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
“京城解禁春已暮,寒暑无间度,三月百天少光顾,外出一两处,屋内长行数万步,早已疑无路,推门拱手问阳光,疫情可结束?”
这是2020年5月初写的一小词。
去年的情景依然在眼前,今年又是一场战“疫”,不过比起来早了多日,因为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听到了两则好消息,一是“进京可以不要核酸证明了”,一是“国内许多低风险区域已经不再要求体温检测了”。
中国,是严格控制疫情,且在国际上属于疫情防治最好的大国。我们这样做,相信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听到这两则消息以后,我心情舒畅极了。
马上想到的是咱们曲艺事业的前行。
去年疫情一缓,中国曲协抓紧时间,马不停蹄地开了牡丹奖各个分赛区的比赛,紧接着颁奖典礼、曲艺节、送欢乐志愿服务团频频出征、线上研讨会、曲艺教材集成问世、经典作品展演……真是忙了个不亦乐乎。
疫情二返头堂,大家念着调侃的话语:
英雄战士逆行冲锋,
白衣天使一线聚集。
咱们应该如何表现,
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其实一点也没有闲着,上百篇反映疫情的曲艺作品就是证明。
一年过去,同是春初,两会传来佳音,委员们对文化娱乐界的一些乱象,鲜明地提出了批评。
“纵览两会文娱提案,今年代表委员们剑锋所指的产业乱象更具实效性和直击痛点。”
“污点艺人、天价片酬、流量明星、艺人艺德等问题纷纷浮出水面并且成为众矢之的。”
“除了整顿饭圈文化,在5月初热议的网文平台涉嫌垄断、新文艺群体权益保护等问题也同样进入了代表委员的提案中。”
“有些不良经纪公司,故意把明星的信息透露出来,于是粉丝们到机场疯狂追星,扰乱机场秩序,造成社会损害。”
“立足市场发展,这些直击痛点、为复工筹谋划策的提案预告了哪些行业风向,又为哪些人敲响了 警钟呢?”
曲艺同仁都先后看到了这些信息,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很多人,更看重的是个人存在感,所以一味追逐流量,缺乏踏实认真的态度。”
“在中国文化审美渐渐趋向理智、冷静时候,现实的如今让我觉得既尴尬、也滑稽……从相声的传统历史而言,也是以‘责任担当为目的的,逗笑永远都是其过程、手段。但是现在,没有坚持‘形式与内容统一才是‘艺术的标准,不是吗?……”
有的同仁赋诗:“努力争取精湛,怎耐观众已变,审丑一天不散,相声辉煌难现。”
有人质问,“谁培养了审丑的观众?什么影响了观众的三观?粉丝文化给曲艺带来了什么样的负作用?过去的春晚是先选作品,后选人,现在是先选人,后凑作品,靠‘流量明星救得了媒体的收视率吗?”
確实,委员和代表们一针见血,痛心疾首地提出问题。可是,同仁们的响应,道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品品这些信息,想一想这两年与“疫情”作战的经历,能够给我们留一点什么启发?我一直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