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峰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的体育知识,还要结合各种渠道加强体育技巧的教学。为此,体育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对体育课堂结构实现优化与创新,这样才能够在体育课堂中积极引入主体参与模式,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主体参与;研究分析
一、 引言
构建主体参与模式是当前深化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体育课程教育要做到与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就要注重主体参与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好地体现出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这对于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模式
主体参与模式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灌输,而是在相应的文化环境或者场景之下来进行实践或探讨,借助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力量,以及与体育有关的资料或视频来进行学习,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地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和主体,以教师为整个教学的主导,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大纲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体育任务,鼓励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更好地走出教学困境。
三、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模式
在传统形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开展授课。但是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更多地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课堂教育主体地位。为此,初中阶段课程教育就要设计体现学生主导地位的教育教学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化特点。例如,结合体育常见的田径接力,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构建小组,在组内开展自由练习,并以此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到一定的辅助性效果,并引导学生做好练习,及时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二)教师对体育课程过度把控
部分体育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会对整体的教学过程实现全面把控,这就导致授课氛围和教学环境逐渐变得紧张。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存在差距,对于体育测试等会存在一定的惧怕心理,加之教师的引导不当,严重者还会对体育项目丧失自信心。基于此,教师就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塑造,避免过分对学生把控而引起不良后果。在整体教学中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具体需求,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主体地位的参与感,促进篮球技能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四、 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实践应用措施
(一)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
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部分学生都具备体育能力和运动水平。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若只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往往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实质性印象,更难以将固有的体育知识直接转化为体育技能。基于上述背景,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自身的优势性,提升体育授课过程的趣味性,或是为学生构建具有交互性和娱乐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知识学习。例如,在开展跳高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与跳高有关的视频短片,或是带领学生探索跳高运动的发展历程。通过视频的演示为学生动态还原整个跳高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视频开展模仿和训练。针对于授课过程潜在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提前预习或是复习视频短片的内容,课上带领学生反复示范,并要求表现优异的学生对其余学生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这种良好的互动交流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跳高运动的实质性技巧。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课堂教育主体地位,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学习观念,这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
(二)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主体构建模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认知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价值,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教师可以将现代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现自我突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成长、有所发展。例如,在指导学生田径运动的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学生示范动作的要领,并基于此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教学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往往会显示出一定的敷衍情绪,主动参与度不高。在新课程发展背景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过程,并要求其中的优秀学生作为示范。学生的示范往往更能够体现出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细节处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点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渗透于其中,比如老师可以设定不同高度的杆子,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再逐步提高。这种方式能够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中的成功感,使学生各项体育技能的学习能够更加规范,明确个人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肯定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體育课程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想法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因为只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例如,在开展团队接力训练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整体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讨论团队接力的顺序,自行分配顺序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其中潜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而不是干预到学生的决定过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的主体地位,渐渐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接力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有一些心理负担,感觉自己跑不好就会拉团队的后腿,给团队造成损失。教师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跟学生强调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卸下心理负担,痛痛快快地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