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

2021-04-18 23:44楼仁静
文理导航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楼仁静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既要注重对于新型教学方法以及创新理念的渗透,也要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物理实验平台,充分带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中物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来,在深化学生物理知识概念以及规律定律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逻辑思维以及物理综合能力,共同助力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以及进度上的推进与提升。随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兴教学媒介也被融入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之中,在辅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进行深度实验掌握的基础上,也能够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科学动手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其中微课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文将以电流与电压以及电阻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为例,针对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展开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及水平提供相关参考经验。

【关键词】微课导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重构;核心素养

在对于当前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成效进行调研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桎梏,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过于单一,使得整体教学过程以及课堂氛围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特点。而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以较强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参与在环环相扣的物理实验以及物理概念的探究验证环节里,才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把握初中物理实验内涵,强化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逻辑思维能力。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桎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日常物理学科教学展开过程中积极主动性地发挥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散,也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培育与发展,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在立足于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下,针对微课导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应用,真正实现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重构,为初中学生良好物理综合能力的培育,开拓更广袤的空间。

一、微课导学的概述以及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导学模式,作为现代教育领域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一类新兴教学模式,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借助微课平台引入微课教学路径的方式,实现了“研学后教”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在充分发挥各类先进教学模式的优势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研学案”和“微课”为课堂教学以及整体教学任务推进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的过程中,应用微课导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其他先进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短板,还能够汲取各类先进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进行充分的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实践平台。尤其在面向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展开的过程中更需要以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课堂情境构建以及平台搭建,注重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并向培养,这也意味着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而微课导学模式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形式进行,课堂趣味性以及灵活性的提升,恰恰囊括了对于学生良好物理学科观念以及科学实验探究思维和责任、态度等多个维度的培育路径,即在物理学科实验实践展开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全过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内外的时间、空间以及整体教学效果进行重构,在有效推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度的同时,助力初中物理高效实验课堂的构建。综合而言,微课导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知识深度吸收与掌握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在整体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革新与优化中应用是可行的,也是面向当前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大势所趋。

二、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对策分析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在基于微课导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堂进行重构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過程中增添对于实验探究的信心与兴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初期阶段,就可以借助微课导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通过图文动画等微课视频的呈现,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点具备初步的认知和理解思路,为后续学生的实验探究和综合验证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从标准中要求,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对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进行认知和把握,并在整体实验环节中可以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整体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电流、电压以及电阻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混淆,不能够很好的认知,并了解其中存在的定量关系,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导学的形式播放一段音视频,这段音视频中融入了对于定量关系问题提出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电压的量随电流以及电阻两个量变化的关系进行展示,让学生初步对于概念进行认知和理解。在课堂教学环节,再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的探究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在后续实验探究环节提供破解的思路和探究的思维,让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问题解决和思考的过程中更加敏锐和积极。

(二)强化实验课堂重构力度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与发展,实验课堂在重构与革新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的坚持,而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重构的过程中,通过引用微课导入模式的教学环节,也能够通过微课学习以及微课讨论的数据,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辅助教师在重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对于时间、空间进行重新设计,有利于教师以学定教,强化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的力度和成效,例如,在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环节,由于学生已经对于电流、电压以及电阻的基本知识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在进行新课的讲授过程中需要对于原有的知识结构掌握水平,以此为依托,进行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方案和内容上的重新划分。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导学模式,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内容,设计一个电路,并借助云课程平台上传电路的设计图和设计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分层次的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确保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全面性以及全过程性推进。与此同时在基于微课导入模式进行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的过程中,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使学生借助微课导入的学习经验,对于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实验探究活动中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对于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对于实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三)拓展学生物理视野

借助微课导入环节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拓展物理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平台,当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自主参与到物理实验方案以及设计过程中来,有效达成了科学探究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原则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不断提升自我的知识能动性,增强自身的思维容量。例如,在对于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但是在整体实践过程中同时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進行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初期阶段,借助微课导入的形式,指导学生分组复习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验的初期阶段通过小组为单位,对于微课导入视频进行学习,设计电路组成以及整体实验步骤方案。在整体微课导入环节之后,学生能够对于实验条件(电阻一定或电压一定)及正比、反比的物理意义进行深度的认知和把握,在通过灵活运用小组讨论结论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和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物理视野,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内化与生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面向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要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物理实验课堂在初中物理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平台优势和价值,以此为契机,对于学生的质疑和提问意识进行不断的激发,助力初中学生良好物理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微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和制作,充分借助整合利用网络的优质资源材料,重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加新奇和灵活的教学路径,有效补足在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限制下存在的教学枯燥以及单一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实验探究以及深入剖析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能,并借助融合多样时代元素的教学模式,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让学生乐于学习,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后续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平,张学军.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9).

[2]赵呈领,黄志芳,万力勇等.基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学科领域本体库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8).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