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2021-04-18 05:34梁国英奚玉杰蔡宏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胃痛胃脘西药

梁国英,奚玉杰,李 慧,丁 艺,蔡宏波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其疼痛具有反复发作、与饮食相关、有节律性、在春秋季多发的特点,常见部位为胃和十二指肠。结合PU 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胃脘胀满、呕吐、嗳气、反酸及烧心等伴随症状,中医学称本病为“胃脘痛”、“胃疡”、“嘈杂”、“痞满”等[1]。治疗PU 采用中医学疗法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医学书籍《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学一种重要外治疗法,在临床治疗PU 中具有积极作用,现将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1 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

穴位贴敷法将药物吸收与经穴刺激相结合,调节脏腑,具有整体和局部的双重调节作用,是一种便于操作、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穴位贴敷经皮吸收的方式可有效避开口服药物所必须经过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灭活,提高了血药浓度,降低了药物副作用[2],因此,贴敷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辨证施治,用药精当

穴位贴敷用药以辨证为主,常常配合芳香、行气、活血之品。这些药物所含有效成分更容易经皮被人体吸收,同时增强了对穴位的刺激,因而能更好发挥药效及经穴刺激双重作用。临床中,消化性溃疡以脾胃虚寒证和肝胃不和证较为常见[3,4],其所用药物常为辛温、芳香、理气之品,因此穴位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大证型,但亦有肝胃郁热、胃阴不足发为本病者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

1.1.1 脾胃虚弱(寒)型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常因平素脾胃阳气不足、贪凉饮冷或胃脘部受寒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隐隐作痛、得食痛减、畏寒喜暖、或身乏体倦、口淡不渴、食纳减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迟缓或虚弱。因此,当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要治法。史晓艳[5]取丁香、乌药、白芷、制乳没、川乌、草乌、当归、土鳖虫、大黄、赤芍、连翘、白蔹、白芨、苦参、皂角、山奈研粉制成穴位贴,予虚寒性胃脘痛患者使用,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姜莉云[6]选取属虚寒型胃脘痛者200 例,均予内服黄芪建中汤,发现加用“姜辛固本脐贴”(由细辛、生姜汁、吴茱萸等八味药物组成)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加用“穴位贴敷治疗贴”(主要由TiO2、SiO2等金属粒子组成)的患者;王玲[7]选取虚寒性胃脘痛患者61 例,观察临床疗效,发现在常规西药和温中健脾汤口服给药基础上,使用隔姜灸配合穴位贴敷(取适量吴茱萸、丁香、细辛、白芷、肉桂、生芥子和白胡椒等中药)疗效更佳,且副作用较小。

1.1.2 肝胃不和型 肝胃不和型胃脘痛常因郁怒伤肝、肝木横逆、乘伐中土、胃气不和所致,临床以脘肋胀闷,甚则疼痛,或因心情抑郁而发,可伴见口苦、烦躁、频频嗳气、恶心呕吐、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为主要表现,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陈晓亮[8]发现,在对照组西药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基础上,予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疏肝和胃汤内服加穴位贴敷外用,治疗效果更佳,中医证候评分更低。贴敷膏取柴胡、香附、青皮、芍药、川芎、乳香、没药、皂角、樟脑九味中药研末制成。高淑娟等[9]临床观察128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现在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脘疼痛等不适症状,修复黏膜损伤,促进溃疡愈合,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力。其所用敷贴由中药香附、川芎、木香、延胡索、吴茱萸、栀子,同姜汁制成。

1.1.3 肝胃郁热型 肝胃郁热型胃脘痛主因情志不遂,嗜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导致肝郁日久化火,与中焦脾胃湿热相搏结所致,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口干口苦、或胁肋胀满、反酸、嗳气、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以清胃泻热、疏肝理气为主。曾霞等[10]选取80 例肝胃郁热型P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配合化肝煎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清胃止痛贴(由黄连、生地、知母、牡丹皮、延胡索、罂粟壳等中药制成)贴敷治疗,两组对比,发现后者起效更快。

