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美人物类教材,探究创新思维重心

2021-04-18 22:02蒋琴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异同人物创新思维

蒋琴

摘 要:教材是助力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中美语文教材中人物设定更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并对其社会化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部编版和美国Harcourt版Trophies四年级教材人物类课文为研究对象,从人物定位、教学主旨和阅读链接等方面来研究中美人物类教材的异同,并分析人物教学活动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心,融合并进,助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中美教材;人物;异同;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各国的语言文字教学不仅是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还担负着向少年儿童传输人文观念的任务。教材更是知识、人类文化价值等的物质载体,每篇文章的选编都展示着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物类教材的内容更是学生认知和理解社会群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19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上册、下册)语文教材和美国Harcourt版四年级Trophies教材人物类课文为研究对象,借助国际学校的研究平台进行实地实时科学探究;凭借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其进行教材异同、创新思维培养重心的解读研究。

一、析:中美人物类教材之异同

(一)人物选取和定位——名人与民众之异

部编版教材是集国内大咖们之力、国家鼎力支持、共同研发数载的全国通用版本,编写过程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美国教育采取分权制,教材由地方或州教育机构进行教材编写,他们的教材编呈现是多元化的展示。此次以部编版和美国Harcourt版Trophies四年级教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教材人物选取和定位来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下册)教科书的人物类课文比例为25.93%;如表2所示,美国Harcourt版四年级人物类课文所占比例为20%,说明在中美两国的四年级教材中,人物类课文所占的比例非常接近,两国都比较注重四年级学生社会化形成这个关键点,对于人物类课文安排还是比较均衡的。但是两国在四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分配中比重差异比较大。从表3人物选编在社会身份或职业等方面的不同特征所占的不同比例来看,部编版比较重视人物定位的多元化,美国Harcourt教材人物类型比较单一;部编版比较重视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着力于古今典范人物的选编,美国Harcourt教材偏重广大的人民大众,平凡的人物进入学生的教材中;部编版和美国Harcourt教材同时入编了两篇儿童类的人物教材,比例也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逐渐减少,开始涉及多样人物类型。

(二)课文主要内容与中心——串联事件之同

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组织单元课文的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题内容,本单元要求培养的语文能力为“关注主要人物的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册人物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的第一题就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美国人物类Lou Gehrig The Luckiest Man课后第5题指出使用“Reading Strategy”(阅读策略)更好地理解你所读的文章内容,这里指出的阅读策略就是寻找主人公的主要事件,因为本文是一篇运动员的传记文章,所以教材推荐在各个时间点上寻找事件进行串联总结。前者课文的中心思想已经在课题中表明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强烈的爱国情怀自然而然地展现无遗;后者文章的中心思想则融入关键词“Sportsmanship”(体育精神)之中。

(三)阅读链接与拓展——铺垫背景常识之同

部编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安排了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并且拓展了一首周恩来关于自己志向的诗歌,一方面让学生认识那个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中国,让我们再深一步了解主人公深沉而又坚定的爱国情怀。Lou Gehrig The Luckiest Man正文后面介紹本文的作者、插画家,随后补充介绍了奥运会另一位女性优秀运动员,也是紧紧围绕本文的关键词“体育精神”进行拓展,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体育精神拼搏、坚持的底蕴。中美的教材都非常注重文章阅读拓展与人物紧密相扣,铺垫背景常识让四年级的孩子们学一人物识一类人、扎根一种人物精神,自然而然植入正能量的社会化人文情怀。

二、探:创新思维培养之重心

通过对部编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美国Harcourt版Lou Gehrig The Luckiest Man客观深入的比较研究,努力探索研究中美人物类教学活动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能够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

(一)多角度解读文本 培养创新思维的广度

随着小学生年龄逐增,我们对于教材文本的使用也更加多元化起来,以中美四年级这两篇人物类教材为研究对象,我们不能将目光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也不能满足于对“内容的理解”,更不能局限于学生“现有的水平”,而要深入文本的背后,多角度理解文本。不管是从课题理解周恩来读书的志向,还是从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更真切理解他的这份坚定;不管是在追问大家对本文主人公Lou Gehrig热爱、尊敬的理由,还是在传记文字认识引文的写作规则……无不体现出编者希望教授者多角度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们从中收获更多对人物认知的能力、多元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真是妙哉。

(二)多层次探寻主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问题是“为什么要读书”,Lou Gehrig The Luckiest Man的主问题是“幸运在哪儿”,两个主问题都是从课文的题目延展开来的,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答题空间,弹性式开放理解。前者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当代孩子们会由一个人、一本书、一次感动、一次机缘巧合的相遇等等,明晰属于自己的读书意义无所谓优劣,当你自由诉说或者写下来的时候,你的读书就会被赋予更深刻的意义;后者从文本中对于“幸运”的理解更是多样,看似纷杂的家庭关系,重复成千上万次的奔跑,最后得了严重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仍然笑对一切,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的解读呢?中美教材在四年级阶段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度、语言阅读拓展能力的增强,更能提升学生理解多元社会人物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化发展和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四年级是学生认知开始得到迅猛提升的关键期,更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黄金期。从创新思维培养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方面研究中美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异同,能指引我们融合并进,更有效地对学生社会化的成长、语文素养的提升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邹贤敏.外国母语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唐劲松,王秋英.走进美国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异同人物创新思维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