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二程研究

2021-04-20 08:07王治涛
关键词:二程程颢程子

张 博, 王治涛

(1.洛阳市文物勘探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 2.洛阳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之为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之为伊川先生,程颢之弟。二程是北宋时期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哲学家、教育家,是程朱理学的奠基者、洛学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程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程颢、程颐是思想家,并多次引用《二程集》中的名言。2014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在讲到作风建设时,引用了二程的名言:“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1]592016年5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在阐述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时,引用了程颐的名言:“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2]141“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3]在其一生中,更是多次提到二程,评论二程。但这至今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也没有学者就此进行过研究。笔者就毛泽东论二程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礼仪之士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多次以敬佩之情提到二程、程子,并把程子作为“礼义之士”“圣哲”和学习的楷模。

1913年春,20岁的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1913年11月1日,毛泽东在《讲堂录》(毛泽东的课堂笔记。这里面不仅有听课记录,而且也有毛泽东的思考和认识)“国文”中写道:“程子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4]587这是目前可以查到的毛泽东一生中第一次提到二程。毛泽东一生不爱钱,身上不带钱,当于此有一定关系。毛泽东在组织新民学会时,还和蔡和森等人提出不谈女色,显然也与此有关。

同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讲堂录》“修身”中写道:“程子曰:小人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4]589毛泽东写的这句话原文是:“小人小丈夫,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5]86二程认为人性本善,但是由于各种欲望的诱惑,才有恶意、恶行,导致天理不明。这与二程靠“灭人欲存天理”,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是一致的。

11月23日,毛泽东在课堂笔记《讲堂录》“修身”中写道:“中国学术发达有三期。一能动的发达期,周末是也。二受动的发达期,佛教大兴,经典甚盛,上下趋之,风靡一时,随唐(“随”乃“隋”字之误——笔者注)是也。三能动而兼受动的发达期,朱、程、张、周诸人出,性理之学大明。然其始也,咸崇佛学,由佛而返于六经,故为能动而兼受动的发达期,宋元是也。”[4]592其中,“朱”指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二程—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张”指二程的表叔、朋友张载,“周”指二程的师傅周敦颐,“程”指二程。虽然这时的毛泽东对中国“学术发达期”的论说(包括时期、特征、缘由等)不是很到位、不是很准确,但是通过它,还是可以看出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对二程及其思想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对二程是肯定的、推崇的。在青年学子毛泽东看来,正是由于二程、朱熹、张载、周敦颐等人的出现,才使“性理之学大明”,才使程朱理学大行天下,才使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学。

同样是在1913年11月,具体来说是在这年的11月29日,20岁的青年学子毛泽东更是在“修身”中称赞二程为“礼义之士”和“圣哲”。毛泽东说:“五代纲维横决,风俗之坏极矣,冯道其代表也。宋兴稍一振,然犹未也。逮范文正出,砥砺廉节,民黎始守纲常而戒于不轨。其至也,朱程礼义之士兴,天下风俗,骎骎比隆东汉焉。”[4]592“曾涤生《圣哲画像记》三十二人: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4]592其中,“周”是周敦颐,“朱”是朱熹,“张”是张载,“程”是程颢、程颐。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省交河县)人。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后世因其历事5朝5姓,每加非议。宋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以“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由,对冯道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斥其为“无廉耻者”和“奸臣之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后周纪二》中批判冯道说:“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之大伦也……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6]9510-9512司马光对冯道“无廉耻者”和“奸臣之尤”的批判,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冷成金在《“不倒翁”冯道官场投机术》一文中就说:“他一生的意义也许就是教人怎样做官,他用一生的实践向人们宣告着官场不倒的秘密:良心丧尽+善于投机。”[7]年轻的毛泽东深受司马光的影响,也对冯道进行了批评。但年轻的毛泽东看到了时代的烙印,看到了客观环境对冯道的深刻影响,认识比司马光客观、深刻得多。在年轻的毛泽东看来,冯道德行有亏,根源在于五代时期的大环境,在于五代之时“纲维横决,风俗之坏极”。在年轻的毛泽东看来,虽然出了冯道这样德行有亏的人,幸亏由于范文正(范仲淹),特别是二程等“礼义之士”和“圣哲”的倡导,“性理之学大明”,社会风气才大为改观,人心复古,才可以媲美东汉。司马光对冯道的批判,指斥其为“无廉耻者”和“奸臣之尤”,实在有失公允。对处于五代乱世,朝代、皇帝像走马灯一样不断变换的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应该看到社会大环境的作用,绝对不能简单地以侍奉了几个皇帝来定其忠奸。被欧阳修、司马光吹捧为“白璧无瑕”“十全十美”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8]79,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朝,也曾在后汉、后周任职,侍奉过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等皇帝,不是也在最后黄袍加身、废黜了后周小皇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赵宋王朝吗?对宋太祖赵匡胤,欧阳修、司马光不仅从来没有说过一个破字,而且还大唱赞歌。对照“篡夺”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冯道历事5个朝代,好好做一个臣子,为百姓办事,也算是一个恪守本分的好官了。著名历史学者、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就替冯道辩白说:“从公元九○七年朱温代唐至九六○年赵匡胤黄袍加体,五十余年间换了六个朝代,皇帝有十个姓,如果大臣、士人都要为本朝守节尽忠,那就会出现六次集体大自杀;如果要忠于一姓,就得自杀十次;欧阳修效忠的这个宋朝在开国时就会面对一个没有文人为之效劳的局面。”[9]