1.1.4 胃阴不足型 胃阴不足型胃脘痛主要与平素脾胃虚弱、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复感外邪侵袭等有关,主要表现为脘腹隐痛、饥不欲食、嘈杂满闷,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少苔,或舌有裂纹、脉细,治以养阴益胃。陈银花等[11]观察60 例胃阴不足型胃脘痛患者发现,观察组采取益胃汤加减联合自制中药膏(由吴茱萸、女贞子、延胡索、白附子等组成)贴敷足三里,其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0%,能明显缓解患者的胃痛、胀满、食少等不适症状。

1.2 辨证立法,灵活取穴

除透皮吸收药物外,穴位贴敷的经穴刺激作用是其疗效确切的重要原因之一。贴敷取穴与针灸治疗PU 取穴大致相同[12],临床应用较多的5 个腧穴依次为中脘、足三里、胃俞、神阙、脾俞。中脘、足三里两穴相配属合募配穴、上下配穴,是治疗胃脘痛的常用穴。胃俞、脾俞是背俞穴,脾胃之气输注于此,亦为治疗脾胃病的常用穴。独神阙一穴特别,以其位于脐部,上与中焦相连,又为下焦枢纽,与胃肠位置相邻,因此常用于治疗胃肠病症。研究发现,脐部结构特殊更有利于药物吸收[13],这是穴位贴敷疗法在选穴上的独特之处。诸穴合用,可调气和胃,修复黏膜损伤,促进溃疡愈合。贴敷选取中脘、足三里作为主穴,再结合辨证进行配穴:(1)脾胃虚寒证主要配伍胃俞、脾俞、神阙、关元等穴[7];(2)肝胃不和证多配伍胃俞、神阙、太冲等穴[8,9];(3)脾胃湿热证常配伍神阙、阴陵泉、三阴交等穴[14];(4)肝胃郁热证则配伍胃俞、肝俞等穴[10]。

1.3 疗法结合,相得益彰

经中医辨证用药选穴后,单独行贴敷疗法治疗PU 可取得确切疗效,但其作为外治法,还可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协同治疗,使疗效有所增益。部分研究者还基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行择时贴敷,发挥中医理论优势。

1.3.1 单纯穴位贴敷疗法 药物透皮吸收与穴位刺激相结合的贴敷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朱虹江等[15]选择PU 患者72 例,在患者阿是穴处贴敷胃痛穴位贴,临床有效率88.73%,表明胃痛穴位贴能有效缓解PU 患者胃脘痛症状,具有减痛消炎的功效。董瀛[16]观察72 例虚寒性胃脘痛患者,认为外用胃痛贴(含三分三等)疗效优于内服三分三浸膏片,肯定了胃痛贴缓解胃脘痛症状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钱屠萧萧等[17]对30 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行一段时间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有效率达100%。吴小雪等[18]观察86 例PU 患者,认为在常规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基础上,行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1.3.2 穴位贴敷结合疗法

1.3.2.1 穴位贴敷结合西药 西医学治疗PU 以抑酸保护胃黏膜为治疗原则,HP 感染者再配合抗生素即三联根除疗法进行治疗。穴位贴敷与其结合应用能加速缓解患者脘痛、嗳气等不适症状,促进溃疡修复。徐丽艳[19]和熊星[20]在PU 患者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贴敷疗法,配合心理、饮食等护理指导进行治疗,发现患者症状缓解较单纯西药常规疗法快,患者满意度更高。

1.3.2.2 穴位贴敷结合中药汤剂 穴位贴敷与中药汤剂内外相合,既从脏腑本身进行调节,又能在局部改善患者胃内环境,促进胃组织病理修复,协同治疗,功效显著。陈润林等[21]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纯附子理中汤加味内服患者,两法结合,内外兼治。林深等[22]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方内服结合贴敷膏外敷,可加快修复黏膜损伤、促进局部溃疡面愈合、缓解患者疼痛与焦虑症状。

