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宋宗良,段玉红,张效科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包含脊神经、颅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1]。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日益增长,DPN的发病率亦逐渐升高。研究表明,至少有50%的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10~20年间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2],且DPN患者溃疡风险增加约36倍,截肢风险增加约1.7倍[3]。目前,西医对DPN发病机制尚无明确认识。有研究证实,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不利于血糖控制,而且易造成血管功能和结构的损伤[4-5]。目前,我国15岁以上烟民多达3.56亿人,被动吸烟者更是有7.38亿人之多[6],于无形之中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DPN在中医学中并无特定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于中医“痹证”“痿证”“痛证”等范畴,现多称为“消渴-痹证”[7]。关于本病病机的认识,仝小林[8]、周仲瑛[9]皆认为本病为消渴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而发病。贾斌提出“络虚”“络瘀”学术观[10]。中医对烟草致病认识较早,但尚不完善。当前浊毒理论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中医学中关于吸烟是如何影响DPN的理论寥寥无几。故本文基于浊毒理论探讨吸烟对DPN的影响,为中医防治DPN提供新思路。
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尚无“浊毒”这一概念,早先对“浊毒”的认识是分而论述的。“浊”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黄帝内经》中“浊”不仅有水谷精微中浓稠部分之生理浊之意,也有机体排泄的秽浊之物的病理浊之涵。“毒”,《说文解字》解释为有害的植物。中医学中的“毒”除了表明药味的峻猛之性,还可泛指外界致病之性烈势猛邪气。浊毒理论系由李佃贵国医大师提出,率先被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当中。“浊毒”不仅是一种能引起机体广泛损伤的致病因素,也是一种难以削株掘根的病理产物。外邪入侵、情志不畅、饮食失宜等皆可产生浊毒[11]。孙建慧等[12]认为,浊毒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浊毒泛指对人体有害的一切不洁物质;狭义浊毒系指严重损伤机体气血、脏腑及经络的,由湿浊、谷浊蕴久化热而成的黏腻秽浊之物。邢玉瑞[13]指出,浊毒应归于毒邪范畴,是一类具有秽浊、黏滞、胶着特性的毒邪。毛宇湘[14]将浊毒的致病特点概括为易耗伤气血,易阻滞气机,易积于形。浊为阴邪,毒为阳邪,浊毒致病不仅有浊之黏滞、缠绵、易袭阴位,毒之暴戾、顽固、动气破血等单因素特性,二者合而致病则其病机、病势、病程更为繁杂。笔者认为,吸烟产生的烟雾亦属于浊毒范畴。
中医对烟草的记载最早见于《景岳全书》,是将其作为药物使用,言其有避瘅气、逐寒邪之功,并提出“人多喜服,而未见其损者”。随着烟草的盛行,医学的发展,众医家进一步发现吸食烟草亦可致病。《本草备要》率先提出烟草之危害,曰:“烟草,辛温有毒……然火气熏灼,耗血损年,人自不觉耳。”吴澄《不居集》亦提出,烟草可使津固液枯,天年暗损。最初多认为烟草致病主犯肺脏,多致肺疾。如《物理小识》载“(烟草)久服而肺焦”。《本草纲目拾遗》述:“予乃悟向之痰咳,悉烟之害也。耗肺损血。世多阴受其祸而不觉。”其后,关于烟草致病理论进一步拓展开来。张安玲[15]认为,烟雾火热,有熏灼之弊,易动火生痰,入肺后随气血遍布全身血脉、脏腑,百害而无一利,并且建议中医病因病机学应将吸烟纳入其研究范畴。周育平[16]提出,烟邪致病,病位以肺卫首当其冲,日久烟雾蕴积成毒,伏于太阴,致气血耗伤,进而毒淫脉络、脏腑,百病由生。丁元庆等[17]阐明,烟雾属于复合性致病因素,集燥热、凝涩、秽浊、火毒之性于一体。此皆表明吸烟对机体的损伤牵涉的病位广泛,病机冗杂,病程长久,病势缠绵。笔者认为,烟雾与浊毒在性质、致病特点方面具有相似性。
《景岳全书》载:“烟草味辛气温,性微热,升也,阳也……此物性属纯阳,善行善散。”烟草本身辛温有毒,经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其火热燥烈之性尤甚,故烟雾属阳邪一说毋庸置疑。然其火热燥烈程度,则与外感六淫中暑、热、燥邪及内伤火热皆不同[18]。潘禹硕等[19]建议,以“体”“用”两端认知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的属性。“用”,即烟雾裹挟火热燥烈之毒气疾速进入人体,其气熏灼脏腑经脉,作用迅猛峻烈;“体”,即烟草燃烧过滤后产生的黑色焦油,其质地湿滑、黏腻、秽浊,进入人体后可持久黏附于各个脏器,进而影响机体功能。显然,无论是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浊气,还是烟草燃烧过滤后形成的黑色焦油,其黏腻、秽浊之特性都与浊毒如出一辙。且和浊毒一样,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烟雾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损伤,此属于致病因素;其在机体内长期潜伏,蕴久生热、化瘀、成毒,是为病理产物。在阴阳属性上,烟雾与浊毒整体上皆隶属于阳邪,故皆有阳邪之火热、燥烈、多变、亢进的属性。烟雾之火热毒气较六淫与七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性更多的是外感之暑、湿、燥、火热邪气及内伤之七情、饮食失宜特质的叠加与延展。故其致病既有外感邪气之易扰心神、耗气伤津,易夹湿,易生风动血等特点;也有内伤致病之多影响脏腑功能的特点。这些都与前述广义浊毒指对人体有害的一切不洁物质,狭义浊毒指由湿浊、谷浊蕴久化热而成的黏腻秽浊,严重损伤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物质一说大体相同。