1913年12月6日,毛泽东又在《讲堂录》“国文”中写道:“程子读书之法,见事先下判断,继看下文。”[4]600这里的程子指程颐。这句话的原文是:“先生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败,然后却看有不合处,又更精思,其间多有幸而成,不幸而败。今人只见成者便以为是,败者便以为非,不知成者煞有不是,败者煞有是的。”[5]285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18孔老夫子提倡学、思结合,提倡学而思、思而学。程颐也继承了孔子的“学而思、思而学”的理念和方法。在这里,毛泽东对程子的“学而思、思而学”读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肯定。

1914年春,湖南四师并入湖南一师,毛泽东重读预科半年。1914年秋,21岁的毛泽东正式编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

1915年7月,22岁的青年学子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夫古今门户之争,在政有君子小人、清流浊流之分,在学则有汉氏、宋氏、程、朱、鹿〈陆〉、王之异。”[4]14这里的汉氏、宋氏,即汉学、宋学,为清代两大学术流派。汉学重考据,宋学重义理。朱指朱熹,陆指陆九渊,王指王守仁(王阳明),程指程颢、程颐兄弟。1915年8月,毛泽东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再次提到了二程,说自己“尝诵程子之箴,阅曾公之书,上溯周公孔子之训,若曰惟口兴戎,讷言敏行,载在方册,播之千祀”[4]18。这里的曾公指曾国藩,也即前文提到的作《圣哲画像记》的曾涤生,周公指周公姬旦,程子即指程颢、程颐。毛泽东“尝诵程子之箴”,也就是毛泽东曾经朗读、背诵“程子之箴”。“程子之箴”是什么?

视箴: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听箴: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言箴: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动箴: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5]588-589

“程子之箴”也称“程子四箴”,简单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非礼不视听言动”[5]82。二程对四箴极为重视,说:“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人虽有意于为善,亦是非礼。无人欲即皆天理。”[5]144二程还倡言:“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5]312“损人欲以复天理,圣人之教也。”[11]1170-1171

当然,所谓的“程子之箴”“程子四箴”并不是二程的发明,不是程子的原创,而是程颐对孔老夫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阐发,源自1 500年前的“绝学”,是孔老夫子的原创。《论语·颜渊篇》记载: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0]12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合乎礼教的事不能看,不合乎礼教的事不能听,不合乎礼教的事不能说,不合乎礼教的事不能做。这是孔老夫子教导颜渊(颜回)如何去做“仁”,教人如何去做“克己复礼”,也是程颐教人如何去做“克己复礼”,警示自己并教导弟子如何才能成为圣人。

明朝嘉靖九年(1530),长沙岳麓书院得御制四箴及明世宗亲撰的敬一箴,特建敬一箴亭保存。岳麓书院的四箴碑现藏四箴亭内,其中“视箴”碑残缺严重,箴文全缺。碑分4块,每碑高46厘米,宽108厘米,字体正楷,碑四周雕有龙纹。

