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走廊瑶族民间工艺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1-04-21 01:19
戏剧之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南岭民间工艺瑶族

(湘南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文化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南岭民族走廊区域范围内的瑶族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瑶族民间工艺主要有织锦、刺绣、挑花、蜡染、纸扎、编制、雕刻等(如图1-1 所示)。汉朝时期,瑶族先民就有“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一说。至隋朝时期,瑶族妇女服饰则改为“青布衫,斑布裙”,这种彩色斑斓的“瑶斑布”是织锦、刺绣、挑花和蜡染在瑶族服饰上的装饰。而到了宋代,瑶族民间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中也提及瑶人服饰的特点与制作工艺。明清时期,瑶族民间工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治年间《象州志》中提到瑶族织锦、刺绣、挑花、蜡染等被广泛地用于瑶族民间生活中。特别是色彩斑斓艳丽的瑶锦,不仅深得本族人民的青睐,甚至连汉族人民也争相购买和仿制。新中国成立以后,瑶族民间工艺的发展达到鼎盛,织锦、刺绣、挑花、蜡染不仅成为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而且成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服饰、被面、背带、床毯、壁挂、坐垫、台布等均有应用,成为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难看出,瑶族民间工艺以其功能性、美观性在历史发展中一直保持优势地位。

图1-1 瑶绣纹样——双花图案

一、南岭走廊瑶族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所在

(一)瑶族民间工艺传承呈现青黄不接的现状

南岭是五岭山脉及其附近的山地和低谷,从行政区上看,包括广西的桂林、贺州、梧州,湖南的郴州、永州、怀化、邵阳,广东的韶关、清远、河源,江西的赣州等地。基于南岭走廊区域范围内的瑶族人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程,在民间工艺传承的问题上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更不用说创新与发展。每个区域的瑶族人民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现状不同。如广西和广东的瑶族乡对传统瑶族服饰、工艺和习俗保存尚好,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在瑶族文化和民间工艺传承的问题上也特别重视,但是对于创新发展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湖南郴州莽山瑶族乡历为瑶族聚集地,其渊源可追溯到明永乐年间,因家庭经济来源问题,大量青年男女外出务工,汉化程度非常高,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影响。

南岭地区瑶族民间工艺在各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中保存了大量珍品与资料记载,但由于历史和时代等诸多因素,部分资料已遗失。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现有的瑶族村寨中,已难以让人感觉到瑶族文化的存在,除了在特有的民俗活动中能看到由机器数控生产的服饰和物品外,手作的瑶族民间工艺屈指可数。瑶族民间工艺的传承青黄不接,甚至濒临失传。

(二)民间工艺断层的原因所在

南岭地区瑶族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承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众多的传统瑶族手工产品也被义乌小商品覆盖。瑶族民间工艺面临着被曲解或淡忘、被洋节挤兑、失去原有意义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不足;二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缺乏深度挖掘和保护;三是民族传统文化未紧跟时代发展,内容和传播形式过于老旧;四是现有智力资源不足,因为位置偏远,没有新鲜血液注入。

二、高校对南岭地区瑶族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高校是培养青年才俊的摇篮,根据学校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基于南岭瑶族民间工艺现有的问题与需求,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与地域优势,以时代的角度、以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通过社会化、生活化、教育化和网络化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传播民族传统文化,针对南岭地区瑶族民间工艺的现状,进一步探索瑶族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承发展的着力点,分析南岭民族走廊中瑶族民间工艺的留存和优势,以旅游市场为背景,从战略性和科学性的角度以设计语言贯穿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形成系列的具有瑶族文化特色,融合瑶族传统民间工艺,又有现代气息和功能的文创产品。一方面加大南岭民族走廊瑶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的宣传,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和接受瑶族文化和民间工艺,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推动和加速南岭民族走廊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为瑶民谋福利,从根本上解决民间工艺传承的问题。

(一)南岭地区瑶族民间工艺与高校教育的相互影响

南岭地区瑶族民间工艺本身就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丰富,创作手法多样,应用范围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现有的高校教学活动中,应该植入民族文化的内涵,这种将传统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课堂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高校教育的发展,也为教师授课形式提供了新思路,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特色。

而在高校的层面,除了应在专业教学中将南岭民族走廊瑶族文化、瑶族民间工艺引入课堂外,还应该以旅游市场为背景,进行相应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形成系列的具有瑶族文化特色,融合瑶族传统民间工艺,又有现代气息和功能的文创产品。为南岭走廊瑶族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拓展思路,结合瑶族民间工艺的特色和本土经济发展的需求,从产品的功能、造型、材质、创意设计与传承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与成果运用,尤其在传统工艺与新材料、现代数控的相互转化与结合上有新的突破。同时借助政府与企业的力量,建设瑶族民间工艺传习所,帮助大量瑶族青年与热爱民族民间工艺的爱好者进行学习与文化传播。

(二)高校资源合理有效的整合

如上文所言,在当下众多瑶寨中,昔日鼎盛的民间工艺已不复存在,大多数瑶民已被汉化,部分高校已聚焦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根据各区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策略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南岭瑶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样需要借助高校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转化:如贵州民族大学为贵州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及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建立了非遗传习班,通过日常教学将民间工艺大师请进校园,结合课题训练开拓相关文创产品与家居用品;又如吉首大学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致力于文献资料的整理和产品的创新;浙江工业大学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重点开发大湘西少数民族织锦刺绣工业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邵阳学院搭建协调创新中心,侧重于民间竹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如图3-1 所示)

(三)高校传承与创新策略

过去,由于各类扶持策略实施上显得无序、分散、粗放开发,这些优质的民族工艺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地域性整合,导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富有吸引力的南岭地区民族工艺文化品牌。因此,在工艺文化资源的整合方面,由相关高校牵头,多方实力联动。除了开发现成的资源外,还要注意挖掘该区域民间歌舞、建筑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等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着力反映南岭地区文化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突出文化整体魅力,打造南岭特色民族工艺文化品牌。要统筹全域,根据区域内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基础,合理布局,确定突出整体特色的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和实施重点项目,发挥规模效益;要构建发展统筹的线路,罗列出整体主题鲜明、感受南岭地区特有的整体民族文化环境,体会当地群众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实现放松、体验、审美于一体的良性工艺传承新模式。

三、结语

高校在实地调研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瑶族民间工艺的传承有具体的实施办法,通过品牌的创立和明确的设计理念与目标,形成文创产业链,将设计风格本土化,民族元素再创新,有效地关注和保护瑶族文化与民间工艺的传承。在重点培养高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一方面加大了南岭民族走廊瑶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的宣传,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和接受瑶族文化和民间工艺,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推动和加速南岭民族走廊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为瑶民谋福利,从根本上解决民间工艺传承的问题。高校的介入与参与将为南岭民族走廊瑶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带来一定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猜你喜欢
南岭民间工艺瑶族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南岭栲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南岭山区“生态立县”的实证分析
安徽民间工艺大师:杜平
南岭科学钻探NLSD-1孔井中磁测资料分析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