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1-04-19 17:58段佰强
考试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生态环境

段佰强

摘 要: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极端天气、冰层融化、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基于当前现实情况,环境教育逐步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而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更是发展环境教育的有利基础,地理教师应当提升对学生文明教育的引导,降低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效率,提升学生对生态变化的认知,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育渗透;生态环境

一、 引言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发展和生产带来了重大影响,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不少国家正在通过加强自身未来的科学教育以及环境教育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从而有效改善全球生存环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前国内也顺应局势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将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基本国策,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关键阶段,因此对高中生展开必要的环境教育,促使高中生意识到人类应当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对未来环境的探索和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环境教育发展现况

国际上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学普及以及理念推广了,此后美国的教育界也指出环境教育本身就是促使学生认识到在当前社会中人口问题、污染問题、资源分配以及枯竭的问题等都属于环境问题,与未来人类发展息息相关。

当前,我国的学者对于环境教育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认知,不过较为统一的看法就是认为环境教育是以唤醒受教育者对于环境现况认知而存在的,主要的基础就是解决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各项问题,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和环境价值观念。归根究底,环境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思想,以地理科学知识内容为辅助,培养受教育者环保意识以及正确对待生态环境的行为。

三、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渗透教育的优点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教育有着强烈的指向性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和自然环境在相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也从敬畏、征服而逐渐转换为协调发展。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就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科学关系,地理环境的内容包含了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高中地理课程还涉及生物和生态环境,以帮助人类维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强调人类与环境之间逐步形成的对立以及统一关系,地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周边环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促使学生们对环境、自然、社会发展有了新的认知,形成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正确认知,从中理解自己未来对环境保护能做的基本工作,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设置推进环境教育发展

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分为学科领域内的教育、科目教育以及模块教学三个层次,而地理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

高中地理学科既属于人文以及社会学科又兼顾了科学的内容,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环境教育同时也融合了人文以及社会学科、科学的内容,促使高中地理完成整体体系的整合,高中地理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宇宙背景下的地球、各个地区中城市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区域内的人类活动,高中地理选修内容则包含了地球发展、海洋以及旅游的地理发展、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以及较为常见的应用型地理知识内容。

四、 渗透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高中地理渗透教育中的理论教学

地理学科主要是以多种教学模式变化进行教学的,因此选取最为恰当、符合内容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从而提高环境教育的成效。各种教学方法本身就有各自的特点,要采用特定的方式发挥较为独特的作用,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环境教育的全面渗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体系化的建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采取相辅相成的模式优化教育机制,引导学生理解理论性内容,最后渗透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校的教育主要就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课堂教育同时也是渗透环境教育主要阵地,高中地理教材中涵盖了极多的环境内容,教师要根据环境教育的目标、具体内容、教育方法进行全面性设计。地理教学理论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课堂讲授法

讲授法又被称为口述法,是一种比较传统且比较便捷的教学方式,但是新时代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而是以其他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完成地理相关知识的教学。

以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1中《地球上的水》为例,首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授课的规范性,比如说局部的降水情况,就不能简单概括为降雨情况这样较为概括性的词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专业的术语,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其次,地理知识需要改变在教学过程中的散乱特性,由于地理知识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总结降水在不同地域产生的差异,促使学生学的知识更加流畅、体系化。最后,要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理解以及归纳知识点的学习步骤,从而强化地理理论教学。

2. 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在地理教学当中可以利用视频、图片、音频、三维立体图像等形式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地理的知识内容,多媒体技术更加直观并且富于感染力,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地反映出来,将隐性的知识内容转化为显性的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对环境教育更加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以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1中《自然灾害》为例,与其让学生自行想象,不如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重现、新闻采访、电影演示,从而促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了身临其境的观感,引导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控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生态环境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国粹京韵走进校园艺术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