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岩
幸福是教育的起点,更是教育的目标。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希望、自信、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为新时期培养专业化教师提供了理论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因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得到重新审视。我校的实践与探索表明,改善教师心理状态,优化教师心理品质,从增强教师自我认同开始是可行而有效的。一个形成了职业认同的教师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更容易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那么,如何增强教师的自我认同,提升职业幸福感呢?
一、激发教师的内在能量
教育是一项需要从业者倾心而为的事业,立德树人的真本领来自育人为本的职业价值观。引导教师从职业倦怠走向职业幸福,激发教师内在的潜能与力量,促进教师改变认知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提升其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一)引导教师自我调节
引导教师巧妙地处理冲突和矛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明确人生目标和方向,从而获得身为教师的愉悦和尊严,保持对教师职业的热忱。
(二)增强教师反思能力
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以此明晰自己的现实状态、想要达到的目标、如何采取改进行动等,有利于其在反思与行动的循环中,加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我校引进全国小学生情绪健康促进项目“果果和朋友”,在北京师范大学高峡教授和大连市区研训教师的引领下推进项目顺利开展,将“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殿堂”的学校愿景,转化成“做幸福童年的守望者”的实际行动,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共赢,情感与智慧和谐共生。
(三)强化教师使命意识
引导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倾听内心的呼唤,承担教育责任,建立职业信念,坚持教育理想,守护教育净土。
我校严格落实“研—思—行—议—进”五步走校本研修策略。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个体学习和团队研讨、理论学习和实践行动、专家引领和观摩研习等相结合,开展讲座互动、案例分析、考察学习、同课异构等多种互动活动;通过高端专业培训、专家近距离接触等活动,引领教师提高眼界与境界,以高尚的职业情操促进育人素养的提升,进而培养教师的公共使命。
(四)促进教师实现职业规划
以职业发展规划为愿景,引导教师树立目标,通过“成长档案袋”职业生涯管理,帮助教师明晰个人成长路径,品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事件,在感受、描述、重构中深入地展开自我剖析,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实现个人发展目标,进而获得职业素养的提升。
建立发展型教师评价机制,注重研修程序管理,研修中做到有计划、强执行、勤检查、常改进。细化教研流程,教师全员参与任务,课前有设计、课后有反思,观课教师课前有目标、课后有建议,拓展、挖掘集体研究与合作探究的价值和效益,促进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表现,引导教师实现职业规划。
二、提升教师的觉察能力
觉察力是对自身的存在以及世界“是什么”的感知和意会。教师拥有良好的觉察力,才有能力对现实环境进行深刻洞察,从而智慧应对。觉察力不仅是个体了解和融入外在世界的能力,也是个体自我生长的力量,更是个体自我选择和创造的源泉。
教师提升觉察力的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爱,另一个是好奇心。爱是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关心,能够使教师超越自我局限,付出理性的爱、专业的爱;好奇心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发展意识,在反思与研究中用一种改进的姿态去探索。“爱”和“好奇心”的提升唤起教师自觉敬畏生命,使觉察力更细致而深刻。提升觉察力还需要引导教师开展觉察力训练,包括本体觉察(时刻警醒坚持做自己的教育,用教书育人的正念自我纠正)和外在觉察(更好地洞察现实,从而赋予自我与现实以双重活力)之间有机转换等方面,通过这些专业认知行为训练,能有效扩大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三、调节教师的心理韧性
心理韌性是人类机体中存在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能够帮助人们在高危环境扭转局面,推动人们克服生命的威胁,追求自我实现。心理韧性在现实工作、生活压力中提供平衡和提升抗逆力,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增强。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团训活动、沙盘游戏等活动,多方面提高教师调节心理韧性的能力。通过适应性防御机制(如抑制、预测、利他主义、幽默)、适应性自我调节(倾诉寻求帮助、面对问题学会坦然)、创伤性修复、倾诉寻找他人帮助等策略,关照教师的负面情绪,及时化解教师的心理冲突,提升教师的敏感性、专注力及情绪调节效能感,使其养成积极看待问题的良好心智,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拥有健康乐观的积极心态。
四、建立良好关系
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同事间关系和睦,教师容易体验到归宿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师生关系亲密,教师的职业信念将更加坚定。我校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教育理念,积极建设令人心境愉悦的生态环境,并形成合作、开放、共享的校园文化。
学校开展“幸福团队”建设、“月度幸福人物”建设,“相随书卷握手经典”读书等活动,在对话文化、涵养学识、修炼人格中成就“桃源”教师的高品质校园生活;通过线上推介书目、主题研讨,线下专题论坛、读书交流、专题报告会等方式创新教师全员培训学习模式;开展“电声乐团”“青春舞蹈团”“修性养生团”等教师社团活动,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促使教师体验到积极、正向、美好的情绪和情感,积淀善良、美好的情感品质,进而在面对压力与危险时增强抵御能量。
五、养成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身体的健康,还能助益人们的心理健康。科学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够改善注意力、提高计划和决策能力,还在抗抑郁、抗焦虑和压力保护方面产生作用。
我校发挥工会的能动性,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修身健体活动,建设“幸福之家”健身房,开设“乐吧”健体课,通过“美之约”春游、秋季娱乐运动会、午间健走挑战、“网上运动达人秀”等多元的锻炼活动,增强教师的参与兴趣,激发团队锻炼的热情,培养教师全员锻炼的习惯,为教师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几年来,我校通过增强教师自我认同,激发教师职业体验,优化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在持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同时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