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战旗村视察,嘱托我们要把乡村振兴这件事抓好,继续走在前列,起示范作用。今天我们在战旗村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就是要重温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对推动新发展阶段全省“三农”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作了具体部署。我们要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上来,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现代化。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审视“三农”问题,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位置,多算政治账、长远账,向农业农村投入更多资源和力量,推动农村面貌显著变化、发展活力充分激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变局、开新局“压舱石”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我们要顺应新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局中一体部署、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着力释放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全面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七大任务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七个方面的重要部署。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特点和规律,结合成都实际,全面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质量和水平。
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力量,需要集中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政策和工作落实到位。
立足新形势新要求,科学制定成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定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更加注重顺应城乡融合要求完善现代城乡规划体系,更加注重提升宜居宜业品质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更加注重推进全域景观化重塑新型城乡形態,更加注重产业协同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圈,更加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
农业产业功能区主导区域发展新模式基本形成,建立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和60个现代农业园区,产业生态圈初步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位列全国33个大中城市第3位。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基本形成,积极探索以绿道为纽带,特色镇、川西林盘、精品民宿、农业园区(景区)等相互支撑、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总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94%。大美城市宜居乡村新形态基本形成,保护修复川西林盘556个,建成天府绿道4408公里,天府蓝网加快建设,大地生态景观加快成势,乡村人文景观全面展现。党建引领系统治理新局面基本形成,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证、德治为支撑,扎实推进“两项改革”,调减乡镇(街道)114个、村(社区)1327个,乡村治理效应整体提升。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新机制基本形成,西控区域整体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8项成果被国家部委推广,100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城乡一体覆盖,简阳市提前3年脱贫摘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省格局基本形成,市(州)农业区域合作项目达128个,通过选派各类干部人才、拨付财政资金、实施项目,助力阿坝州、甘孜州19个县(市)提前1年脱贫摘帽和凉山彝区脱贫攻坚。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先发地区相比,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相比,仍存在“四个不相适应”的问题:资源要素配置集聚能力与农村产业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生态价值转化能力与农村生态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基层治理能力与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
“十四五”是成都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推进、互补互促,以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推进城乡共建共治共享,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有机融合、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农村大美公园形态成型成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突破
城乡融合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成都农业农村发展最鲜明的特质是特大城市“联城带乡”,最显著的优势是以川西林盘为载体,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要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为目标,加快形成联城带乡、优势互补、设施一体、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突破。
要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绿色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等改革,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加快释放“人”的活力、激活“地”的潜力、激发“产”的动力、彰显“乡”的魅力。策划启动一批骨干型、功能型、支撑型和有带动力的重大工程,大力实施天府蓝网、西部旅游轨道交通环线、锦城公园、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四大牵引工程,坚持市级统筹、区(市)县共建,市县国有企业全方位参与,各类专业性企业共同参与,优化提升农业农村格局和形态。
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突破行政区划和乡镇职能,以特色产业为牵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聚集成势,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突出差异化发展、创新性发展,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深化完善专业化管理体系,推动形成产业链贯通、价值链叠加、供应链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把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聚焦市民健康生活新需求,以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和绿道蓝网等为载体,促进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民宿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坚持把产业功能区作为聚人引流的动力引擎,深化以功能区为引领的要素配置方式改革,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完善各类人才到功能区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
要全面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近郊县(市)要树立全局意识,努力在都市圈空间、功能、产业布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持续培育比较优势,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成为网络化空间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和功能支撑,打造成为“新成都人”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提升近郊县(市)城市化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经济强县(市)培育工程,合理引导主导产业项目分类向資源环境承载力强、产业公共服务水平高的近郊区功能区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公共资源向县城倾斜,全面提升县(市)经济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分类引导特色镇和功能区发展,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组群发展、独立成市要求,统筹特色镇、功能区和都市圈规划衔接、功能配套,促进撤并乡镇转化为特色小镇(街区)和特色产业功能区,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综合承载力。提升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识别、动态调整、项目投入清单标准,引导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公共服务投建运管,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要努力在服务和带动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作用。自觉担当主干责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树立相互成就的区域协同发展观,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实现服务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与企业成长壮大双赢。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撤并乡镇资源活化利用等方面经验总结,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借鉴。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供给更多源于成都、引领前沿的“硬核科技”,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鼓励创建一批现代种业园,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围绕现代种业、冷链物流、现代农业装备等先导产业,推动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消费+市场”的区域分工体系,共建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构建农产品高质量供应链体系。
要坚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为目标,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利用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村发展实际,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及农房,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财产性增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充分用好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积极探索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新型产业用地、组合供地等新供地方式。
要学习借鉴社区治理经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以集中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镇街领导班子、村(社区)“两委”成员特别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完善人财物下沉基层、权责利高效匹配的制度机制,推动赋予镇街对职能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考核权和任免建议权、对派驻执法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权、对辖区内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的参与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建议权、对涉及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的统筹协调权等。把乡村作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重要阵地,率先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天府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建设和居民生活,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切实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
全面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
面对“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繁重任务,必须全面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理解,更加自觉地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中找准农村的方位和作用,努力为全局服务、为全省示范。
要科学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规划。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纳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部署中一体谋划,科学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规划,加快构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分阶段制定行动计划,推动总体规划落地落实。
要全面推动农村工作组织方式变革。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坚持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提能力,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选派优秀干部到一线岗位,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要加大镇村干部培养力度。强化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对于干部成长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干部选配力度,把有潜力的干部放在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岗位上培养锻炼。开展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教育引导干部珍惜组织信任和重托,依托镇村这个大有可为的平台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要持续加大农业农村现代化投入力度。繼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落实好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加大市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向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倾斜力度。组建乡村振兴基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担保、再担保、风险补偿等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投放力度。策划推出一批能改变农村形态、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新项目好项目,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整合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机制,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集体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健全更加有效的村级权力运行监督约束机制,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要加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有效衔接。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十四五”时期成都高质量发展的“筑基工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胸怀全局、勇于创新,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努力探索特大中心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本文摘自2021年3月13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