在二程的老家、“千年帝都”洛阳的一些地方,如老城区、偃师市等地,也保存有四箴碑。在洛阳老城区文庙,就保存着一块明代所立的“程子视箴”碑。碑高122厘米、宽152厘米,碑文完整[12]87,可多少弥补岳麓书院“视箴”碑之缺憾。洛阳老城区“程子视箴”碑拓片,见图1。

图1 洛阳老城区文庙的“程子视箴”碑拓片

显然,22岁的青年学子毛泽东在1915年的时候,仍然把二程、程子作为“礼义之士”“圣哲”和学习的楷模。

二、唯心主义理学大师

1918年6月,25岁的青年学子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当年10月,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在这里,毛泽东读到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充满马克思主义观点、思想的优秀文章。在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交往的过程中,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学习和比较过程中,到1921年1月,毛泽东终于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3]。

在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对二程的态度急剧转变,不仅很少提二程、程子或者程颢、程颐的名字,而且也不再把二程当作“礼义之士”和“圣哲”,不再把二程当作学习的楷模。虽然毛泽东认为二程是“理学大师”,但是整体上把二程当作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当作批评的对象,当作对人民产生过极大危害的反面人物。

1957年1月,毛泽东在讲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提到了二程,就是把二程作为唯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反面人物来讲的,把二程及其学说作为“杂草”来讲的。毛泽东说:“要和杂草作斗争……不知道反面的东西,正面的东西也不能巩固……黑格尔、康德、孔子、孟子、老子、二程、朱王,都要讲。”[14]163黑格尔是德国人,客观唯心主义者。康德也是德国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朱王指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守仁。

1963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中央工作会议的一次讲话中,在谈到认识问题和哲学时,又一次提到了二程,依然是把二程作为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说:“山沟里出哲学。醴陵那样好的报告,不出在湘潭,不出在常德,而出在醴陵。在困难中,在斗争中才能够出哲学。逆境出哲学,顺境能够出哲学吗?三国的黄盖兄,醴陵人;程颢、程颐和他的老师周濂溪,是宋代的大理学家,朱熹和他是一个系统的。张载是陕西人,那是另一派。”[15]60-61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在1927年初到醴陵考察农民运动情况,随即发表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里,毛泽东明确认为周敦颐、二程是“大理学家”,和朱熹是一个系统,属于唯心主义,而张载却是另外一个系统,属于唯物主义。

毛泽东认为二程是周濂溪即周敦颐的学生,是经得起推敲的,是一个正确的认识。周敦颐,字茂叔,原名周惇实,道州营道县(今湖南省道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死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因建濂溪书堂于庐山之麓,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庆历六年(1046),大理寺寺丞、知虔州兴国县程珦,假倅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省大余县),因而与南安军司理参军周敦颐相识,得知周敦颐是一位“知道者”。程颐在《先太公家传》中说:“一狱掾周惇实,年甚少,不为守所知。公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果为学知道者,因与为友。”[5]651程珦因而令其子程颢、程颐拜“知道者”周敦颐为师,时程颢15岁、程颐14岁。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中说:“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5]638因周敦颐出自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市)周姓,故程颐称之为汝南周茂叔。庆历六年(1046)冬,周敦颐升任郴州郴县令。由此可见,少年时代的二程受学周敦颐不到1年。在此后的漫长时间里,除一次短期会面外(大约在程颢17岁前后),再未出现周敦颐与二程兄弟交往或书信往来的记载。因此,一直有学者否认二程是周敦颐的学生,否认二程学说与周敦颐之间有关系。清代的著名学者全祖望曾经补修过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黄宗羲的《宋儒学案》。尽管黄宗羲在《宋儒学案》中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二程是周敦颐的学生,“先生官南安时,二程先生父珦摄通守事,视其气貌非常,因与为友,使二子受学焉,即明道先生颢、伊川先生颐也”[16]481,但是全祖望却否认这一点。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濂溪学案上》按语中就说:“濂溪之门,二程子少尝游焉。其后伊洛所得,实不由于濂溪……今观二程子终身不甚推濂溪。”[16]480全祖望只是认为二程少时“尝游”濂溪之门,与周敦颐有交往,并没有说二程是周敦颐的学生,更明确否认二程学说与周敦颐之间有关系。事实上,周敦颐在离开南安军到郴县任县令后,就开始修学校以教人,讲学授徒。少年的二程也正是在南安军或郴县时成为周敦颐的学生的。元代编纂的《宋史·道学传》就明确记载:“仁宗明道初年,程颢及弟颐实生,及长,受业周氏。”[17]12710二程“受业周氏”,就是说二程曾经师从周敦颐学习,是周敦颐的学生。毛泽东认为二程是周敦颐的学生,是能够站得住脚的,是经得起推敲的。

