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月,张智慧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浙江 台州 318020)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遗症指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遗留的以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目前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大多采用药物结合康复训练,虽有一定效果,但疗效难以让人满意。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是用一种特殊材质制成粗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火针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治疗次数少、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较长的优点,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近年来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相关研究大量涌现,以下对近10年来火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1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痉挛性偏瘫患者呈现出患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固定伸展的体位,表现为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并旋前,腕和指关节屈曲,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跖屈,出现足下垂、足内翻,行走呈划圈样步态。
王宁等[2]采用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后溪、合谷、八邪、阴陵泉、血海、三阴交、阴谷、太溪、足窍阴,与常规取穴针刺做对照;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5%,火针组改善上肢肌张力及恢复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在改善下肢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与常规针刺疗效无差异。曾红文等[3]运用火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对照组为单纯Bobath疗法;结果显示火针结合Bobath疗法在Barthel 指数、临床痉挛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改善上均优于单纯Bobath疗法。徐永亦等[4]采用毫火针点刺极泉、尺泽、曲泽、内关、大陵、合谷、后溪、急脉、阴谷、阴陵泉、三阴交、商丘、太冲、委中、丘墟、照海,治疗4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与普通针刺相同穴位作对照;结果显示毫火针组在改善患肢痉挛状态和患肢运动功能上均优于普通针刺组。
痉挛性偏瘫患者由于患侧长期处于高肌张力的痉挛状态,患侧关节易发生挛缩,关节僵硬,肢体畸形。缓解痉挛,恢复关节功能是康复治疗的要点。火针在这一方面亦有很多研究。徐欣[5]采用火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期患者膝关节过伸,治疗组采用火针针刺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阴谷、阳陵泉,针刺深度均为1~1.5 寸,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受限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李德华等[6]选取3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采用毫火针在患侧手三阴经经筋结聚的腕、肘、肩等大关节附近的肌腱周围0.5~1 寸处及上肢内侧僵硬肌腹或肌肉有条索、硬结、疼痛最为敏感的点进行点刺,连续治疗4周后,患者上肢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赵明华[7]采用火针八邪、上八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八邪、上八邪穴、后溪、合谷、外关,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手部肿胀和疼痛,后期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挛缩,手臂功能丧失,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杨娟[7]采用火针点刺肩井、天宗、肩髃、肩贞、肩髎、臂臑、曲泽、尺泽、外关、后溪、合谷治疗肩手综合征,1次选取6~10穴,交替选用,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相同穴位,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偏瘫侧手部肿胀的效果上优于对照组,火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黄昌锦等[9]采用火针经筋结点治疗肩手综合征,治疗组选取火针点刺肩峰、天髎次、天宗次、肩内陵次、肩痛点次、臑会次、举肩次、鱼际次,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常规穴位,实验结果表明火针经筋结点能有效缓解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和患肢的水肿程度。徐凯[10]治疗肩手综合征采用火针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曲池、外关、后溪、合谷,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7%,火针疗效优于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和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可归于中医学“经筋病”范畴,《素问·调经论》云:“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灵枢·经筋》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灵枢·经筋》治疗经筋病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输”的原则,燔针即火针,可见《黄帝内经》时期古人就发现火针可用于治疗经筋病。
3 脑卒中后肢体麻木脑卒中后肢体麻木主要表现为偏身肢体麻木,可伴有沉重感、触电感、针刺感、蚁行感等肢体感觉的异常。郑晓彤等[11]用毫火针针刺井穴治疗脑卒中后偏身肢体麻木,治疗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上肢麻木毫火针点刺手指井穴,下肢麻木点刺足趾井穴,对照组只采用普通针刺,结果显示毫火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较普通针刺组疗效更显著,总有效率达90.91%。蔡晓刚[12]采用火针点刺百会、背俞穴、夹脊穴配合拔罐、针刺治疗1例脑梗死后半身麻木,经15次治疗后,患者麻木症状消失,痊愈。脑卒中后偏身肢体麻木多为本虚标实证,痰湿、瘀血阻滞脉络,阳气不能统帅营血濡养经脉肌肤所致,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致血通,麻木自除[13]。
4 脑卒中后肢体肿胀脑卒中后肢体肿胀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以肢体远端为主,常伴有肌肉萎缩、关节疼痛与僵硬等症状。桑鹏等[14]使用火针傍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肢体肿胀,选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等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火针傍刺法,火针傍刺组总有效率为96.7%,常规针刺组为86.7%。脑卒中后肢体肿胀的发生与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下降,患侧肢体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有关[15]。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火针可以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流,促进组织修复从而治疗肢体肿胀[16]。
5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言语障碍,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后遗症。袁影等[17]用火针点刺廉泉、水沟,风池、完骨、内关、足三里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与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结果显示火针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减少饮食饮水中的误吸情况,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6 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谢水平等[18]在中风病基础治疗上加用火针疗法治疗中枢性面瘫,选穴为百会、翳风、风池,患侧下关、地仓、颧髎、四白、曲池、合谷,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具体选穴同治疗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进食困难、喝饮料困难、流泪困难、刷牙或漱口困难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火针较普通针刺具有明显的温通作用,治疗面瘫的穴位多为手足阳明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火针点刺阳明经穴位,可以激发阳明经气,推动颜面部气血的运行,促进面瘫恢复。
7 脑卒中后尿失禁孙闻[19]用火针八髎穴结合针刺足运感区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与传统针刺中极、气海、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结合足运感区相对照,在尿失禁程度评分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是93.3%、73.3%,火针八髎穴结合针刺足运感区的总体疗效较普通针刺组更具有优势,患者尿失禁的症状与体征改观明显,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脑卒中后尿失禁多因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火针具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火针八髎穴可以振奋膀胱经阳气,调节膀胱功能。
8 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又称中风后抑郁,指发生脑血管病后出现情感低落或暴躁易怒,反应迟钝,对周边人和事失去兴趣,对现有生活失去信心等异常情绪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田静[20]通过火针点刺涌泉穴、少冲穴结合毫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中风后抑郁,对照组用毫针针刺百会、印堂、太冲、神门、内关、膻中、心俞、肾俞、涌泉、少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火针点刺涌泉穴、少冲穴,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火针点刺涌泉穴、少冲穴结合毫针针刺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毫针针刺。邵莹莹[21]采用火针头穴(神庭、百会、神聪穴、安眠穴)及背俞穴(心俞、肝俞、脾俞)治疗中风后肝气郁结型抑郁,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神庭、百会、神门、内关、合谷、太冲、心俞、肝俞、行间,结果显示火针组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优于毫针组,总有效率达93.3%。
9 结语火针兼具针与灸的作用,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改善气血运行的作用[13]。现代研究发现火针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神经修复,缓解疼痛等作用[16]。《针灸聚英》曰:“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获功效”。中风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经气逆乱、筋脉弛张、脏腑功能失调,总体呈现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现象[22]。火针借其温热之力可透达腧穴经络,激发经气,使气血畅行,同时温补脏腑阳气,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脑卒中后产生的各种后遗症。
纵观近年的文献报道,火针疗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中,相比较单纯使用药物、毫针常规针刺、康复训练等治疗,火针疗效确切,且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虽然目前已有较多的火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但绝大部分为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缺乏对临床机理的探讨和相应的动物实验研究,且部分文献病样本数不足,研究对比性不强。在今后的研究中,对于临床研究可加大样本量,严格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规范科研设计方法,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另一方面火针的实验室研究亦有重要意义,以更好地探究火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