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威,罗 亚,姚丹霓,卢传坚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0;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产后脱发(postpartum alopecia)是指孕妇在分娩以后出现的头发异常脱落的现象。产后脱发[1-2]属于典型的急性休止期脱发,潜伏期为8~13周。据统计,35%~45%的女性产后有不同程度的脱发现象。现代医学认为,产后脱发主要是由于孕妇分娩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2]。妇女产后由于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因素,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进一步诱发毛发脱落。毛发具有重要的美学功能,以及独特而重要的社会心理功能[3],因此经久不愈的产后脱发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精神困扰,影响其生活质量及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参加社会活动。
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教授是国家中医药“岐黄学者”称号获得者,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医学(中医药)领军人才,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已逾20载,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对产后脱发的诊治尤有心得,每获良效。笔者跟随卢传坚教授学习日久,熟悉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现将卢传坚教授辨治产后脱发的经验总结如下。
妇人产后,由于分娩时用力、出血、出汗,或因手术损伤等因素,造成产妇阴血亏虚,元气大伤,百节空虚,加之还要排出胞中余血浊液,因而百脉空虚,多虚多瘀是妇人产后生理特征及发病基础[4-5]。《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血气皆少则无毛”,发为血之余,头发与血在生理关系上密切相关。而脾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故卢传坚教授强调,产后调摄,补气养血,当从脾胃入手,以顾护脾气为先。《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载:“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即是脾作为后天之本,在后天调养中的重要地位的经典概括。然而《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亦提到:“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素问·五脏生成论篇》提到:“发为肾精之外候,精血充足则发浓密而光泽。”可见头发生长与肾精充足亦密不可分。因此卢传坚教授指出,对于产后气血亏虚的脱发患者,应立足脾肾,先天与后天之本同时兼顾,治疗以固肾健脾为原则。妇女产后,多气血大亏,可见肢体倦怠、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淡暗、脉细等表现。所谓“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6],卢传坚教授认为,在产后气血大虚之际,应先顾护脾气,以充气血生化之源,推动及调控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养全身。又因肾藏精及其化生的元气,依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不断充养和培育,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故应补肾益精并举。在临床上,卢教授善用黄芪、白术健脾补气。黄芪味甘微温,既善补脾气,有“补气之长”之美称,又能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血两亏之证。白术甘温,为健脾要药,可培中央之土,健后天之本,健脾补气,益卫固表,配伍熟地黄补血填精,共资气血生化之源。对产妇而言,白术不仅可健脾燥湿,亦可固护带脉及胞胎,为产妇分娩后调理脾胃功能之要药[7]。此外,还应添加菟丝子、桑寄生补肾益精,女贞子、桑椹滋补肾阴、乌须发,亦可佐以牛膝引药下行兼强筋骨,使精血得以充养,以资生毛发。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提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强调了人体气机有序地升降出入,是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及精神情志活动正常的基础。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促进脾胃运化机能,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得以濡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徐经世亦提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调节的平衡,不仅靠气机的升降平衡,也需血液的化源充足[8]。若肝脾不和,则脾胃运化及升降功能受影响,一方面易导致肝气郁结,思虑神伤而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另一方面,肝主疏泄功能异常,而致气不行血,不能使血液上行滋养头皮,资生毛发。卢传坚教授认为,肝主疏泄,其核心内涵在于调畅气机。肝气疏通,使脏腑经络之气运行畅通无阻,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是调畅一身气血的重要条件,于产后妇女而言,保持肝气调畅更具有重要意义。产后妇人肝气疏泄畅达,可促进和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为脾胃正常纳运创造条件。若肝疏泄机能失常,既可阻碍脾气升清,又可影响胃气降浊,导致腹胀、腹泻、纳呆、呕吐等不适。因此,卢传坚教授临床调理脾胃功能的同时,尤重视肝气的疏导,强调补脾气、疏肝气并举,补气兼行气。尤其对于思虑过度、情志不舒的女性患者,卢教授擅用香附、郁金、合欢皮等以疏肝解郁,理气和中。香附微甘性平而无寒热之偏,辛散行气,善疏肝气之郁结,同时又能理气宽中,亦可用于脾胃气滞。与郁金配伍,可增强行气解郁之功,亦可活血调经,有利于兼顾产后调经,从而使气血调畅,为毛发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发为血之余”,精血不足、血行不畅均可导致头皮失于濡养而引起脱发。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瘀血为体内血行缓滞或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与脱发密切相关。