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宪海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特色对药浅析

2021-04-18 00:59马加路陈宪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陈师肺系紫苏叶

马加路,栗 卿,朱 雪,陈宪海

(1.山东中医药大学,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250014)

对药亦称药对,是中医处方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配伍应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从而达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一种处方用药方式。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对药的应用,如医治妇人血枯经闭的四乌鲗骨一芦茹丸;治疗不眠的半夏秫米汤等,其后的《本草经》提出的“七情之用”更是为后世对药的衍生提供了理论指导。对药为“简”,病证为“繁”,然对药的巧妙组合,定能执简化繁,正所谓“善用药者,即使沉重难治之疾亦可妙手回春”。现将陈宪海教授在临证中对药的运用经验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1 太子参配紫苏叶

太子参非人参之峻补之品,其性平味甘,功善清补,兼可滋阴生津,又《本草再新》言其能“治气虚肺燥”,可用于肺燥干咳,加之肺喜润恶燥,故陈师治疗肺系虚证常选用太子参为主药[1];紫苏叶辛温,辛则行散,温则和中,且《滇南本草》谓其能“消痰,定吼喘”,因此风寒感冒咳嗽中常配伍此药。两药相伍,一可补散并行,二可气津同调,合乎肺的生理特性,具有益气解表、生津润燥之效,既可开表以祛邪气,给邪以出路,又可通过补益扶助正气,鼓邪外出[2]。此对药组合思路来源于治疗气虚外感的参苏饮,陈师结合临床用药经验,以参苏饮和止嗽散为基础化裁而成参苏止咳方(太子参、紫苏叶、柴胡、黄芩、桔梗、炒苦杏仁、陈皮、荆芥、浙贝、薏米、炒白术、蜜百部、蜜紫菀、炙甘草)。肺主一身之表,外邪袭表,首先犯肺,通过多年对肺系疾病的诊治,陈师认为,由于病情进展或治疗延误,肺气渐虚是肺病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病机特点,不只是外感,肺气不足在许多肺系疾病发病初期就存在,故陈师不拘泥于用此对药治疗气虚外感,也常用太子参15 g、紫苏叶9 g 配伍他药治疗肺燥久咳、胸闷气喘等新久咳喘,亦用于疾病后期或预后迁延的感染后咳嗽。

2 辛夷配藿香

辛夷质轻上浮,气味俱薄,可入肺经,有散寒、通窍、升清之功,正如《本草纲目》所言:“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3]。”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证实:辛夷有收缩鼻部黏膜血管的作用,并能抗炎、抗变态反应[4];藿香辛微温,入脾、胃、肺经,虽温煦却不燥热,辛散而不峻烈,芳香化湿,通利九窍,《医宗金鉴》所载的奇授藿香丸,即是以藿香为主药治疗鼻渊,《本草正义》亦言其为“振动清阳妙品”。一能升散清阳,一能振动清阳,两药相伍,同气相求,具有辛散通窍、升达清阳之效,能起到宣肺气、通鼻窍的作用,以达到肺鼻同治的目的。陈师常处方以辛夷9 g(包煎)、藿香9 g 辨证用于治疗鼻窦炎或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鼻为肺之外窍,喉为肺之门户,许多支气管哮喘患者往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若患者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一旦出现鼻塞、流涕、喷嚏阵作,陈师也往往考虑将其作为哮喘发作的先兆,故以辛夷、藿香为主药自创通窍定喘汤(辛夷、藿香、太子参、紫苏叶、炒苦杏仁、炒白术、射干、蜜麻黄、厚朴、前胡、薏苡仁、补骨脂、钩藤、白果、炙甘草),此方在哮喘防治中的疗效称佳。

3 桔梗配杏仁、前胡

桔梗性善上行,开宣肺气,为“舟楫之剂”,常作肺部引经药之用,现代药理研究也已证实其具有镇咳与祛痰的作用;杏仁长于降肺气以止咳喘,正所谓“气降则痰消嗽止[5]”;前胡,苦辛、微寒,苦降可肃肺化痰,辛散可散风驱邪。桔梗偏升,杏仁偏降,前胡有升有降,可调和桔梗、杏仁之升降,三药配伍,宣降相合,相反之中寓以相成之意,加之桔梗又可引诸药性归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力尤显,故陈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化饮平喘汤(麻黄、清半夏、桂枝、干姜、五味子、细辛、白芍、前胡、炒苦杏仁、桔梗、炒白术、陈皮、防风、炙甘草)中也有配伍此对药。此方源于小青龙汤,但基于脏腑功能,考虑到肺之宣降失常在肺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故加上述三味药以调宣降。桔梗、杏仁、前胡是陈师治疗肺系疾病的重要对药,凡咳喘之症,无论新久寒热皆可配伍用之。三药均处方以9 g,于临床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时往往取效甚捷[6],亦可通过此对药宣降肺气的功效而调畅气机,以缓解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的胸闷、憋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4 白鲜皮配钩藤

