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细军
浠水县中医院急诊科,湖北 浠水 438200
在医院中急诊科是大部分急诊患者住院的第一站, 是医院非常重要的科室。急诊科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患有危急、严重、变化非常快且非常复杂疾病的人群,因此,急诊科对临床医师的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1]。急诊科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好的操作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冷静和沉着的素质。在急诊科实习的专科医师的带教工作中,需要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能够在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的带领和教导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过去常规的急诊专科医师带教模式,在提高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在提高急诊专科医师的应变能力方面还不足,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无法满足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水平。据报道显示,持续质量带教模式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急诊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综合性地提升专科医师的能力[2]。因此,该文对2020 年4 月—2021 年3 月该院急诊科的60 名实习急诊专科医师采用持续性质量带教模式,对2019 年4 月—2020 年3 月该院急诊科的60 名实习急诊专科医师采用常规带教模式。探索持续质量带教在提高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能力方面的效果,为各急诊室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带教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0 年4 月—2021 年3 月该院急诊科的60名实习急诊专科医师为观察组,选择2019 年4 月—2020年3 月该院急诊科的60 名实习急诊专科医师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专科医师中男42 名,女18 名;年龄25~30岁,平均年龄(27.50±2.50)岁。观察组实习急诊专科医师 中男36 名, 女24 名; 年龄24~28 岁, 平均年龄(26.00±2.0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调查和研究均获得了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生的同意,该研究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在对两组实习生专科医师带教过程中,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先将所有专科医师的信息进行编辑,建立档案,采用以下的带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在带教老师的知识讲解和技能的示范操作下,提高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确保各专科医师均达到大纲的标准要求。
观察组持续质量带教模式方法,具体的带教方法如下。
①计划准备:由医院选拔该院急诊科有丰富工作经验且具备临床急诊专科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师作为带教老师,同时在科室领导和医院领导的带领下,组成带教小组,对该院急诊科室的带教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探索出解决措施,制订出急诊科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实习目标。确保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在实习期间掌握丰富的急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能够对急诊患者最初病情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掌握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熟练进行抢救操作[3]。
②方案执行:带教老师要详细阅读实习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再将修订好的实习计划分发给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向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讲解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帮助实习急诊专科医师明白实习计划的内容,理解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向实习急诊专科医师介绍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关科室的之间关系,同时对医院的环境进行了解和熟悉,认识急诊科的常见疾病和应急处理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带教模式,增强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对急诊患者病情的初步评估和分诊能力,同时增强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急诊动手能力。例如情景创设模拟教学、示范操作带教模式、观摩学习等方式;同时向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补充急诊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专业能力。
③带教检查:在带教期间,带教老师要定期对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可采用提问与实践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让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对急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自身不足之处进行思考,同时对要点和重点进行把握,分析相关的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解答,思考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提升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
④带教处理:带教老师要鼓励和关注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学习进度,对实习急诊专科医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其解决问题,向专科医师讲解具体的问题解决措施,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原理,引导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关注问题解决的效果。同时及时反馈给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其学习的状况,同时收集专科医师的实习带教意见和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满意度,帮助科室和医院完善带教模式,丰富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学习模式和内容。同时关注患者以及家属对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为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学习的最终评价,全面考核专科医师的实习情况。
⑤实施风险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实习期间能够顺利实习,要制订出风险管理制度和预备方案。要将急诊科内的所有器械全部备齐,保障药品和各仪器处于可用和备用状态,完善管理制度,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急救物品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做好消毒和盘点工作[4]。
实习期结束后,对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操作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
①理论和操作考查:在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实习1 个月后,根据专科医师考核大纲对专科医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查,满分为100 分;同时实践操作技能考查项目为急诊科常见的心肺复苏,根据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和医院的要求对专科医师的成绩进行评分,满分为100 分。
②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急诊室自制的带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相关的项目包括带教态度、带教方法、带教内容以及学术水平等4 项,每项的满分为25 分,总计100 分。80~100 分为好、60~79 分为较好、60 分以下为差[5]。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查评分为(90.67±4.44)分,高于对照组(81.32±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践操作技能考查评分为(92.67±3.56)分,高于对照组(84.02±3.45)分,观察组专科医师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专科医师带教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对比[(±s),分]
表1 两组专科医师带教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对比[(±s),分]
组别理论知识考查 实践操作技能考查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90.67±4.44 81.32±4.13 3.070<0.05 92.67±3.56 84.02±3.45 2.120<0.05
观察组评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专科医师带教满意度对比[n(%)]
