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旺盛
摘 要:智慧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复杂的数学知识,符合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加强研究,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合理进行课堂提问,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
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中考占有比较大的比重,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智慧课堂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之下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运用个人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实现数学学习興趣的全面提高,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智慧课堂构建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智慧课堂重要的特点是具备比较强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学生的思维跟随题目不断变化,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比如在讲解整式加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用若干个木棒拼出一排由三角形构成的图形,如果需要拼出图形中两个或者三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木棒,如果拼成四个或两个长方形需要多少根木棒。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转换图形种类和需要的数量,也可以对木棒的数量做出一定的限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加深记忆。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教学体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深入的思考,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兴趣。
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创设高效多样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基本规律。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有效的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比如:直角三角形ABC中,∠B=90°,BC=6,AB=9,将三角形进行折叠,BC的中点D与A重合,MN为折痕,求BN的长度,这道题目属于折叠问题,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往往无法掌握题目的正确解法,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题目的基本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图形的折叠和反复练习发现解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全面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建立互助合作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前需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有基础的认识。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发言,描述自身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了解到的知识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预习,明确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要素,在课堂上合理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各种函数,学生在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定义后可以进行相应题目的练习,比如x轴与抛物线y=x2-2x-3相交于A、B两点,求解AB的长度,此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很容易可以得出答案。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全面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比如在讲解概率这一内容时,计算硬币抛在空中落地后正面向上或向下的概率,很多学生会直接说出50%的答案,教师此时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向空中抛出数千次,能否保证概率是50%。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助讨论,得出问题的结论,这个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 精心设计分层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智慧课堂的核心是合理的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前需要合理进行问题的设计,确保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同时需要以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生活实际提出各自问题,合理设计问题的难度,增强问题的探索性。教师需要合理把握提问的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合理设置问题的数量,加强问题之间的联系,保证问题的全面性。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当及时进行点评,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多加鼓励。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性格不够稳定,为此,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难度,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对于成绩优秀学生进行适度扩展,实现全体同学的全面提高。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一组成员主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指标确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每个组中选择一名组长,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每个组的成员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小组中。
四、 积极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微课是在信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全新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在这种模式之下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适当丰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将不同知识点的视频内容发布到网络平台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对不理解的知识反复学习,加深印象,实现学习水平的全面提高。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各种数学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讲解平行线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同时结合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门窗边框、斑马线等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 借助动手操作,重组课堂学习动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由于教学思想的限制,大多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知识的学习比较被动,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讲解,但是却没有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有的教师认为这方面只会浪费课堂时间,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所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事实上,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有效的讲解可以深化理解相应的知识,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生有效的动手实践,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在课堂上学生则会主动探究,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对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进行验证。学生在课堂上对三角形进行剪裁,进行相应的摆放,通过相关摆放最终形成一个平角,那就是180度,最终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结论。同时,学生还可以剪裁下来三角形内角和不相邻两三角形的内角,通过同样的方式求出三角形内角之和。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了解,通过动手分析,对知识予以验证,实现数学思维的生长,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