白鲜皮,性味苦寒,《本草原始》谓之“入肺经,故能去风[7],依据肺主皮毛的理论,故用治皮毛之风药来治肺,可防治外风所带来的症状;钩藤性味甘凉,多宜用于风症,《本草新编》言其“去风甚速”,临床宜取其轻薄之味,故后下,擅用钩藤,对于肝风犯肺的防治尤为重要[8]。两药并用,能起到抗变态反应和缓解呼吸道痉挛的作用。陈师指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主皮毛,故风邪易袭肺脏。因风“善行而数变”、“盛则挛急”的特点,故其所致的咳嗽,多因气道敏感、反应性增高而呈现阵发性和挛急性,此即所谓的“风咳”,也就是《诸病源候论》所载的“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此多责之于内风,主要是肝风,而肝风循经上行可扰肺脏;又因六淫之邪以风为先导,“痒属风”、“盛则痒”,故“风咳”常可伴有咽痒、鼻痒流涕、眼痒、皮肤瘙痒等症状,此多为内外风杂合所致[9],故从病因来讲,外风、内风均不可忽视,从治法来讲,祛外风、息内风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而此对药恰好符合此治法,所以陈师处方中常配伍钩藤15 g、白鲜皮12 g,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胸外科术后顽固性咳嗽等兼见风咳症状者。

5 当归配补骨脂

当归温润,善补血,辛轻,能行血,为血中之气药[10],《本草经》又谓其“主咳逆上气”,苏子降气汤中配伍当归即是此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当归可抗血小板聚集,这主要与其含有的阿魏酸能抑制TXA2的生成,增强PGI2的活性有关[11-13];补骨脂苦辛温,具有温肾纳气之效,《医林纂要》载其能“治虚寒喘嗽”。两药皆性温,合用则有补肾纳气、化瘀通络之妙。母病及子,故肺系久病之人,常导致肾气虚衰;肺病日久,暗耗气血,气虚推动无力,加之久病入络,则见血不畅而成瘀。因而陈师强调,在肺系疾病的后期,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尤为突出,不可忽略,故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吸收期、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等多种肺系疾病时,常于处方中加入当归12 g、补骨脂12 g,以使肾气得补,血瘀得化,肺络得通。

6 丹参配葛根

“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丹参,入走血分,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双重功效,《本草纲目》言其“破宿血,补新血”,可见其确为治疗血瘀证的要药无疑[14];葛根,味辛甘,轻扬行散,可促进血液在脉中运行,且能升阳生津,可鼓舞脾胃阳气升腾,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15],对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转输起到了间接推动作用,从这两方面来讲,葛根也有活血之效,具体体现在其对血脉具有疏通和滋养的作用。葛根输散血脉,以助丹参活血化瘀,两药相配,相使为用,具有活血化瘀、升阳通络之效,是升阳化瘀法的具体体现,此法常用于消渴病兼见血脉瘀滞的治疗,亦可用于冠心病之心绞痛者。然陈师认为其治疗的病证不应拘泥于此,用于某些具有刺痛、疼痛固定不移,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点、瘀斑等瘀血征象的肺系疾病的治疗亦可,常以丹参18 g、葛根18 g 配伍以他药辨证治疗肺间质纤维化、胸痛等,获效显著。

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一大类疾病,肺系疾病一方面表现为表证,另一方面表现为肺的宣降功能失常,日久或可出现血瘀之变。依据肺系疾病的以上特点,结合肺为娇脏的生理特性,陈宪海教授博采众长,切近临床,总结出了上述特色对药,其轻灵性平、无大热大寒之偏颇的遣方用药特点可见一斑,这其中蕴含的辨证用药思路及配伍规律值得学者细细揣摩并加以总结,以便充分发挥对药的作用,更好地指导、服务临床。

猜你喜欢
陈师肺系紫苏叶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夏天宜与紫苏常相伴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陈峰针灸学术经验撷菁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及其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孕妇可以用紫苏叶 泡脚吗?
紫苏叶饮片与紫苏叶免煎颗粒治疗风寒感冒效果比较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