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药物疗法调控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1-04-17 18:32:13李锦超王萍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功法表观甲基化

李锦超,王萍

1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4

2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4

疾病(尤其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考虑到遗传因素难以逆转,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可逆机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表观遗传可逆、可遗传的特性为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表观遗传主要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调控[1]等方面来调控基因表达。目前微观和宏观环境因素均被证实能够诱导细胞发生表观遗传层面的特异性改变[2],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肥胖、糖尿病、代谢性心肌病等的发生发展均与表观遗传调控有关[3],在治疗方面,如核苷衍生物抑制剂zebularine,可以通过稳定DNMTs与DNA的结合来阻止甲基化和抑制复合物解离从而维持去甲基化的状态[1],从DNA甲基化等角度为癌症治疗拓展了思路究。可以说表观遗传为我们认识和干预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而中医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亦有其独到之处,除传统药物治疗外,还多引入针刺、热灸、食疗、导引、情志调摄等进行综合干预。如通过调整饮食、心身调摄、中医外治法等可对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5],即通过中医非药物疗法改变机体的内外环境因素来治疗疾病是行得通的,这与表观遗传学的调控存在一致性,也有学者认为中医的证候可能包含表观遗传学的内容[6],论证两者的关系对我们更好的把握和治疗慢性复杂性疾病及拓展相关研究思路具有积极意义。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关于中医与表观遗传的作用关系多集中在中药、方剂等领域,本文将对中医非药物疗法与表观遗传作用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针刺与表观遗传

针刺即以针具刺入人体的穴位来发挥其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适当的补泻手法、穴位配伍等,针刺往往能发挥整体、综合、双向调节的作用,这与表观遗传的作用特点很相似。关于针刺与表观遗传的研究,近年较为多见,且涉及疾病种类多样,如郑仕平指出以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的方式,可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水含量,并通过调控mi RNA664的表达降低MMP9相对表达量从而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脑水肿[7]。在癌症治疗方面,研究发现择时电针可以对肝癌小鼠的转轮活动节律产生良性调节,并可下调肝癌小鼠SCN内异常高表达的表观遗传学相关基因[8]。另有实验证明针刺可以调控组蛋白H3K9Z的乙酰化水平,促进VEGF转录来介导缺血心肌血管的新生,实现心肌保护机制[9]。在肥胖治疗方面,电针大鼠的中脘、天枢等穴位可以负调控DNA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来调节食欲因子改善肥胖症状[10],另有学者从降低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方面解释了电针治疗胰岛素抵抗肥胖的作用[11]。表观遗传不仅解释了针刺效果的作用机制,同时两者的结合也为拓宽针刺治疗范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灸法与表观遗传

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助灸法的温热及施灸药物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上多用于虚证、寒证、阴证,在现代疾病归属上多应用于慢性病如肿瘤、胃炎、痹证等的治疗,而近些年受到认可的三伏贴为天灸的一种,在预防和缓解哮喘症状[12]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实验表明艾灸可降低小鼠肿瘤细胞的bcl-2蛋白、PCNA表达,提高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13],隔药饼灸可以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免疫及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14],这就从基因调控的方面解释了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而灸法作为接受度较高的保健手段,实验支持艾灸肾俞穴可以下调DNMT1 mRNA表达,起到调节衰老的作用[15]。由于灸法本身的温热、补益作用,隔盐灸、隔姜灸等一直在治疗腹痛、泄泻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黄艳等[16]认为表观遗传修饰可能参与了抑炎细胞与促炎细胞的调控从而解释了艾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而足三里作为常用穴,有着“若想身体安,三里长不干”的说法,马琦[17]就指出艾灸“足三里”穴位局部,可引起CG序列环境发生低甲基化改变,另有实验指出长期艾灸“足三里”穴对于炎症引起的全身皮肤异常DNA甲基化可起到纠正作用[18]。表观遗传的引入为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揭发的疗效提供了参考。而明确艾灸单个穴位如大椎、三阴交等的作用也可能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推拿与表观遗传

推拿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运用推、摩、揉、拿、按、滚、扣等方式在病患的不适所在或特定腧穴等位置进行操作,以达到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的效用。《黄帝内经》曰:“行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其舒筋活络止痛作用迅速,故在疼痛、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研究从推拿对血清降钙素基因肽的影响解释了其在治疗膝关节炎[19]、坐骨神经损伤等疾病的作用机制。而基于推拿作用舒适、操作便捷的特点,其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度和接受度也较高。在治疗小儿食积、萎证、发热、咳喘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优势,在后期发展中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小儿推拿体系并延续至今。石维坤[20]指出,经苗医推拿治疗后,患儿外周血 CD4 + T 细胞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说明对外周血CD4+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可能是治疗小儿哮喘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而以脑瘫幼鼠为模型的实验表明,在接受脊柱推拿后脑瘫幼鼠的海马炎症细胞因子TNF-α表达下降而IL-10表达升高,考虑与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调控有关[21],从炎症反应与脑瘫[8]的关系解释了推拿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更多地将表观遗传学内容引入,解释类似“清天河水”“运内八卦”等手法的作用途径,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一学科。

