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所学知识贯穿到学生学习乃至人生的各个阶段,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初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初中学生的内在修养,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导向。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库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习,能让初明事理的初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之中领悟到人生百态,体验到文学大师在创作过程中蕴含的酸甜苦辣,从而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指向语用”,提升初中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不单单是对教材的剖析和信息的传达,更重要的是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指向语用,识体而教,将教材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载体,帮助初中学生感悟和知悉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并通过对语句乃至词语运用的精细化分析,让初中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从而提升初中学生语言素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终让学生做到语言表达与运用像呼吸一般自然[1]。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不能单纯地教授初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语法结构或传递文章中心思想等,要善于借用课文来教语文学科,做到教教材文章到教语文的本质转变。初中语文学科应有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重点教授初中学生学会分析和运用语言文字,而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具备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做到对语言文字的高度敏感,在课堂上必须关注语言文字本身,做到对字词句的详细解剖和分析,理解词语和语句运用的真正作用和含义,对比不同词语或字眼用在同一描述中的不同效果,这样才能影响和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内含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秘密当中,清晰了解到词语和字眼正确使用的背景和最终的效果。这也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具备专业的语文视角,具备高度的灵敏度和应变能力,拥有发散性思维和逻辑延伸能力,关注日常用语或文章语言运用的奥妙所在,才能做到课堂上轻松自如地给初中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积累使得哪怕是同一个字也拥有着不同的读音,用在不同的句式里面也会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所表达的最终意义也千差万别。而在大师级作品当中,又数鲁迅的文学作品达到了对文字运用到高度凝练,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都做到了深思熟虑和精雕细刻,比如耳熟能详的孔乙己一文中,单是孔乙己吃小菜喝酒的场景都采用了丰富而又不重复的动词描述,活灵活现展示了落魄书生自怨自艾的场景,既保留了一定的遐想空间,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不可不谓之用词鬼斧神工,妙不可言,而这也是教师所要教授学生的关键和重点。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识体而教”,分析和辨别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
我们的文学作品文体结构丰富,感情表达方式多样而各具特色。根据作者心境和文章内容所处背景的不同,作为语言载体的文体格式也大不相同。有描述世间琐事和人物性格的小说文体,抒发对日常事物所见所感的散文文体,具备天马行空幻想世界和人文精神的寓言和神话故事性文体,阐述客观事物的说明文文体,抒发古人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精神的古诗词文体以及衍生出来的现代诗文体,还有古人文字沟通常用的文言文文体等等,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会识体而教,同一景物或人物心情表达的不同文体应用,最终所带给读者的感触和心得体会也是不相同的[2]。教师要领悟其中所蕴藏的技巧和方式,才能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增加对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可调控性,避免语言运用的模式化和单一化,让初中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运用语言,扩散思维,提升视野,融会贯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习单一语言模式的枯燥性,通过更多文体的研究与探索,让初中学生真正领悟到中国文字的神秘与魅力,不再将学语文认为是单纯教材的学习和应试教育的需要,激发学生语言创作灵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想,这也增添了学习的新鲜感,增加了初中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探索和实践的欲望,减轻了学习的负担,从而做到快乐学习[3]。
三、善于运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帮助初中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要摆脱原有的枯燥单调的初中语文课堂模式,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前做好教材的分析、课件的设计以及课堂活动的布置,要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文字分析转化为拥有浓厚文学素养氛围的课堂心灵沟通模式,聚焦语言文字本身,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感情,发现情感表达的合适方式,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本身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拥有着健全健康的人格品质,在生活中热爱身边事物,热爱教学事业本身,具备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较强的语言表达感染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引导和感染初中学生,让初中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文字的海洋当中,感悟文字的魅力,自由徜徉在文学作品的世界当中,从单纯学习语文学科到真正关注和品位语言文字本身。在课堂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多维度分析和描绘文章语言运用的方式,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演讲以及适当的肢体语言[4]。教学音调或高昂,或婉转,或激情洋溢,或伤感哀愁,不仅能提升教师本身对文章或诗歌的领悟程度,更好地展示文章所蕴含的深刻人文情感和精神,还能充分吸引初中学生对课堂的关注,进入初中语文教师所营造的情感世界当中,做到感同身受,深有感触,心有戚戚焉,从而激发初中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能够更加直白表现自己,对周边事物产生不一样的感触,对语言运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改善教学效果。
四、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增加初中语文课堂的魅力
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初中语文教师要使课堂灵动起来,增加课堂的活力,课堂不是只有教师一人在讲台填鸭式教学的义务教育,而是要做到与学生有语言上的互动,心灵上的沟通,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各种素材,启发和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用心感悟文字的魅力,让语言文字在课堂上活起来,给初中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人文主义氛围的文字世界,通过对课外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能让初中学生了解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学会同一情感的不同文体表达方式,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及时开口阐述对文章的感触感想,行成自由开放的口语表达习惯,提升初中学生日常语言运用的熟练度,培养初中学生大胆表达自我的习惯和能力,摆脱中国学生固有的内敛含蓄的性格,在课堂上越发自然地提出疑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所见所闻所感,明白古代文人墨士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情怀,从而形成更为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能更好地丰富和充盈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对周边事物更加敏感,对待人和事更加热情,更能从繁琐的尘世当中找到自己的心灵支柱,擁有完备的人格思维面对可能出现的诱惑,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不断探索和运用,领悟到深层次的人文精神世界,帮助初中学生更坦然地面对即将出现的人生道路选择,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清晰的规划和选择[5]。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关注语言文字本身,对语言文字运用具备高度的敏感力和分析力,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丰富课堂模式和内容,增加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突出语言文字的魅力,重点研究如何让初中学生更好地运用和实践语言文字,做到指向语用,识体而教,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精神丰富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
[1]李涛.基于课程标准,追求“教学评”一致性——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特点及教学导向[J].福建教育,2020(37):30-32.
[2]蔡艳.温度: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追求[J].小学教学参考,2020(25):37-38.
[3]白军晖.“草根”追求让语文教学理性回归[J].中学课程资源,2020(08):47-48.
[4]顾红梅.诗意之言 理性之思——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22):18-20.
[5]龚晶.创新思维: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3):33.
黄晓玲,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