所选护士为自愿参与该实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护士临床资料缺失,不能提供临床参考与查阅。②护士身体素质较差,且有对该实验不耐受疾病史的人员。③实习护士以及在该单位进修人员。

1.2 方法

甲组护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如合理分配任务、维持急诊科室整洁、定期检查护士工作情况等基本管理手段。乙组则在甲组基础上强化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增强组内成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应由护理管理人员或急诊科室中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担任组长,带领科室中的其他护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应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指导(一对一或一对多)与帮助,帮助其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使其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②制订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规范护士的管理行为。组长应根据急诊科室特点、护士管理能力、医院未来规划、存在的问题等因素,制订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与评定,检测医护人员的执行情况与准确度,若其存在较大的失误或考核成绩较差,组长应给予其适当的惩罚,并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不断完善各项风险管理措施与规章制度,重视细节管理,从细微处着眼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尽量规避。

③加强后勤工作的管理力度,保障各科室间的协调。由于急诊科室的特殊性,该科室与其余科室的交往及关联较为密切,后勤工作量大。因此急诊科中的护士应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管理力度,如定期清点药品与器械,对药品来往与去向进行记录;定期对科室进行消毒与灭菌;加强药品与器械的管理规范,对失效、过期、瓶身破损的药物与年久失修的器械进行登记与上报等,保证各部门间的协调。

④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记录,增强护士的风险处理能力。急诊科中的护士应对科室中出现的风险事件与不良事件进行登记与记录,共同商讨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增强护士对管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处理能力。

⑤加强法制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医疗行为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严格遵循护理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自己的护理操作,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尽早做好防范措施,即便发生护患纠纷也能在处理时做到有理有据,依据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定期在急诊科室开展急救专业技能培训,详细讲解各种设备的操作、构造、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指导护理人员亲自操作至娴熟,对各种急救流程可采用现场演练,以实战指导的方式投入训练。

⑥培养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准确评估风险事件。急诊科室应定期对护理重要环节进行监察与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以及护理管理措施。

定期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考核,将风险分析工作常态化,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准确进行评估,并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订应急预案,最终达到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都能独立且有效处理紧急事件。

⑦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与健康宣教。现代护理学中已经将护理心理学设为重点,对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能够促进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急诊科护理人员所接触的患者危急重症居多,患者及家属多因病情的紧急而产生焦虑、恐慌、悲痛等负面情绪,若情绪失控,不仅会影响到临床救治工作,也会产生护患纠纷。因此,优秀的护理人员应掌握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在讲解病情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客观讲述,护理操作时沉稳、熟练、准确,这也能使其产生信任感,并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障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条件。健康宣教在急诊科的医疗工作中极为重要,应将此项措施贯穿于所有就诊流程中,内容重点可在疾病预防和后续注意事项上,也要根据患者病情和疾病类型制订具有个性化的宣教内容,普及疾病治疗与防范知识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也能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最终考核成绩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对改进后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科护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乙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15.00%)明显低于甲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科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急诊科护士最终考核成绩对比

乙组护士最终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科护士最终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2 两组急诊科护士最终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甲组(n=27)乙组(n=20)t 值P 值管理知识评分78.46±13.87 89.51±13.67 2.716 0.009管理操作评分管理文书评分75.65±12.49 87.39±12.28 3.208 0.002 73.32±13.27 86.29±13.02 3.339 0.001应对风险评分 管理意识评分71.34±13.01 84.29±14.23 3.242 0.002 72.25±12.38 85.31±12.19 3.598<0.001

2.3 管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实施管理后,乙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管理前后对护理的满意度 对比[n(%)]

3 讨论

急诊科为医护人员接诊并救治重症患者的科室,是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前沿科室,与各医疗科室间的关联较为密切,而急诊护理人员在整体急救医疗过程中配合极为重要,日常需要面对高密度的抢救工作与复杂的工作内容,工作压力较大,且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如果没有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会存在较多的隐患问题,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6-7]。若急诊科中发生一定的风险事件,将降低急诊治疗与护理的质量、治疗效果与安全系数,同时对医院的形象与人们的信任度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降低急诊科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给予该科室一定的管理与干预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8-9]。护理风险包含了诸多类型,有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意外等,这些风险均存在偶然性和突发性,可能会因技术性、服务性、人文等因素导致,不可预测,但可防范[10]。护理风险管理属于预见性管理,是将尚未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积极转化为有效预防的一种管理模式[11],在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后,对某些重要的护理环节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提前施以防范措施,有效规避风险,预防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杜绝护理事故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和提升护理质量。丁璐[12]在研究中指出,在急诊抢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进行风险管理,对提升护理工作的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以及无菌物品灭菌的合格率。

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护士在实施风险管理后,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甲组(P<0.05);乙组护士的最终考核成绩显著高于甲组(P<0.05)。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对医疗行为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准确分析,积极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整体科室的护理水平。该次研究与诸多临床护理文献结果一致,急诊危重症院前院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能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致死率,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临床诊疗时间[13-16]。陈莹等[17]在研究中发现在急诊科室实施风险管理后,该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与实施前相比明显提高,而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缺陷率均有显著降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较实施前也有显著提高。还有护理研究文献指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时应增设对危急值项目的科学管理,有效应用,可以降低急诊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后续接诊科室对患者病情的重视,促进各科室之间的协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缩短转运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8-19]。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急诊科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急救成功率,且预后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急诊科乙组甲组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