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红芳
竹笋是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作为膳食资源,它清脆鲜美、营养丰富,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食用历史。扬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方晓华介绍,竹笋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等功效。
笋一年四季均有,尤以春笋和冬笋味道最佳,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都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
有人喜欢将竹笋凉拌,即将鲜嫩的竹笋煮熟、切丝,加点鸡肉丝和调料凉拌,吃出纯天然的味道。有人则喜爱用竹笋烧肉。竹笋与肉共炒,油脂浸润竹笋内部,竹笋入口软嫩入味,香气扑鼻。竹笋烧排骨、春笋回锅肉、春笋焖腊肉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竹笋美食。春笋炖江鱼更是一道美味佳肴,笋脆鱼鲜美,竹笋植物蛋白与鱼的动物蛋白互补,使营养更全面。
竹笋是美食,是药膳,更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杜甫在他的《咏春笋》中这样写道:“无数春笋满林生。”周邦彦的《浣溪沙》道:“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清代戏剧家李笠翁则认为冬笋是“蔬食第一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把鲜笋汤列为上品。
竹笋味甘、性寒,能治消渴、利水道。竹笋在很多中医典籍中都有记载。《本草纲目》说它“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其善于清化热痰。
竹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方晓华提醒,竹笋虽营养美味,但消化能力差的人、脾虚的人要少吃,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最好不吃,消化功能较好的人吃竹笋也要适量。
鲜汁春笋
原料:嫩春笋尖500克,干虾仁、精盐、黄酒、植物油、鲜湯、葱姜汁、湿淀粉适量。
制法:把春笋尖切成两片,用刀面拍松。炒锅上火,放油烧至四成热,下笋片炸熟,捞出后控油。炒锅里留些油,放入鲜汤、虾仁、葱姜汁、精盐、黄酒、笋片,烧入味,用湿淀粉勾芡,盛到盘里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祛脂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