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旭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然后主要论述了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对策,如健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重视构件全流程管理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精细化管理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完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体系,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经济性分析;成本控制
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有利于发展节能、循环、绿色的建筑行业,对我国的整体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当前,随着其在我国的应用逐渐深入,装配式建筑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中国特色,但从总体来看,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比例并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要比传统的现浇建筑成本高,所以做好其成本控制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
1、装配式建筑经济性分析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将建筑施工所需的构件在工厂预先进行加工生产,经过运输送至施工现场,然后由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方案将装配式建筑的各个构件进行有序连接装配,其正式施工效率高,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也不会受季节的较大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上,其主要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运费以及管理费等,正常情况其占成本的比例依次为:15%、48%、3%、5%、29%,可以看出其中材料费占总成本比例最大。同时,当前建筑行业中装配式的规模并不大,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国家和建筑行业尚未能形成规范的管理标准导致部分企业不能有效的进行一体化管理,增加各个环节中不必要的成本消耗,降低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1]。
此外,其技术体系还有待完善,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其掌握的还是传统现浇建筑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对技术、质量等要求更高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需要,阻碍经济性的提升。并且,其构件的成本较高,和传统现浇建筑不同,装配式建筑构件需要运输、仓储、维护等环节,部分建筑工程甚至会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运输费和仓储费,从施工阶段角度来看,即使其对人工和时间有一定的节省,但是其经济性优势并不明显。加之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预制构件安装不合理需要进行返工、预制构件存放不科学降低构件质量等,需要做好成本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的综合效益。
2、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对策
2.1健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当前,我国现行的和装配式建筑有关的相关规定,其制定的基础和标准主要还是传统的现浇建筑,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不能良好的适应装配式建筑的需要,且在各级政府上的细化标准中都有地域性,增加成本控制的难度。对此,一方面,建筑企业需要明确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全面推广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当前企业自身应当积极了解施工当地政策情况,做好构件成本的分析,并研究是否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在相关工程开始阶段就做好当地情况的调研,并加大对市场的关注力度,找寻可靠的工厂,提升在当前市场背景中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质量。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国外成熟法律法规的关注度,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制定统一的产业标准,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规模的发展,并规范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质量衡量标准,为相关企业的构件检验工作提供规范可靠的参考,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
2.2重视构件全流程管理
总成本造价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需要管理人员管理好构件的全过程,包括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控制好其中产生的各种成本,做好分项成本的管理。对此,需要在建筑工程前期设计阶段就邀请专业人员到现场根据业主需要和合同条款等内容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合理选择装配式建筑构件加工工厂的地理区位,形成一定的产业链,降低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并控制好运输路线,协调好施工现场和工厂之间的距离,保证二者之间在运输距离上可以小于100千米。同时,也可以采用专业化分工方法,将预制构件进行多元化采购,按照各个工厂对各种构件的生产质量和成本等做好优先级排序,分类采购预制构件。此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自建工厂,自行加工预制构件,延长自身企业的业务链,自产自建,促进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降低,根据工厂和建筑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等变化,相应的税费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革,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质量,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
2.3应用信息技术精细化管理
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上,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成本控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里主要以BIM技术为例,分析应用BIM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要点。首先,在设计阶段,管理人员可以利用BIM平台构建三维视图,进行可视化分析,让设计人员可以更好的解决节点问题,保证各构件的合理设计,避免后续出现返工现象,提升施工效率。其次,在生产运输阶段,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明确各构件的几何参数,并将其具体的数值提供给相关工厂,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省材料,降低材料费,并对运输有良好的保障效果。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将BIM和RFID进行结合,事先设计好制定运输计划,跟踪监管运输过程,加强对运输成本的控制。最后,在施工阶段,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模拟,先将构件进行模拟安装,明确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在正式安装前就做好解决方案,增强对风险的防范,动态监管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向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
2.4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装配式建筑特点鲜明,和传统现浇建筑相比具有较大不同,相应的其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针对设计人员,装配式建筑要求其拥有多种信息化技术、专业知识;针对造价人员,装配式建筑要求其可以树立全局观,对成本进行统筹兼顾等。一方面,需要相关企业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好形式多样、灵活可变的培训活动,增强相关人员的参与度,保证全面提升其能力和素養。另一方面,重视人才引进,适当发展校企合作形式,扩展人才来源渠道,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吸引高校学生毕业之后入职企业。同时增加新入职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机会,提升其现场经验,促进其将专业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并发展以老带新的人才养成模式,建立4到5人的工作小组,并选择资历深、能力强以及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员担任小组长,使其形成彼此监督、彼此促进的关系,提升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度,保证专业人才符合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需要,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
2.5制定特殊成本方案
装配式建筑涉及到的流程较多,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由于自然或人为等因素导致相关工作不能按照计划进行,需要企业做好特殊成本方案。例如,在运输环节中需要采用临时道路措施,正常情况下在临时道路费用的定额设计上都是根据普通建筑结构来设计的,但是其预制构件属于成品运输,其本身具有较大的载重,并且需要较大的运输转弯半径才能保证运输安全,需要在编制临时道路费用阶段,就做好临时道路的参数设计,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并和相应人员达成共识,保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此外,加强人员之间的协作,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交流平台,让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问题进行实时性的交流,尤其是预制构件安装工序有联系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分段流水的施工方式,保证各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发生返工等情况,控制好安装成本。
2.6强化装配式设计
装配式建筑最终造价直接受设计的影响,需要重视装配式设计,并对其进行监管。首先,深化设计建筑方案,综合方案对工程整体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和施工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明确现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情况,保证设计的可操作性,在事前做好充分研究,并在事中做好配合管理,保证成本的整体降低。其次,将预制率进行明确预算,以施工现场对装配式建筑的实际要求明确其最佳预制率,并结合构件制定的预制率,进行合理决策,遵守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设计原则,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最后,审核设计建筑方案,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专业人才力量,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会审,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避免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变更情况,提升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
结语:
总而言之,政府相关部门和建筑行业应當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来规范装配式建筑市场,统筹兼顾解决在应用装配式建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质量等问题。同时,认识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好其应用全过程的成本,从而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最大化减少成本,实现建筑工业化。
参考文献:
[1]彭聪,李杏,乔亚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2):168-169.
[2]王世建.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