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梅,黄杜仙,肖坤茂,高 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围生期急性或慢性缺氧所致的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1],多发生在窒息足月儿或早产儿,是造成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或脑瘫的主要原因之一[2]。有研究显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发病率为0.3%~0.6%[3],具有预后差、后遗症多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全身器官较脆弱尤其是神经系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且受损后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或特征性症状,一旦出现漏诊或误诊则会造成严重的系统功能损伤,影响新生儿远期预后[4]。有关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自我修复能力较强,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消除或减弱神经系统后遗症[5]。目前临床尚无确切的特效治疗方法,因此积极探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高危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尤为重要,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后遗症、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5例;日龄1~10(8.19±1.67) d;体重2 800~3 700(3 405±279) g;经脑部CT检查:轻度36例,中度51例,中度15例;临床诊断分度:轻度37例,中度53例,重度12例。纳入标准:经头颅CT或临床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或窒息史患儿;母体有明显的异常产科病史;出生后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并持续24h以上。排除标准:合并有颅内出血、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及先天性代谢疾病者;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临床资料不齐全者。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和病例数据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调查表,对入选对象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分娩孕周、出生体重、住院时间、CT分度、1 min 阿氏(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分娩方式、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妊娠高血压、新生儿呼吸暂停、脑干症状、强直性惊厥、碱剩余(BE)值、pH值及原始反射等。
1.3 预后评价标准[7]CT分度处于中度或重度、1 min Apgar评分<3分、5 min Apgar评分<3分、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暂停、脑干症状、强直性惊厥、BE值在-10及以下、pH值7.0以上等情况均为预后不良表现。新生儿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喂养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头颅B超、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好转,则为预后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情况 10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经过治疗后痊愈54例(52.94%),好转21例(20.59%),未愈23例(22.55%),死亡4例(3.92%),预后不良率为26.47%。将治疗后痊愈和好转新生儿划分为预后良好组(n=75),将治疗后未愈和死亡新生儿划分为预后不良组(n=27)。
2.2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孕周、CT分度、5 min Apgar评分、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妊娠高血压、新生儿呼吸暂停、脑干症状、强直性惊厥、BE值及pH值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1。
表1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例
2.3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变量赋值 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见表2。
表2 变量赋值
2.4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CT分度、妊娠高血压及强直性惊厥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3。
表3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临床常见脑损伤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张力改变、生理反射异常及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智力下降、癫痫及脑性瘫痪等[8]。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多种分子信号通路有关[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了解和预防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疾病治疗、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0]。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10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预后不良率为26.47%,此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11],表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CT分度是影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CT分度主要依据疾病部位、出血量、测量值及范围等指标作为客观的判断,表明昏迷、惊厥持续状态、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原始反射消失均出现在中或重度新生儿中[12]。有研究表明,CT分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度至重度的判断性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13]。为此,应对产科病房新生儿进行定期查房,进行早期筛查和确诊,缩短接受治疗时间,降低长期缺血缺氧对新生儿脑部损伤,改善预后[14]。
有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可引起水肿,造成子宫供血不足影响胎儿营养供给,严重者可合并为子痫前期,导致母体血管痉挛,影响胎儿供血、供氧,造成胎膜早破的不良结局[15]。本研究结果表明,妊娠高血压是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妊娠高血压会引起胎盘早剥、胎盘形态异常及前置胎盘等异常情况,造成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毛细血管破裂、坏死及出血情况发生,形成血肿导致胎盘与子宫剥离,造成胎儿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16]。为此,应加强对产妇产前的规律检查,强化妊娠孕妇围生期健康知识教育,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增加产检次数,尽早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治疗,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血压水平及电解质平衡等,降低产后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有关研究表明,维持血钠、血镁及血钙等电解质平衡,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强直性惊厥是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结果与既往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18],分析原因可能是新生儿脑部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新生儿伴有强直性惊厥发作,加重脑部损伤,脑组织灰白界限小时脑干症状明显,侧脑室因水肿受压严重,囟门压力增高,造成预后较差[19]。为此,临床应在新生儿被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立即实施控制颅内压、惊厥发作频率,及时纠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治疗措施,维护良好的通气和神经营养支持,必要时可遵医嘱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给予高压氧治疗,以减少缺血缺氧对脑细胞造成的损伤,降低新生儿预后不良率[20]。有研究证实,亚低温(33~34 ℃)治疗新生儿脑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温每降低1 ℃,其死亡和发生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风险会相应降低3.8~4.2倍[21]。
综上所述,CT分度、妊娠高血压及强直性惊厥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和分析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改善新生儿预后的敏感指标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