综上所述,烟雾与浊毒都属于致病因素。就病理产物而言,烟雾为处于疾病前期的浊毒,烟雾在体内蓄积过多,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遏制,则进一步发展为浊毒。烟雾与浊毒二者在逻辑学上有着概念的属种关系。烟雾是浊毒的种概念,浊毒为烟雾的属概念,即浊毒概念中包含了烟雾这一概念。故依照逻辑学属概念加种差的定义法则,烟雾尚可定义为是一类具有燥热、凝涩、秽浊、火毒之性的早期浊毒,其在体内日益蓄积可进一步发展为性质峻猛的浊毒。
DPN在古代中医学中并无特定病名,然古代医家对其的认识却面面俱到。《症因脉治》云:“因膏粱积热,湿热伤脾,脾主肌肉,故常不仁。”指出湿热伤脾是本病病机。《普济方》言:“肾消口干,眼涩阳痿,手足烦疼。”提出本病临床症状为肢体疼痛,手足多见。《王旭高医案》载:“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表明消渴日久可并发肢体麻木、冰凉。“消渴-痹证”这一命名是现代中医学者的共识。邱作成等[20]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毒为标。张永文等[21]提出,消渴痹证主要病机为阴虚血瘀,虚、瘀贯穿疾病始终。贺燕勤[22]以《难经·十四难》损脉演变解释消渴痹证病机,提出本病肺及皮毛先损,继而攻及心与血脉,脾及肌肉次之,肝、筋进而受到牵涉,最后影响到肾及骨。然中医对消渴-痹证认识的历史长河中,尚无吸烟这一理论,鉴于此,笔者将从烟草烟雾致病这一角度对消渴一痹证病机做一阐述。
4.1 烟雾入脏,损体废用
4.1.1 肺热叶焦,宣降失常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肺,性恶寒,恶热,恶燥,最畏火、风。”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清虚温润,寒热、异物皆所不受[23]。烟雾自口鼻而入,经鼻咽、气道先达肺脏。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司一身之气,肺所司之气为自然界之清气,然烟雾之气为火热燥烈之浊气,此浊气壅布胸腔,熏灼肺络,致肺不布津。《医学纲目》云:“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故饮一溲二。”燥热伤肺,则肺布散津液之功能失常,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即发为消渴。消渴日久,烟雾浊气摄入亦甚,其黏附于肺脏各处,日益演变成致病愈烈之浊毒,使肺输布气血津液功能及调和营卫功能持续受损。筋骨血脉无气血津液之濡养,加之营内守不安,卫外使不应,无以温润皮毛肌肉,故发而为痹。正如《素问·痿论》所言:“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4.1.2 心气阳虚,血行不利《灵枢·本脏》载:“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指出心功能与消渴发病关系密切。心为阳中之阳,主血脉、神明,其华在面,在体合脉,在窍为舌。故长期吸烟者多见面秽无华,舌秽浊黏腻[24]。有研究显示,吸烟对血管壁张力、血液流动等有不良影响[25],且吸烟者患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26],此皆为吸烟对心脏影响之表现。烟草烟雾经口鼻入体,浸淫周身血脉、经络,布散至心脏,可致心之气、阳皆损;心火本易亢盛,遇燥热火烈之烟雾,则火亦盛,故易耗伤阴津,炼液为痰瘀。血脉中夹杂有形之烟雾浊毒,脉道失于通利,且心之气阳缺损,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故痰浊瘀血易成,而血瘀正是消渴痹证发病的主要病机,且贯穿消渴痹证发展全过程[27]。肢体经络因痰瘀闭阻,发为痹证,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言:“大抵痹之为病……在脉则血凝不流。”
4.1.3 浊毒困脾,运化失调《素问·奇病论》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脾脏在消渴病机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脾脏功能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而受损,运化失职,内生燥热,进一步耗伤津液,发为消渴。脾为后天之本,喜燥恶湿,主运化,主四肢,在体合肌肉。烟草燃烧过滤后的黑色焦油本身具有湿浊、黏腻特点,入体后易伤脾。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水湿潴留,烟雾浊毒更易积聚成痰,化生瘀毒,流注血脉,闭阻经络。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脾损则水谷精微不可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等人体必须物质,脾失健运则精微物质得不到正常的生成、输布,肌肉四肢无以濡养,脆而不坚,出现麻木、疼痛,发为痹证。正如《灵枢·五变》所言:“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4.1.4 淫邪伤肝,疏泄不及《医学真传》载:“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自身情志失调或他脏影响皆可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燔灼机体津液而发为消渴。肝主疏泄、藏血,在体合筋,在志为怒。吸烟之人多性情急躁易怒[28],且烟雾入体,久则郁积而成浊毒,其性燥烈火热,易伤肝阴,易阻肝之升发冲动;肝阴不足,筋脉失养,发为痹证;气机困滞,肝气衰乏,风寒湿热之邪趁虚而入,发为痹证。同时肝气衰乏,一不可疏调全身气机;二不能调节津液代谢;三可使情志不畅,消化不佳。肝藏血功能受损,出现血不养筋,遂发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痹证症状。正如《中藏经·论筋痹》云:“筋痹者,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