1.3.2.3 穴位贴敷结合艾灸 艾灸具有温通气血、温经散寒之效,可借助火力疏通经络,两法相合,对于缓解虚寒性脘腹痛可增强疗效。李凤鸣[23]观察84 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贴敷配合隔姜灸,其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王纪君[24]对24 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中药贴敷,并配合采用隔姜灸,对比24 例西药组患者,前者症状缓解较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1.3.2.4 穴位贴敷结合远红外线 红外线照射的加热作用,可使患者玄府张开,更有利于药物吸收,对穴位贴敷发挥药效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甘谱琴等[25]选70 例胃脘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西药抑酸保护胃黏膜及针灸等护理基础上,予以自制脾胃培元散贴敷联用红外线灯照射神阙穴治疗,能更快缓解脘腹胀痛、嗳气反酸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姜燕芳[26]予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灯照射,疗效满意,无明显毒副作用。

1.3.2.5 穴位贴敷结合热奄包 在临床上,热奄包治疗脘痛比较常用,但主要适用于虚寒性痛证,热证患者为其禁忌。谢爱琼等[27]在西药抑酸保护胃黏膜基础上,予虚寒性胃痛患者吴茱萸热奄包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疗效良明显,能迅速缓解胃痛等症状。

1.3.2.6 穴位贴敷结合按摩 按摩增进人体的气血流通,更有助于发挥药力,结合穴位敷贴,疗效显著。于海英等[28]观察52 例PU 患者,以西药常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作为基础,发现在中医辨证基础上,予以患者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能更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1.3.2.7 穴位贴敷结合特定电磁波(TDP) TDP照射采用电热疗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的作用,可促进药物吸收,加强和胃止痛之功效。李文静等[29]临床观察96 例胃脘痛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解痉止痛,发现患者应用止痛膏贴敷配合TDP 照射治疗症状缓解更快,且价廉、安全性好。林碧容等[30]观察210 例胃脘痛患者,在西药抑酸保护胃黏膜基础上,对比胃痛贴配合口服止痛药,胃痛贴联合TDP 灯局部照射对缓解胃痛效果更佳,且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1.3.3 择时贴敷 在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基础上,择时贴敷,调补人体阴阳,扶正固本,可得更佳疗果。周晓玲等[31]临床研究150 例HP 阴性消化性溃疡愈合期患者,根据六时之气的不同进行配药选穴,制成六气背俞贴,发现其可以减少溃疡复发频 次。张 志 杰 等[32]研 究80 例HP 感 染 后 已 根 除 患者,发现六气背俞贴贴敷可在一程度预防HP 再感染。祁向争等[33]对86 例虚寒证胃脘痛患者采用三九贴联合督脉和膀胱经艾灸治疗,有效率为67.44%。王娟[34]临床观察收治的76 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发现在西药基础治疗上配合三伏中药贴敷和隔姜灸,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 贴敷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展望

贴敷疗法治疗PU 简便安全,其用药选穴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能改善患者胃脘痛等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此外,还能促进胃组织病理修复,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对比单纯使用口服药物,其疗效更加显著。穴位贴敷无论是配合常规三联疗法,还是配合传统中药汤剂使用,均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穴位贴敷疗法也常常与其他外治疗法相结合,如结合艾灸、远红外线、热奄包、按摩、特定电磁波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中医特色理论“天人相应”的指导下,应用穴位贴敷疗效亦佳。因此,贴敷疗法治疗PU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目前发现,黄连、黄芩等中药及左金丸、香连丸等复方在体内外对HP 具有抑制、抵抗和杀灭作用[35];有研究发现,应用穴位贴敷治疗PU 可以提高HP 根除率[36],降低HP 感染患者的复发率[32]。

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和与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研究较多,这可能与辛香走窜之品所含有效成分更易于吸收有关,因此这两证型的临床疗效比较确切。但其他证型研究较少,尤其对脾胃湿热型和胃络瘀阻型胃脘痛的研究尚不明确,研究样本数较小,疗效证据说服力不足,需在临床中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胃痛胃脘西药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针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疗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