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区域岩羊种群数量及活动规律研究*

2021-04-22 08:32提布
西部林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岩羊海拔种群

提布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德钦分局,云南 德钦674599)

岩羊(Pseudoisnayaur),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亚科(Capovinae)岩羊属(Pseudois)动物,体形中等,头部长而狭,耳朵短小,体长120~140 cm,体重为60~75 kg[1]。岩羊通体均为青灰色,胸部为黑褐色,冬季体毛比夏季长而色淡,雄性和雌性都有角,雌兽的角长仅有13 cm,雄兽的角长能达到60 cm,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在云南仅分布于滇西北,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

云南滇西北地区的岩羊主要生活在高海拔树线以上的草甸和流石滩。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树线上移,高海拔寒冷区域将缩减,岩羊栖息地植被也将随之改变,云南省的岩羊种群因此面临一定威胁。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区域是保护区内岩羊的集中分布区域[3]。保护区成立以来,还从未对曲宗贡区域的岩羊开展过专项调查。由于对岩羊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了解甚少,极大地限制了该物种的有效保护。因此,开展曲宗贡区域岩羊种群数量及活动规律研究,是保护区岩羊种群有效保护的重要前提,对促进岩羊的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点和主要方法

1.1 研究点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24′-28°36′N,98°57′-99°25′E)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涉及德钦县升平镇、奔子栏乡、霞若乡及维西县巴迪乡、叶枝乡、康普乡、白济汛乡、攀天阁乡和塔城乡境内九个乡(镇),总面积约28×104hm2[3]。曲宗贡位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县奔子栏、云岭、升平3个乡镇的交界处,地处珠巴洛河源头,海拔梯度3 800~4 500 m。保护区共录得哺乳类9目23科70属100种,占中国哺乳类总种数的16.8%,云南的33.3%;保护区鸟类迄今为止共记录鸟类246种,隶属17目43科,种数约占云南省记录鸟类种数的30.7%[3-4]。

1.2 研究方法

2011—2016年,持续开展了曲宗贡区域的岩羊种群的调查。由于12月至次年4月曲宗贡被大雪覆盖无法开展野外调查,每年其余时间各开展2次野外调查。调查方法采用访谈法、固定样线法,结合红外相机观测,开展曲宗贡岩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

(1)访谈法 走访当地牧民、保护区护林员,询问曲宗贡岩羊大概分布、活动范围、数量等情况,并做好记录。结合保护区多年的巡护记录,在等高线地图上标出岩羊的大致分布,作为开展野外工作的本底图。

(2)固定样线法 由于曲宗贡地区山峰陡峭,无法实现随机布设样线,因此调查根据曲宗贡地形特点,沿已有巡护道路进行,共设4条样线(图1),其中姬妮沟2条(长约8 km)和姬妞沟2条(长约6.5 km)。若发现岩羊,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组个体进行详细计数,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标记。

图1 曲宗贡区域岩羊调查路线和观察点

(3)红外相机观测 在调查区域内共设置11台红外相机(视保嘉Ltl-6310),1~9号相机安装在流石滩、草甸(海拔4 000 m以上),10~11号相机安装在岩羊经常舔盐的地方。相机布设充分考虑动物的活动痕迹和距地面高度,参数统一设为照片模式、3张连拍、时间为24 h制,记录每个相机位点的经纬度、海拔和其它生境信息[5]。每3~4个月收集1次红外相机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用于补充完善样线法的调查结果。

分析方法采用SPSS 20.0对样线调查获得的岩羊种群数量、季节性的活动海拔梯度进行统计分析。对红外相机获得的岩羊照片按照3张为一组进行分类,取属于不同次数的照片,并将其定义为独立照片[6]。以每1 h所获得的独立照片数占总的独立照片数的比例来表示岩羊的日活动节律[7]。

通过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AI(relative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分析白天不同的时间段的日活动节律变化。

RAI=Si/Ni×100

式中:Si表示岩羊在某时间段的独立有效相片数;Ni表示岩羊的独立照片总数。

指数越大,表明岩羊在该时间段内活动越频繁。不同时间段的时间分配差异进行One-Sample T-test检验,所有显著水平设定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岩羊种群数量

研究发现,曲宗贡区域的岩羊种群数量(每年雌雄集群时统计)平均值为(107±5.6)只(范围为95~122只;年限为6 a)。不同年度间岩羊种群数量存在一定的年间种群数量的波动,这可能与观察条件的不同有关。统计分析发现,年间岩羊种群数量不存在显著性,可见区域岩羊种群处于整体稳定的状态(图2)。

图2 2011—2016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岩羊种群数量

研究还发现,曲宗贡岩羊种群的雌雄个体活动存在社群分离现象。每年11月至第2年2月是岩羊大群活动的时间,这段时间雄性都集中到岩羊群里,形成大群一起迁徙、觅食,获取繁殖机会。第2年3月,雄性岩羊单独成群,它们活动的范围比雌性羊群活动更广,并且活动区域海拔也相对较高。雌性岩羊4月开始逐渐分成小群,以家族式进行觅食活动,观察发现最大的一个家族数量能达到40多只。

