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领略本诗之美,体会本诗看似寻常的语句背后的奇妙之处,进一步提升审美鉴赏品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理解节妇委婉的拒绝方式,学习其拒绝的智慧。能有理有据有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的品质。
3.学习本诗比兴寄托的手法,读懂字面之言,把握言外之意。
4.了解酬赠诗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诗比兴寄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节妇委婉的拒绝方式及原因,学习其拒绝的智慧。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导入
“一位已经嫁了人的女士,却被另一名男子殷勤追求。她收了别人贵重的礼物,甚至一度系在了自己的裙子上,最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又退还了回去,告诉对方不愿背叛婚姻。这样的姑娘,还可以被称作是好姑娘吗?”一位中唐的名叫张籍的诗人说,能。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聊聊这位唐代诗人和这首爱情诗的故事。
二、《节妇吟》
(一)诗文初读
学生齐读,疏通字词。
(二)整体感知
1.解题(什么是“节妇”?明确:节,就是节操、气节。节妇就是古代守贞节的女子。)
2.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一名学生试着给大家进行简单的串译。
(三)比较阅读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fǒu)?”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比较《节妇吟》和《陌上桑》,思考:两首诗在女子拒绝第三者的方式上有不同?
(四)背景介绍
节妇吟,乐府旧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权势炙手可热。他曾“以书币辟之(张籍)”,而张籍主张统一,反对分裂。于是“却而不纳”,作《节妇吟》一章寄之。
此诗为文昌却聘之作,乃假托节妇言之。——(清)黄周星《唐诗快》
(五)深入探究
参照注释认真阅读文章并思考以下四个问题,每个组思考一个问题。
1.诗中提到了哪几个人?
2.“妾”在拒绝“君”的追求时,给出了哪些理由?
3.“妾”委婉拒绝“君”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4.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5.诗中隐含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6.本诗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1.“妾”在拒絕“君”的追求时,给出了哪些理由?
我已出嫁,要守节。(“事夫誓拟同生死”“何不相逢未嫁时。”……)
我的丈夫也很优秀。(“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2.“妾”委婉拒绝“君”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
4.作者在诗中隐含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它写的是一个守节的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可是,回头一看,作者张籍!张籍分明是位男性,为什么要在诗中把自己写成一个女子呢?而且,他的第三者又是谁呢?我们可以结合资料信息和课本注释来思考一下。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与朝廷对抗。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这时候李师道也想收买张籍,明珠就是指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
可见,这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作者借以拒绝藩镇首领李师道的明志之作。即,张籍婉言拒绝了李师道的邀请。由此可见,张籍是个有骨气的人,同样我们也是这样当收到诱惑的时候要站直腰,富贵不能淫。
从刚才的结论可以看出,原来我们刚才所谓读懂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只是这首诗的一张皮!那么,下面我们结合这个认识重新来看这首诗,看看这表层内容与实质内容之间是怎样对应的?
妾——张籍 君——李师道
良人——皇帝(国家、国家的统一)
表面内容: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和对丈夫的忠贞!
实质目的: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贞!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形象委婉。
张籍在拒绝藩镇首领李师道的时候,为什么要 “接珠”然后又要“还珠”呢?而且还感叹“何不相逢未嫁时”,他内心深处是否也乐于去做李师道的幕僚呢?
明确:否。“接珠”表示对李师道好意的领会,“还珠”表明对朝廷的忠心;先“接”后“还”既达到了最后拒绝的目的,又没有因此而得罪对方。“何不相逢未嫁时”的感叹,只是为了不让对方感到难堪。用语巧妙、委婉例如李密的《陈情表》也是委婉拒绝了皇上要他做官的好意。只是《节妇吟》是以守节,《陈情表》是行孝。
三、拓展阅读
(1)1909年,在日本的一个小型的音乐会上,苏曼殊结识了弹筝女百助,百助对苏曼殊一见倾心,曾热烈地向他表达爱意。此时距他未婚妻菊子的死已经有10个年头了,但苏曼殊却仍然无法释怀对于菊子的感情,最终他回绝了百助的爱意。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2)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张籍《酬朱庆馀》
四、板书(略)
五、总结与反思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培养鉴赏思维。
事实上,像这种已婚美女被人追求的桥段,以前就有很多诗歌都写到过,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作《陌上桑》,其中的女主角叫作秦罗敷。和《节妇吟》的女主一样,罗敷被人调戏了。她坚决拒绝了对方,并且侃侃而谈自己的家庭如何富裕,丈夫如何英俊显贵,好让猎艳者知难而退。
第二个故事,叫作《羽林郎》。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叫作胡姬。前文说的罗敷是采桑的,而这里的胡姬是卖酒的。她也遇见了一个追求者,送来了一件礼物:青铜镜。胡姬也严词拒绝了他。
这两首著名的诗,故事里的人物黑白分明、正邪俨然。两首诗里的女主也都各自被配了一句阐释礼教大防的庄重台词:一个是“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一个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然而张籍的笔下的这位“节妇”,和罗敷、胡姬都不同。她要温和得多,没有指着男人的鼻子骂;她也没有讲一句大道理,没讲一句礼教大防;她甚至還对别人动了心了,思想上挣扎了。最后她拒绝对方,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礼。她觉得自己爱丈夫。
前两个故事里的猎艳者——“使君”和“冯子都”,都是简单的臭流氓形象,是被鄙弃和斥责的一方。但张籍的诗里却没有贬低那位追求者,甚至说“感君缠绵意”“知君用心如日月”,反而为对方说好话。
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推断出,诗人张籍借用女子的口吻,向“君”(李师道),诉说自己的苦衷,表明自己的困境,求得他的原谅,免于让他生怒。
2.跳出文本语境设置,激发学生思维,合作探究。
①物质名利地位是否是衡量爱情忠贞的标准?
②张籍回复李师道的诗信被公开之后,会有如何的影响?
《节妇吟》诗中的女士如果换到今天,在拒绝别的男子的时候,或许不会直露地说“妾家高楼连苑起”,而会选择说“我丈夫很爱我,你没有机会”。这是今天的政治正确,是符合现代爱情观的“正解”。
物质是一种力量。有时候,它能帮我们抵御诱惑,维护尊严,保持高贵,让我们能按照自己的信念去生活。
至于一些学者的担心:如果没有高楼,还“事夫誓拟同生死”吗?我们何必这么悲观呢?张籍另外有一首诗,叫作《征妇怨》,不是正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吗:“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其次,在当时中央与藩镇互相斗争的大背景下,都是用人之际,而张籍此诗虽为酬赠,但更多的是表明自己的心志。所以,没有既没有得罪藩镇,也不会受到朝廷的处分,不过士人的看法褒贬不一,这首诗可以是心向中央,心属朝廷的有志士人的一种委婉的回绝方式,也会受人口实,认为是脚踏两只船,有贰臣之心不忠行为。
马永浩,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中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