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芝
【摘 要】时下,部分学校各科教师和各处室各自为政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家校扯皮,诸多因子缺乏高效统筹;各自为政,缺乏跨界解决问题能力;学科分明,缺乏深度高效融合機制。而这对学校学科内涵式和精细化的发展是不利的。运用“创客”理念或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打破学科森严壁垒,全面培训教师;构建融合课程体系,立体滋养学生;调整学生时钟打点,适应“儿童视角”,以此助力于学校的内涵式、跨越式和精细化发展。
【关键词】创客理念;跨学科;理念嬗变;精细发展;以生为本
时代风起云涌,教育日新月异,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中学生的部分学习由“线下”转为“线上”,由往昔的“面对面”变为现在的“屏对屏”。这样的细微而深刻的变化中,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很多令人纠结和拧巴的问题,这对学校和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变问题为催生教育教学的原动力,如何变挑战为一场有意义有价值的反思和实践之旅?窃以为,运用“创客”理念或能较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尤其是“创客”理念中“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提法,对学校整体管理、线上教育和精细化管理有不少启发和借鉴。
STEA教育正是“跨学科”教育的另一叫法。语文中有数学,思政课中有历史,艺术课中有科学……学校课程中没有绝对独立的学科,没有绝对冷门的知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语文老师如果仅仅会教语文,而对历史、地理、音乐等一窍不通,必定是一种割腕的遗憾。数学老师若能口吐莲花,妙语如珠,以极大的诗情和艺术因子滋养学生,必将演绎一波又一波的教学和课堂精彩。学校以“创客”理念为先导,构建跨学科解决问题新体系,必将助力于学生的精彩、教师的精彩和学校的精彩。
一、目前学校管理各自为政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一)家校扯皮,诸多因子缺乏高效统筹
新的时代特点划痕下,家校之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家长理想上的高期望值和学生低水平之间的现实矛盾,“线上学习”和“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矛盾,学校的百花齐放与家长只重视“主课”之间的矛盾……家长和教师未能区别“在线学习”和“在校学习”在课时安排、内容安排、学科安排的不一样,因而显得粗糙、苍白和混乱;部分教师把大学生或者成人网上学习的经验和模式完全复制到中学,未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糅合一些新鲜的元素,更谈不到一种开放的、灵活的、多姿的学科观的构建。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缺乏整体观缺乏“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自为政,缺乏跨界解决问题能力
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各自为政,各部门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各课教师未能抱成一团,于是,政教处的“实践作业”和教导处的“知识教育”之间形成矛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作业之间形成冲突、拥挤和挤占;数学老师不能解决语文上的问题,同样,语文老师不能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不是班主任的老师不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甚至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状态,这一切对学校学科内涵式和精细化的发展是不利的。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创客教育”精神,缺乏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科分明,缺乏深度高效融合机制
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很多创意、很多灵感、很多伟大的作品就来自于跨学科融合,“来自于不同学科的交叉、连接和叠加”。于是,数学就是数学,丝毫也不牵扯语文;音乐就是音乐,根本不考虑绘画的线条;物理课程就是物理,一点儿也不知道糅合数学……学科之间严丝合缝,形成壁垒,很多教师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跨学科”恰恰可以解决所谓“线上教学”所谓费时低效、捉襟见肘等问题。
运用“创客”理念培养教师“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恰恰能解决上述问题,能够解决“线上教学”中因为“学科壁垒分明”而带来的费时低效、游戏成瘾和“主副课”兼顾后捉襟见肘等问题,并在创客教育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真正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科均衡改革和精细化发展之路提供经验。
二、运用创客理念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理想对策
(一)打破学科森严壁垒,全面培训教师