功法锻炼与表观遗传

传统功法的具体内容包含吐纳、坐忘、导引、存想等等,目前常见的养生功法有六字诀、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功法一方面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通过呼吸吐纳、导引等锻炼形体的方式,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如试验发现长期接受太极拳训练的女性与未训练女性相对比,训练组女性中6个应随年龄增长甲基化增加的CpG位点的DNA甲基化状态较正常情况明显降低[23]。动物实验也表明有氧运动锻炼可使高血压肠系膜动脉Agtr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提高,这种变化能改善血管功能,调节血压[24]。另一方面传统功法要求锻炼者宁心守神,清虚宁静,做到调息、调神、调心的统一[25],这与中医的“心神合一”的“整体观”是相吻合的,在缓解情绪焦虑,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26]及防治胃癌前病变[27]等方面也被证实有积极作用。而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脑组织Reelin基因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呈高水平状态[28],是否可以从这个角度讨论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新思路。功法锻炼把自然、个体生理、心理等各要素做到了很好地统一,与目前社会-心理-生理的综合模式[29]是吻合的,这对疾病的预防和综合治疗具有很大益处。目前明确关于传统功法与表观遗传的机制研究确实不多见,但个体的甲基化状态已被证实和身体活动水平存在剂量依赖性[30],那么长期地进行功法锻炼是可以被推广的。

食疗与表观遗传

中医食疗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食物或在日常饮食中加入药物,以食借药力、药助食威来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千金要方·食治》中记载“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常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食疗本草》中也有提及食用某些药食同源的植物来防治疾病,如食覆盆子“主益气轻身,令人发不白”等,又有“……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说明食疗在预防疾病发生和控制疾病进展等方面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用。《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日常饮食与脏腑之间关系密切,且《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有“……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等五脏与饮食五味关联性的记载,即是说通过有节制的调控饮食或针对脏腑不同的喜用特点[31]、生克关系、个人体质差异等选用不同的食材来调整全身状态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就是可行的。例如在治疗痰湿肥胖方面,个性化膳食调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32]。而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亦是饮食结构变化、遗传及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人体内的甲基基团主要来源于饮食,因此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有导致低甲基化状态和遗传不稳定性的可能的。有研究指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多态性与 DNA 甲基化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受饮食饮酒和疾病影响[33]。同时这种因饮食结构带来的表观遗传改变是可以延续的,有实验表明高脂饮食组大鼠的BDNF/TrkB的蛋白表达量量明显下降,从而介导父亲高脂饮食导致的子一代认知功能的受损[34],而祖父母早年食物供应与孙子长寿之间也存在代纪相关性[35],有限制的调节饮食如控制热量摄入则被证明有效地预防肿瘤、认知障碍,延长寿命[36],而这种变化与PP2Ac去甲基化水平下调相关[37]。另一方面,某些药食同源的植物如人参就被证实可以通过抑制P16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上调蛋白表达来抑制肝癌细胞[38],黄芪可以调节H3K9及H4K8的乙酰化水平[39]。那么通过有节制的调控饮食或针对脏腑不同的喜用特点、生克关系、个人体质差异等选用不同的食材来调整全身状态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就是可行的措施。6饮食是日常正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本次新冠疫情中,营养支持成为肺炎患者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而补脾肺、补气阴的食疗方,也成为对抗新冠疫情的助力[40]。把食疗的作用推广起来,也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小 结

中医学认为,人体始终处于一种阴阳的相对平衡中,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它最初来源先天禀赋,在后天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亦会受到营养、锻炼、疾病、情志、自然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与之类似,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也是可逆可调的,也正因这种可调控与可逆性,我们才能够通过调整环境、情志、饮食结构、接受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等来防病治病。这是两者的共性所在。

目前中医学在表观遗传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引入表观遗传学知识,我们对中医的作用机制和疾病把握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为中医复方研究等提供了多层面、多通路的研究手段,也为客观评价中医单药、针刺手法研究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表观遗传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复杂,寻找单一的针对性作用靶点较难,目前所做研究成果的时效性、针刺等临床效应的可重复性也都有待观察。而中医非药物疗法有着便捷操作、绿色理念、与传统药物治疗互补、无药物毒副作用等优势,食疗、功法调摄等完全可以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这些疗法与表观遗传相结合,不仅仅是为了更客观地解释其作用机制,通过这些有效手段,提前干预或者纠正不良的机体内外环境,针对特定表观遗传位点所发挥作用可为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食疗、功法等还可与中医体质学说相结合,通过提早干预易感人群的体质因素,这对防治家族遗传性疾病也有着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功法表观甲基化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少林与太极(2023年7期)2023-08-25 05:28:30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少林与太极(2023年4期)2023-07-14 07:47:48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02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 01:14:50
钢结构表观裂纹监测技术对比与展望
上海公路(2019年3期)2019-11-25 07:39:28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祝您健康(2019年2期)2019-02-18 02:05:08
鼻咽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分析
胃癌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修饰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
遗传(2014年3期)2014-02-28 20: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