毛泽东认为二程是唯心主义的判断是正确的。“理”或“天理”是二程用来说明世界的立足点、出发点,也是二程哲学体系的核心。据程门弟子谢良佐的《上蔡语录》记载,程颢在洛阳讲学时曾宣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5]424二程所谓的“理”或“天理”,是他们的老师、两宋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周敦颐的“太极”说的继承和发展。周敦颐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太极的动和静产生出阴阳,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成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即五行或五气),他们互相推移转变,造就了气象万千的物质世界。周敦颐认为“无极而为太极”,“太极本无极也”[17]12712。这就是说,“太极”本身是出于无形无象不可言说的“无极”。显然,这是一种“有生于无”的唯心主义观点。二程所谓的“理”或“天理”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永恒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31。第二,理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二程把“君道”“臣道”“父道”“子道”这些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都说成是“天理”的体现,“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5]77,“人伦者,天理也”[5]394。第三,“理”是先于气(事物)而存在的,人和物“都自这里出去”[5]34,理是第一性的,气是从属于理的。二程说:“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得其理,则象数举矣。”[11]1205第四,一物有一物的理,一物之理又是万物之理。二程说:“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5]193又说“天下只有一个理”[5]196,“物我一理”[5]193,“万物皆备于我”[5]34, “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5]13。上述这些特点充分说明了二程所谓的理,不同于客观事物的则(规律),因为事物的规律是不能产生万物的,而二程所谓的理既能产生万物,又能统辖万物,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二程将这样的“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只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观念。

在认识论上,二程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他们认为,一切知识皆出于天,真正的知识、才能并不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而是人头脑里固有的。二程认为,人们只要修身养性,求之于内心,就可以悟出天理,认识一切。二程说:“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5]577“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人理,敬而已矣。”[5]20“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故敬为学之大要。”[11]1184这实质上是要割断人们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为封建统治效劳。

三、毛泽东手书程颢诗《春日偶成》

毛泽东在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后,虽然把二程当作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进行批判,但是也没有完全否定二程。对于二程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如坐春风的教学方法等,毛泽东不仅从来没有什么微词,而且还非常赞赏。朱光庭(字公掞)是理学大师程颢的弟子,在汝州听程颢讲学,如痴如狂,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说自己爽爽地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朱公掞来见明道于汝,归为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5]429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以愉快的心情,用他独特的“毛体”,全文手书了程颢的《春日偶成》[18]。《春日偶成》曾被选入蒙学教材之《选本千家诗》卷首,因此家喻户晓。《春日偶成》既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情景诗,也是一首充满情意的理趣诗,表达了理学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心境。

四、结 语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二程的认识和态度明显可以划分为青年学子和马克思主义者两个时期。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多次以敬佩之情提到二程、程子,并把程子作为“礼义之士”“圣哲”和学习的楷模。在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对二程的态度发生了急剧转变,不仅很少提二程、程子或者程颢、程颐的名字,而且也不再把二程当作“礼义之士”和“圣哲”来看待,不再把二程当作学习的楷模。虽然毛泽东认为二程是“理学大师”,但是整体上把二程当作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当作批评的对象,当作对人民产生过极大危害的反面人物。当然,在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也没有完全否定二程,对于二程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如坐春风的教学方法等,不仅从来没有什么微词,而且还非常赞赏。

猜你喜欢
二程程颢程子
Standing in Snow at the Gate of the Cheng Home
程门立雪
程子昂:“海归新农人”的乡村振兴梦
妙境山
程颢辨诈
没有金钱的爱情
二程对佛教的吸收和评价
论程朱理学之异同
同桌是个“小官迷”
二程与嵩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