急诊室的患者由于病情危急、严重,需要快速地对病情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急诊室收治的患者几乎包含了所有的临床专科急危重症的患者,对临床专科医师的急诊知识掌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临床医师具备中毒急救、灾难急救以及心肺复苏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加上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以及涉及的工作内容非常多,对急诊科专科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能力较强,因此,急诊专科医师的工作与其他科室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带教工作上的差距也较大。过去常规的带教模式仅能满足专科医师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专科医师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的培养力度不高。而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e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一种基于质量保障的基础上形成的,提高带教质量和效率的带教活动,在提高临床实习医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该院通过对急诊科室带教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因此,提出持续质量带教模式[6]。
①急诊科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压力大:急诊科的工作氛围非常严肃,加上临床急诊技术的专业性强,准确度要求较高,急诊患者的疾病涵盖范围广,病情严重且多变,救治的仪器也较为复杂,要求实习急诊医师具备的知识范围较广,且操作内容多。导致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很难短时间适应这种紧迫的环境,也很难在短时间实习期掌握所有的急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会增加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紧张感。同时专科医师在急诊科实习现场,面对危机的实践场面,会产生畏惧和不知如何展开学习的情况。
②带教与工作的冲突:临床急诊是非常紧迫的任务,若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或预估分诊不当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加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操作灵活和熟练,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常出现带教老师担心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操作方法不当,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导致救治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就减少了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实践操作机会。其次,在急诊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忙于和主治医师沟通,协助主治医师完成工作,使得带教老师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难以抽出时间给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细讲操作的规范和注意要点,使得对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指导意见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在繁重的救治工作中, 只能通过观摩带教老师的工作进行学习,实践活动较少。
③带教老师的压力大: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带教的老师均为科室经验非常丰富的专科医师人员,由于急诊科的工作量大,准确率和效率的要求都非常高,大部分急诊科的带教老师都身兼专科医师和带教老师的工作,医院的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较多,专科医师的个人素质、学习能力、学历情况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要求也不同,导致带教老师分身乏术,倍感压力。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带教老师的教学任务和难度也在增加,带教老师会感到带教的不易和压力[7]。
④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态度问题:部分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由于心中的思想不坚定,对专科医师工作没有真实的认识,导致在进入实践工作过程中出现心理落差大的情况。导致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生的实习态度不积极。常出现急诊专科医师临床实习工作在带教老师的被动教学下完成,没有自我的思考和反思,使得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⑤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法律意识不强:急诊室接收的患者多为危急且病情变化快的患者,这些因素都导致救治的风险增加,非常容易出现意外事件,加上急诊工作的实践性强,危险因素多,非常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若急诊医师法律意识不足,在救治过程中没有对关键步骤进行记录和交流,或经验不足,交通能力有限,应急处置能力差,导致家属或协助医护人员的错误理解以及法律意识淡薄,会造成家属不满,引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8]。
①熟悉急诊科和医院的工作环境:在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进入急诊科后,带教老师要先带领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对医院的环境进行熟悉,同时对急诊科的环境和工作环境进行熟悉,带教老师要向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进行急诊科工作相关知识的宣传,让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认识到急诊科工作的不同之处以及特殊性,让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快速进入到急诊科专科医师的角色中。
②制订教学流程:为了避免带教老师在工作与带教之间的冲突,要根据急诊科工作的特点,制订带教计划,所有的专科医师人员均要参与急诊科知识宣讲、实践操作模拟、操作演练、教学考察的过程中,确保所有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均对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进行熟悉,了解重难点。同时专科医师长、带教老师之间要相互协调,确保带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到实处。在对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进行带教期间,要以实践案例为基础,采取带教老师讲解和学生实践操作的方式,在实践中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进行急诊患者的临床急诊操作。
③对带教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带教老师要对带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收集和记录,定期召开带教会议,将问题进行探讨,发挥科室专科医师的力量,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带教老师之间相互分享带教经验,吸收好的经验。同时将带教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激发带教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带教效果优异的带教老师进行表扬,同时对带教效果不好或不配合带教工作的专科医师进行批评和淘汰。提高带教老师的精神觉悟和专业技能,不仅做好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榜样也要做好科室的榜样。
④因材施教:在带教过程,带教老师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学历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发挥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优势,做到因材施教。可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让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参与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责任感[9]。
⑤提高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法律意识:急诊救治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急诊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都存在着非常多的未知风险,因此,带教老师要指导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在救治过程中做好记录,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地识别和处理,同时向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讲解法律知识,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⑥总结经验:在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实习期结束后,要召集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进行带教老师工作的评价和指出相关不足之处,将带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收集,提出解决方案,优化急诊科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带教质量[10]。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为带教老师的绩效考核提供综合意见,也为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通过该次研究,将持续质量带教模式纳入到急诊科专科医师带教过程中,在环境熟悉、教学工作计划、带教问题的解决、因材施教以及提升法律意识,总结经验等方面对实习急诊专科医师进行带教,提升带教的质量[11-12]。对照组实习急诊医师的理论知识考查平均得分为(81.32±4.13)分,观察组实习急诊医师的平均得分为(90.67±4.44)分,观察组实习急诊医师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实习急诊专科医师实践操作技能考查的得分为(84.02±3.45)分,观察组实习急诊专科医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考查平均得分为(92.67±3.56)分,观察组实习专科医师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好评率为98.33%,对照组评分好评率为70.00%,观察组专科医师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可见持续质量带教具有非常好的带教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急诊医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够提高急诊医师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弥补了常规带教模式的不足,可在急诊科室临床医师带教工作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