我们必须运用“创客”理念,对教师进行项目化学习、STEA教育、头脑风暴、综合实践活动、场馆式学习等多形式的学习……而诸多的学习中,语、数、英、物理、化学、信息技术老师等等必须联手。比如,后疫情期间,我们发布《“生活小主人,居家秀才能”——中学生居家学习生活作品》的美文,就需要语文老师、计算机老师等等的全面配合,或者就需要老师的综合才能。对此,应该对教师全面培训:一是进行价值尤其是创客价值方面的引领,比如语文老师能执教化学教学才是好老师;二是对教师进行人文意义上的个性关怀,如给与教师自修、外出培训和内在充电的机遇;三是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如美术教师可以发表语文方面的论文,促使人人能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有用的智慧,都能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去统筹、协调、综合地解决问题。
(二)构建融合课程体系,立体滋养学生
可以组织教师恰到好处地进行学科融合,如思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可以和语文课中的古诗词教育结合在一起,物理课中的重力等实验过程应该成为作文课选材的来源,生物课中的“免疫调节”方面的教育应该和思政课中的生命教育融合在一起,历史课堂中的人文性应该和语文课中的人文性一脉相承,诸如体育健康与生物实践、数学操作与物理科技等等更应该“抱成一团”。而这,需要教师多一些跨界意识,多一些整体观念,多一些平衡能力。班主任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一门独秀不是春,各科精彩才是喜。一个班集体的所有学科的成绩提高了,才是“名班”的应有之义。在这样的意识引领下,各科教师可以就教材的融合达成一些共识,从而在一个立体的层面上更好地锻造学生、淬炼学生、滋养学生。
(三)调整学生时钟打点,适应“儿童视角”
“线上学习”背景下,家长不在旁边监督的情况下,学生不可能每个时间段都能保证专心,不同的学习內容所需时间不同,将原来固定不变的40分钟,变为长短不一的大、小课时,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张弛有度,更加轻松。比如可以把数学、科学、语文结合起来:数学上发布一个关于长度知识方面的微课让学生在线学习,接着语文老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某一株植物一点一滴生长(究竟长了几毫米或者几分米)的情况,然后引导孩子们每天写观察日记,最终完成一次系列作文实践活动;生物老师引领孩子们观察枝叶生长情况和花蕊开放情况,之后完成科学观察活动中的各项任务……瞧,这样的“跨学科”中,数学可能就是简短的八分钟,而语文和科学可能就是每天有十到二十分钟。这种长短不一的课时,虽然没有了固定的“时钟打点”,但更“符合学生活泼跳跃的生命发展和智力活动节奏。”
三、运用创客理念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现实经验
我们本着重建一种更加大气、高瞻远瞩、生机勃勃的学科质量观的理念,让教导处和政教处联手,学科老师与班主任联手,发布了《特殊时期“居家在线”作品征集活动》,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书法、科技、美术等等,还通过QQ、微信家长群推送了《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青少年居家上网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中学生线上学习小常识》等美文。在此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由单兵作战到精诚团结,由各自为政到彼此融合,由静态呈现到动态互动。我们坚决杜绝那种纯粹在网上进行单科知识教学的做法,大力提倡“长短”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经过半个多月的师生网上互动,“作品征集活动”开花结果:其中涌现出了众多的质量不菲的居家学习生活作品,比如非菲的“我是家电维修小能手”微视频,小芳的“写大字,表心声”书法美文,思琪对着屏幕做起了“健康好习惯,健康我能行”的健身操……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微信平台及其他网络渠道,向父母、身边的亲人、家乡人广泛宣传国家政策,积极带动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了“小手拉大手”的带动作用。这些稚嫩但铿锵的祝福,这些童真而美丽的画面,交汇成这个特殊时期最美好的期盼。
还比如,因为语文、物理、思政课等老师的联手,一些学生的偏科现象减少了,以前讨厌理科的学生居然渐渐喜欢上了“数理化”,以前苦无“无米之炊”的学生,现在能够信手拈来,因为合作的涓涓细流为他们提供了这一切;因为学校“上下一盘棋”的整体观的渗透,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了,学科素养提升了,品性道德醇厚了,成长变得扎实、厚重、摇曳生姿;因为教师的“跨学科”行动,家校之间更和谐了:作业布置互有补充,互有“礼让”,家长不再在班主任面前告其他老师的状,多方携手、高效互动、齐头并进的局面初步形成。
这一切,离不开“创客”理念,离不开教师“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深度运用。老师们深深体会到,与其孤军作战,不如精诚团结;与其守旧,不如创新;与其各自为政,不如深度融合。从中我们体会到:“身份”、“专业”“、研究”的“三位一体”的融合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路径,特别有利于“线上教学”,特别适合于特殊时期教师教育哲学的重建和学校信息化发展和精细化课改的重构。运用“创客”理念进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经验不能丢,“真正融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学创新、身份认同、价值回归等于一体的跨界”行动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师生必将在一个不设“界”的世界中骄傲地生长。
【参考文献】
[1]朱强.特色发展 学科推广 深度融合——关于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3-14):110-113.
[2]李宁.创客教育下的学科融合实践[J].湖北教育,2017,(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