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胆管结石分析

2021-04-21 13:48李建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管胆囊

李建国

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普外科,云南保山 678000

胆石症中胆囊结石伴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占比10%~20%, 以往常使用传统方法治疗, 主要包含胆管探查、T 管引流、开腹胆囊切除,其效果显著,创伤性较大,对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1]。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微创技术发展迅速, 在胆囊疾病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率较高。 有关学研究证实[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相关内镜治疗胆囊疾病效果显著, 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镜十分常见。 临床上采取开腹手术,其结石清除率较优,防止出现复发情况,但存在较大的创伤性,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 有关研究人员指出,采取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其结石清除率较高,创伤性较小, 有利于手术顺利完成。 现对2018 年4 月—2019 年4月收治的70 例胆囊胆管结石患者采取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来该院就诊的胆囊胆管结石患者70 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每组35 例。 实验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2.31±3.41)岁。 参照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50~77 岁,平均年龄(62.23±3.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该研究,并上报于该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认可。

纳入标准:使用CT、B 超诊断确诊为胆囊结石伴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胆总管结石数在4 个以下,其直径在2 cm 以下;均存在上腹部或者上半部肢体疼痛感的患者;术前患者机体中转氨酶、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上升的患者。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针对该研究治疗方法存在禁忌证的患者; 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参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对患者进行全麻,在患者右上腹行一切口进行开腹,将皮肤组织至腹膜全层切开,对腹腔进行探查,查找到胆囊后,其游离的胆囊与肝脏表面存在粘连情况,对肝外胆管和胆囊管进行查找,结扎、切断胆囊管,切除胆囊送检[3]。 随后对肝外胆管中的结石位置、大小、数目等进行探查,将肝外胆管切开,使用取石器将肝外胆管中结石取出, 取出后对管腔进行反复冲洗, 并使用T 管进行引流,缝合管壁切口[4]。 术后使用抗感染治疗,并依照T 管造影情况,判定是否可以拔除T 管。

对实验组行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 让患者保持侧卧位体位,插入十二指肠镜,寻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对其进行胆管插管造影,明确结石位置、大小、数目,十二指肠镜经导丝引导对患者实施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采取针形切开刀在乳头部位11 点方向切开,将取石器插入,在X 线监视下使用网篮或者气囊导管取出直径在1 cm之下的结石,针对直径在1 cm 之上的结石,可采取机械碎石治疗,碎石后使用网篮或者气囊导管将其取出,胆总管结石取出后,留置鼻胆管进行引流,术后对患者实施抗感染、禁食治疗,如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可在术后3~5 d进行拔管。 对患者采取腹腔镜切除术,让患者取头高脚低体位,采取三孔法进行手术治疗,使用腹腔镜照明辅助治疗,将套针管植入剑突下3 cm 左右,保证其位于胆总管正前方,分离胆囊并将其切除[5]。

1.3 观察指标

检验两组胆囊胆管结石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实验组切口长度(2.84±1.02)cm、手术时间为(76.42±13.16)min、术中出血量为(57.48±10.85)mL,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实验组(n=35)参照组(n=35)t 值P 值2.84±1.02 12.54±1.95 26.077<0.05 76.42±13.16 127.23±28.21 9.656<0.05 57.48±10.85 103.52±26.41 9.540<0.05

2.2 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实验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11.42±3.42)h、腹腔引流时间为(1.73±0.65)d、术后进食时间为(1.81±0.68)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06±0.83)d,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胆囊胆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 参照组胆囊胆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first time to get out of bed,abdominal drainage time, postoperative eating time,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first time to get out of bed,abdominal drainage time, postoperative eating time,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首次离床活动时间(h)腹腔引流时间(d)术后进食时间(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实验组(n=35)参照组(n=35)t 值P 值11.42±3.42 38.67±5.64 24.441<0.05 1.73±0.65 3.28±1.05 7.426<0.05 1.81±0.68 3.54±1.08 8.019<0.05 2.06±0.83 4.85±1.32 10.586<0.05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胆囊结石主要发病因素包含高脂肪饮食、肥胖、女性妊娠等,主要症状为胆绞痛、右上腹隐痛、胆囊高积液等,其结石类型包含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 单纯性胆固醇结石、黑色胆色素结石[6]。 肝外胆管结石主要包含继发性和原发性,其中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 继发性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其发病因素常与复发性胆管炎、胆汁滞留、胆道寄生虫感染等存在一定关系。 患者常出现寒战、黄疸、高热、腹痛等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7]。

胆囊结石伴肝外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其发生率随之上升。 针对以往患此疾病的患者, 常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治疗,因患者年龄较高,加之机体功能衰弱,其免疫力较低,抗疾病抵抗能力较低,大部分患者常发生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8]。 其对手术的耐受性不佳,因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极易出现胆汁外流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而发生相关并发症,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增长,进而增加相应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将治疗积极性降低,影响患者预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9]。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属于使用内窥镜进行诊断、治疗的新型技术,在胰腺、胆管疾病诊断中存在较高的价值。 在诊断的同时使用微创手术治疗胆管结石、胆道狭窄、梗阻性黄疸等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快速的优点。现今十二指肠镜技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成熟,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具有显著效果。相比于以往治疗方法, 具有较小的创伤性、 较轻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预后。 十二指肠镜技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减轻对机体造成损伤情况, 将胃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针对胆总管结石、复发性结石而言,治疗效果显著,将结石清除率提升,将结石残留情况降低。

该文结果显示,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胆囊胆管结石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胆囊胆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P<0.05)。 有关学者[10]指出,其研究中选取120 例胆囊胆管结石患者, 依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各60 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明显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2/60)(P<0.05)。其结果与该文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对胆囊胆管结石患者采取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其是一种微创技术,具有不开刀、恢复快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较优,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使结石残留情况减少,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管胆囊
腹腔镜胆道术后医源性胆总管异物6例报告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肝胆管结石症取石后胆管壁病变及其转归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胆总管结石,也许就是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