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堂 柳中东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加强教学科研建设的主体,是校企深度融合的载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平台,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切入点。本文紧紧围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和“途径”进行探讨,以期实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校企融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价值途径
近几年以来,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很快,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方面与以前相比有了大幅的提升,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在师资团队方面与公办高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一支业务素质精湛的双师教学团队是民办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办学的可靠保障,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民办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途径之一,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制度性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就需要建设一支素质精良、能力过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又具备高理论教学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然而,在双师结构教学建设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具有先天不足,存在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本文将从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和“途径”这二方面展开论述。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从人才培养要求来分析,这需要教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做为培养技能型的高校的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专业技能的人才,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教师发展目标并最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师资结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1],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撑点和增长点。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各行各业技术不断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需要带更多的双师型人才加入到高职师资队伍中来,以满足培养学生高素质的需求。这仅凭原来教师资队伍是远远不够,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是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需要,一些刚研究生毕业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不足,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的不足会影响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一支强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基本都是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建设任务而组成的。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不长,教学骨干以青年教师为主。这些刚离开校门不久的教师,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有研究生学历,但缺乏教育工作经验,缺乏对教学规律的理解,难以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从企业中来的教师,大多没有系统接受过师范类教育,很多教师只是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取得了证书,但是对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史、教育信仰还是不甚理解,所以他们既是有很高超的专业技能,但缺少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技巧,教育培养质量堪忧。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学者牵头,可以很好解决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
2、有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
这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应有价值。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代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的教学方法,能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利用交流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多种方法来培養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目前,信息技术还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难以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这距信息化教学还有一段距离。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改进(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教学相关要素上进行信息化设计与创新。这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需要团队的合作,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对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3、有利于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
这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重要价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赛事,也是培养选拔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非常一个重要的途径。每年召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成果展示的平台、高职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新的职业教育方法检验的平台、职校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的平台,开展技能大赛也有利于促进技能教学和技能训练,国内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这个赛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得到了民办高职院校的积极响应,以赛促教也为民办高职院校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提供了思路,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方法和途径。目前我国职业技能大赛已覆盖所有高职院校和所有的学生,成为高职院校的共生体和职业教育的品牌,影响和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组织和承接技能大赛的最佳团队。这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延伸价值。
(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服务社会、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担当。知识经济或称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与企业发展捆绑在一起,是“共生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为企业供给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竞争发展中也需要企业的支持、扶持。高职院校只有主动与企业对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建立起稳固的校企合作机制,提升办学实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校企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可为社会经济创造价值。
1、提高教师服务学生和社会的能力
这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应有价值。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服务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以自我提升为动力参与社会服务。“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将专业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又靠过硬的专业技能、在行业中当‘师傅,将专业技能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更为关键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进行相应的岗位上班,对他们的培养不能一成不变的培养方案,而是要适应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高职的教师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要掌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要多走进企业,多去了解企业。高职教师去实践,可以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进入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掌握好理论性、实践性与行业性知识之间的融合。这就需要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针对企业所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一系列提前培训,以显示出教师本身特有的优势。
2、推动校企深度深度融合
校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创造的价值。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在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说“高校和企业如果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这种合作会给高校带来什么?不仅能形成深度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协同发展的创新网络,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就业的市场化取向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遇到许多新课题,如教育质量的提高,科研及学术能力的加强,教育经费的筹措,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企业界的支持,把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建共赢。[2]目前,校企产学研结合已经发展到深度融合阶段,这能为高校和企业带來双赢发展。企业的很多项目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教授、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学生一起合作,共同进行团队合作攻关,这时,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科研力量整合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依靠团队力量为企业提供知识、能力、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研力量,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开发和科研攻关,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也促使社会服务等方面发生实质性改进和专业学科的发展。
(三)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平台,这集中体现为以下两点:
1、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企业竞争的法宝,也是职业教育和职场进步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基础。把“工匠精神”融入新教师队伍建设,能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保持严谨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教师的不断成长。[3]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作为“精英”集合体,是“工匠精神”的物化,所有的团队成果都是建立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团队成员紧紧依托团队、依靠团队,一定能够打磨出“工匠精神”:
其一团队的合作,可以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通过同团队优秀教师的合作、协作,产生对职业的热爱和执着,同时就会发展为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敬业精神。
其二团队的合作,可以培养教师的精益求精精神。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团队的成果都是通过对每个产品、每道工序都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而得到的。能够成长的团队,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这对每个成员都是最好的熏陶。
其三是团队的合作,可以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也表现为追求完美、追求革新。不断创新、大胆设想一直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量。团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研究课题共同参与、研究能力共同提高、研究成果共同分享,这为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把教师从教学新手训练为教学专家。职业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学科专业,同时还需要具有教育专业知识,因此一位理想的职业教师,他既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同时还需要掌握教育方面的知识、教育的规律,精通教育技能。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较低的层次,注重学科专业知识,忽视教育理论知识,这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相去甚远。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重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合格的职业教育需要重构专业知识。重构专业知识,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一个没有与时代进步要求相适应的先进教育理念,不能称为现代意义上的教师。目前,在高职教育领域达成共识的先进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代名词,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以教育现代化为前进方向,必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团队,也必然要坚持这一教学理念。团队的教学研究、教学互助,也有助于这一教学理念的确立。重构专业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教,怎么教。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都是学习型组织,团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团队成员打造成终身学习者。在团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中,逐渐熟知和掌握所教授的所有知识、大纲、教材,并能有效转化为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这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另外也需要重构教学技能,能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理念,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一)完善制度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管理机制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应出相相应双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制度具有制约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特征。高职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并赋予一定的权力职能,这是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上的一次变革。同时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制度上和管理上的不断完善,也是完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机制的新时代切入点,能有效改善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建设停滞不前的现状。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管理的难点。各高职院校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初衷并不是解决这一问题,但客观上却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伴随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快速发展,团队的管理效应也会逐步显现出来。
民办高职院校要制定《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组织制度》、《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制度》、《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研修制度》、《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动态调整制度》、《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考核制度》、《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奖惩制度》等,让有能力成为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的人获得更高的薪酬,以带动全体教师自我学习与提升。
(二)强化科研实战提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力
科研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弱项,一直都在寻求突破。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完全有希望成为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的主力军。科研水平是双师结抅教学团队凝聚力的天然尺度,团队具有本能的科研取向,能够自觉坚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强化科学研究,提升团队影响力、凝聚力,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越办越强的重要途径。
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培养专业带头人的机制,用专业带头人来带领本校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带头人来带动培养本专业的教师,提升本专业团队整体的师资水平,指导团队成员开展课题立项和指引团开教产教融合工作。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要与地方企业合作,按照当地产业开展开科研工作,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学院,让高职院校成为当地科技创新主力军。在科研工作定位上,要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推进技术、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服务与贡献中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4]
(三)校企合作教改推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工作中心应是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高职院校只有紧跟科技发展、市场需求才有生命力,这就需要经常调整专业和课程计划,这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课题。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必须紧跟其后。双师型教学团队要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方向,依靠团队的力量,推动学校专业和课程的质量建设、特色建设,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企校合作是建设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团队的必由之路。[5]
民办高职的职业教育要以现代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办学的同时要及时了解行业用人需求和技能型的人才标准,结合学校和自身资源,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不断提高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突出专业特色,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加大力度开发专业新课程,通过对社会对人才需求分析,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再根据目标来组织课程设计与开发。根据企業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编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重新设计各类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
(四)内培外引改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结构
1、培养青年教师
民办高职院校随着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高层次人才会不断增多,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起到重要激励引领作用。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激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实践,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大专业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力;另一方面,激励教师不断提升学历,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能力。
2、引进专家教授
民办高职院校要坚持创新的用人理念,可以采用柔性的方式或项目引进的方式来吸引企业行来的人才到高职院校中来,来扩充高职院校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只有创新人才引进的方式才能让民办高职院校建立起更为强大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让民营高职院校教育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民办高职院校在提高办学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程中,必须要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推动教学的管理水平、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来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工作及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径,这也是民营高职院校发展的途径和支撑点。
民办高职院校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决定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质量的重要保障,民办高职在建立“双师化”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自身资源和特色来规划“双师化”教学团队建设的模式,采取科学、高效、合理的新模式,来构建一支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创新意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璐.高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型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9, v.18;No.252(12):61-64.
[2]段欣,谢夫娜.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山东省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新发展[J].中国培训,2020(11):9-11.
[3]赵旌宇.“工匠精神”视角下新教师“四位一体”的培养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66-67.
[4]周建文.政工干部要有“工匠精神”[J].办公室业务,2018(04):25-26.
[5]施蕙,陈在铁.高职院校建设"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0, v.23;No.94(02):9-12.
作者简介:
刘俊堂(1971-),四川广元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
柳中东(1958-),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松田职业学院2019年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GSZK2019A0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