《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载:“运血者,即是气”“气为血之帅”,均强调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的重要性。气滞可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二者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气虚亦可致血瘀,气虚和气滞可与血瘀并存,三者相互影响。卢传坚教授指出,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故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而气为血之帅,气机郁滞,又可引起血行不畅,导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若瘀血日久不散,会严重影响气血运行,使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常,导致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等症状。因此,针对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等体质特点,卢传坚教授在固肾健脾、充实脾气、补气行气之余,尤其兼顾活血。而活血重在选用活血而不伤血的药物。卢传坚教授临证好用丹参,前人素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丹参为妇科调经要药,既能活血又能养血,广泛用于各种血瘀证,因性偏寒凉,尤其适合血热瘀滞之证,活血而不伤正。郁金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入血分能行血凉血,入气分可行气解郁;熟地黄、当归均为妇科补血要药,当归具有良好的补血活血、止痛作用,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熟地黄在补血滋阴等同时,尚可益精填髓,滋补肝肾。诸药并使,共达调和气血之功效。
对于不便煎煮中药的患者,卢传坚教授善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给予中成药口服,如脾气虚患者予补中益气丸,表虚汗多患者予玉屏风散,肝郁脾虚患者予逍遥丸等。卢传坚教授治疗脱发擅用松针、白芷、蒲公英、丹参等药物。蒲公英是历代医家常用的生发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其能“乌须发,壮筋骨”。松针味苦,可活血祛风、祛湿止痒,又因其形似毛发,取“以形补形”之意,另根据现代药理研究[9]表明,松针所含原花青素成分,可促进毛发上皮细胞生长,诱导休止期毛发再生。卢传坚教授好用白芷,除其能燥湿止痒,治疗头皮瘙痒以外,更取其芳香走窜上达之药性,可作为引经药载诸药上行,直达头皮。丹参具有活血凉血、生发乌发的功效,根据现代药理研究[10],丹参酮可改善血液及淋巴微循环障碍,有利于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使气血得以滋养头皮,促进生发。但因丹参酮活性成分久煎易被破坏[11],故丹参须后下。卢传坚教授强调,临床遣方用药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可拘泥。若患者兼有头皮瘙痒,头油较多,可加白鲜皮等清热祛湿止痒,加山楂活血祛脂;伴有心烦失眠则可加茯神,益智仁;伴有月经不调者可加香附,益母草;便溏者可加炒白术、布渣叶等。卢传坚教授临证重视内外同治,在中药调理脏腑功能的同时,因人制宜,随证选用茶菊脂溢性洗液、止痒生发酊、乌发生发酊、祛脂生发酊等广东省中医院院内中药制剂配合使用,往往收效显著。
卢传坚教授论治产后脱发,始终立足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等生理特点,固肾健脾的思想贯穿治疗始终,既强调固肾健脾,重视疏肝理气,又兼顾活血化瘀,佐以中成药,外洗中草药及中药擦剂,每获良效。
产后脱发为困扰产后妇女的常见病。卢传坚教授指出,应向产后女性普及中医健康教育。若产后脱发迁延不愈或日渐加重,应及时就医。国外相关研究[12]显示,长期脱发的年轻女性,更倾向于寻求心理健康相关的治疗。若脱发给患者带来较大精神困扰,影响其正常社交及参与社会活动,则在药物调理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在生活习惯上,卢传坚教授建议日常应维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舒展筋骨,调动阳气,使劳逸得当,又可增进社交和谐。此外,于睡前、晨起及洗发前用木梳按摩头皮,亦可舒缓头皮,改善血液循环,放松毛囊,有利于后续外用洗剂及擦剂渗透滋养。
患者,女,38岁,2020年10月30日初诊。主诉:产后脱发2个月余。患者2胎产后5个月余,顺产,现处于哺乳期。患者自诉近2个月来脱发明显,洗头时可见明显头发脱落,伴头皮瘙痒,出油适中。平素易疲劳,劳累后可发腰酸,偶有头晕,易出汗,纳差,眠欠佳,大便偏稀,小便调。舌淡暗,苔少,脉细,尺弱。中医诊断:产后脱发,证属脾肾两虚。治以健脾益气补肾为法。处方:黄芪20 g,白术15 g,熟地黄15 g,盐女贞子15 g,盐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盐桑椹15 g,丹参30 g,赤芍10 g,醋香附15 g,郁金15 g,合欢皮15 g,蒲公英15g,白芷15g,白鲜皮15g,松针15 g。7剂,水煎服,1剂/d,翻渣再煎,分2次服。外用茶菊脂溢性洗液,外搽止痒生发酊。
2诊:2020年11月6日,患者脱发仍可见,但头皮瘙痒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腰酸较前缓解,仍偶有头晕,劳累后易汗出,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尺弱。前方白芷改10 g,白鲜皮10 g,余同前。14剂,水煎服,1剂/d。
3诊:2020年11月21日,患者脱发明显好转,洗头时可见少量头发脱落,较前明显减少,腰酸明显改善,已无再发头晕,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嘱患者每两周复诊以巩固疗效,现该患者仍在密切随访中。
按语:本病患者为较高龄二胎产妇,因产后气血亏虚,产后因照料婴儿,过于劳累,起居失调,加之平素思虑过度,发为本病。患者易疲劳,易出汗,纳差,便稀,腰酸,头晕,舌淡暗,苔少,脉细,尺弱,均为脾肾两虚之象。治当健脾益气补肾。方用黄芪、白术健脾补气,益卫固表;熟地黄补血填精;佐以丹参活血生发,兼清产后血瘀;盐菟丝子、盐桑寄生补肾益精;盐女贞子、盐桑椹滋补肾阴,乌须发;患者平素爱好思虑,故以醋香附、郁金、合欢皮等以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辅以蒲公英、松叶等促进生发。2诊时患者头皮瘙痒较前明显改善,予减白芷与白鲜皮用量,余续前方,续以健脾益气补肾为治则。3诊时患者头晕腰酸、汗出、纳差、便稀等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考虑脾肾得固,予续前方,密切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