2.2 岩羊活动的海拔梯度

调查期间发现,曲宗贡岩羊活动区域包括姬妞沟、姬妮沟、达瓦粗、粗瓦粗等几个地方。统计分析发现,曲宗贡岩羊全年活动的平均海拔为(4 380±20.5)m(范围为3 845~4 482 m),全年活动海拔跨度637 m,表现出了一定的季节性迁移特征。由于,曲宗贡区域海拔高(几乎全年无夏)每年12月下大雪后,岩羊群开始迁移到海拔较低的区域活动(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活动区域的平均海拔4 120 m);4月随着高山积雪的融化,植物开始陆续长出嫩叶,岩羊开始慢慢往海拔高的地方迁移,每年6—7月,岩羊活动地的海拔最高,能够达到4 482 m。岩羊活动海拔的季节性迁移特征,体现了高海拔区域生活偶蹄目动物的环境适应策略。

2.3 岩羊的日活动节律

2011—2016年,在曲宗贡利用红外相机共拍摄了1 520张涉及岩羊的有效照片。不同活动时间段,曲宗贡岩羊的日活动节律变化存在显著差异(T=12.34,df=23,p<0.01)。岩羊的活动频率在早上09:00—10:00达到峰值(RAI=9.5%),中午的活动频率稍显下降,下午在16:00—17:00再次达到峰值(RAI=9.2%),这个时段是一天中岩羊活动频率最高的时间段。下午是17:00—18:00,这一时段岩羊舔盐行为发生较多,活动频率相对较高(RAI=7.9%)。晚上21:00后岩羊的活动频率显著下降,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23:00—24:00及凌晨03:00—04:00(RAI=0.8%)岩羊的活动频率达到低峰(图3)。

图3 基于红外相机观测的曲宗贡岩羊日活动节律

3 讨论与结论

综合整个调查阶段的结果,本研究发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区域存在一个稳定的岩羊种群,而且维持着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数量。野外调查期间,偶然发现一些自然死亡的老弱个体(6 a调查期间共发现10例),可能说明当地的岩羊种群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生存状态。岩羊的食物是以木本植物为主,同时较多采食禾本科草类,而对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却很少采食[8]。调查发现,曲宗贡岩羊主要以高山草甸和寒温性灌丛的植物枝叶为主,这个区域海拔高、植被破坏程度小,为岩羊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物资源,促进了岩羊种群稳定。曲宗贡岩羊主要生存环境是高山灌丛和裸岩,这两个生境类型为岩羊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栖息环境[9]。低矮的灌丛能够为岩羊带来丰富的食物和较为隐蔽的场所,而裸岩能让岩羊及时发现天敌,增加其逃生的机会。同时,保护区近年来加大了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力度,区域内岩羊的天敌——金雕(Aquilachrysaetos)、豺(Cuonalpinus)、狼(CanislupusLinnaeus)等野生动物均得到了有效保护,这些物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而很好地控制了岩羊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起到了维持岩羊种群稳定的作用。

本研究还发现,曲宗贡岩羊栖息场所的海拔相对稳定(<700 m),并未出现明显的季节性迁移行为。Fedosenko and Blank[10]研究表明盘羊活动海拔跨度<1 000 m。本研究结果与其他一些高海拔牛科动物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说明了,曲宗贡的栖息环境能够满足这一地区岩羊种群的生存需要。

岩羊的日活动节律表明:岩羊属于明显的以昼行性活动为主的动物,它们主要在白天活动。这个研究发现与黑麂等一些有蹄类的日活动规律的研究结果一致[11-12]。岩羊相对日活动强度的活动峰值出现在日出和日落之时,岩羊的相对活动强度在中午下降。分析其原因,有可能:早晨和黄昏太阳照射强度小,岩羊在这段时间活动可以很好的避免高温期间觅食的能量消耗;晨昏期间能减少被天敌被捕食的风险;通常早晨是一天中食物资源最丰富的时刻,特别是水资源能满足需求[13]。

然而,气候变暖、人为干扰(放牧、林副产品采集等)对岩羊的保护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14]。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了动物栖息环境中的植被组成和质量[15]。植被是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动物提供了必需的生存条件,是影响物种分布和生存的关键因素[4]。

为推进岩羊的保护管理工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爱护动物的意识;(2)在林副产品采集期适当控制到岩羊集中分布的区域去采集的社区居民人数,尽量减少破坏岩羊的栖息地;(3)夏季牧场放牧采取轮牧的方式,以促进长年放牧导致破坏的高山草场及其它植被较快恢复,减少长年放牧对其栖息地带来的负面影响;(4)适当开展人工辅助投盐,同时持续开展岩羊种群及其主要栖息地监测,结合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

总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曲宗贡区域开展岩羊的种群分布及生境利用研究,对岩羊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能为今后建立曲宗贡岩羊野外观测研究基地创造条件,而且还能为开展该区域岩羊伴生物种的研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岩羊海拔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高海拔的甘南
岩羊
战胜狼的岩羊
战胜狼的岩羊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战胜狼的岩羊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高海拔地区电子设备散热分析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