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课堂的运用

2021-04-18 23:36季云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方形圆形正方体

季云霞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生涯,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弱,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很容易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退却心理。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许多老师关注的话题,而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中,是一项不错的策略,可以调节学习气氛、简化数学知识的表达,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有着明显的效果。

一、以问题的形式导入

数学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环环相扣,问题引发思考,思考导向对知识的探索。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旺盛的,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老师在提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2.尽可能使问题富有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有趣;3.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学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时候提出问题,要比在学生没有任何疑问的时候提出更有效。

比如,在学习《对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圆的特征和概念,老师将圆与其他几何图形进行对比,提问:圆和正方形、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学生纷纷回答:圆没有角,方形都有角。老师就这样的回答接着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是否可以取代圆形呢?为什么?学生开始了丰富的想象:如果我们的教室换成圆形也是不错的呢;桌子上的水杯也可以从圆形变成方形……学生认为方形、圆形可以相互取代。这时候,老师提出这样一个假设:那么,同学们,如果将车辆的轮子换成方形的,可不可以呢?恐怕所有的汽车都跑不动了吧?学生听完哈哈大笑,对于刚才问题的答案恍然大悟,认识到圆形和方形是不同的,圆形独特的特性是不可以被方形所取代的。在这样一环接一环的问题中,学生将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又温习了一遍,并且潜移默化地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对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圆形,都有了更多的认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的数学知识尽管比较简单,但是对小学生而言,仍旧显得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更亲近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简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渐渐发现,原来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处处有数学,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许多学生对分母分子混淆不清,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更是摸不着头脑,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厌恶和畏难情绪。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斗志,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将生活中熟悉的因素搬到了课堂上,构建了以下情境:大家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也听过孙大圣的大名,我们今天就讲一讲师徒四人的故事。在取经路上,唐僧去附近一户人家化了一筐桃子,将其中的2/7给了悟空,将4/7给了八戒,剩下的留给沙僧,八戒觉得师父偏心,给自己的少了,大家觉得八戒说得对吗?学生听到问题后,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上心。在这样活跃的气氛下,不少学生忘记了分数学习的难度,积极投入学习。

又比如,在学习《重量单位的换算》一课时,讲到了毫克、克、千克、吨,许多学生对这些单位的认识很模糊,分不清究竟哪个重哪个轻。这个时候,强调死记硬背无疑只能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对数学的学习事倍功半。老师为了使学生分清每个单位的概念,将生活中的许多元素加了进来。首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重量不同的物品,学生踊跃发言:桌子、房子、水果、大卡车……接着,老师挑出了几件令人印象深刻的物品,将它们写在了黑板上,分别是:汽车、苹果、床、口服液。然后老师让学生将这些物品按照重量的大小依次说出来,学生很容易便将它们排列好。最后,老师分别按重量名称为这些物品起名字,将汽车称为吨,将床称为千克,将苹果称为克,将口服液称为毫克,并且将它们并列称为四兄弟,吨就是四兄弟的老大哥。这样拟人化之后,小学生觉得趣味十足,也在脑海中更加形象地记住了单位重量的概念。

三、结合多媒体开展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可以用音频、影像来展示内容的手段,对于抽象的数学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可有效地帮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特别是对一些艰涩、抽象的知识,更需要多媒体的助力。

比如,在学习“正方体”这个概念时,其中包括正方体的面积、周长、体积及其特性和概念。在学习正方体有几个面时,对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小学生而言,书本上所画的正方体无法使其一目了然,这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在画面中展示一个正方体,通过不断地旋转,逐个标记正方体的每个面,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正方体有六个面;在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周长公式的由来,老师可将多媒体畫面中展示的正方体沿着一个棱切开,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原来周长就是四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通过这样一番演示后,学生对正方体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彻了,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别是问题导入、联系生活和利用多媒体。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习难度,助力小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可谓是一举两得。相信随着情境教学法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的数学教学一定会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方形圆形正方体
方形料仓堵料解决方法
给正方体涂色
捕捉方形泡泡
方形夹具在线切割切槽的应用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变方形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