4.1.5 肾失濡养,阴阳皆虚《医贯·消渴论》载:“下焦命门火不归元,游于肺则为上消,游于胃则为中消。”命门火衰,水谷之气难以熏蒸,上不润肺,肺生燥热,下不布精,津液精微有失管摄,遂发为消渴。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生髓主骨。消渴日久,损及多脏,加之长期吸烟亦可致肺、心、脾、肝脏皆损,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且味辛气温性热之烟雾最易耗伤机体精血津液,其在体内日益积聚,化为浊毒,浊毒瘀积久则化生瘀血,进一步耗伤肾之气血阴阳。肾气肾阳既可温煦机体,又可促进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之气阳虚则温煦作用减弱,可感肢体冰凉,下肢尤甚;肾之气阳虚则其激发兴奋之力不足,无力行血,血行瘀滞,津液代谢紊乱;肾之阴虚则伤津,久则化热,阴虚燥热,痰瘀阻络,不通不荣,发为痹证。正如《丹溪心法》云:“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痛,精走髓空。”
4.2 气血津液化生无源,布散无权《兰室秘藏·消渴门》载:“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指出津液阴血不足,燥结不润,发为消渴。消渴日久,耗津损气,加之烟雾浊毒入体,影响肺之宣降功能,清气吸入过少;影响脾脏运化功能,水谷精气匮乏;肺为生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肺脾体用皆受损,终致气虚。气虚则推动无力,温煦失职,营养不足。推动无力则血行不畅,经络闭阻,不通则痛;温煦功能减退则四肢不温;气虚营养亦不足,无以化血,不荣四末,是为痹证。烟雾浊毒有形实邪瘀积于体,困阻气机,是为气滞,以胀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气滞一可化火,二可使血液运行不畅,三可致津液布散障碍。此皆可致瘀血、痰浊形成,此病理产物反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痹证。秽浊、黏腻之烟雾浊毒入体后易困阻脾胃,脾胃虚弱,血液生化无源;且烟雾浊毒在体久生瘀血,阻碍新血再生,可致血虚。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肌肤、经脉,血液瘀积不能正常运行气血,日久肌肤失养,则肢体麻木不仁,发为痹证。作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本身可致津液亏损。同时烟草味辛性燥热,烟雾浊毒秽浊黏滞,久服一可耗伤津液,二能阻滞津液输布。气之载体是为津液,血液的生成亦离不开津液,津液伤则气易亏,津液枯则血易燥,津液停则血易生痰瘀,终致气虚血瘀,阴虚血燥,痰瘀阻络,肌肤、组织官窍无以滋润,则见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发为痹证。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云:“经主气,络主血,凡气血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自痹。”
DP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且顽固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升高亦居高不下。现代医学认为,DPN发病可能与高糖毒性、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施万细胞病变等机制相关[29]。西医对其治疗也局限于控糖调脂、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30],临床疗效不一,不良反应亦较多。有研究发现,吸烟不仅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也是DPN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31-32]。有研究证实,香烟燃烧后产生的尼古丁可减慢神经传导速度,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引起血管损伤[33]。近年来,浊毒理论创新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然目前中医关于烟草致病理论的研究与认识存在不足,对吸烟导致DPN的认知更是鲜少。故本文基于浊毒理论从五脏、气血津液角度探究吸烟对DPN的影响,为临床防治DPN提供新思路。
吸烟对DPN的影响而言,既可以作为病因,也可以是病理产物,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影响因素贯穿本病始末。吸烟对DPN的影响是多脏腑、多系统、多环节的,正如《素问·痹论》所言:“五脏皆有所舍,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烟草烟雾经鼻咽入体,日久蓄积变生浊毒,不仅损伤五脏本体,还可阻碍五脏功能。扰乱肺脏宣发肃降、调畅水道,阻滞心脏推动血液循环运行,妨碍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影响肝脏通调一身气机,耗伤肾之气血阴阳;则气血津液化生无源,是为虚;气血津液输布障碍,可成痰瘀;虚则不荣,实则不通,发为痹证[34]。吸烟对DPN的影响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因此,中医在防治DPN过程中,应从整体观进行辨证论治,明确烟雾浊毒性质及致病特点更易于临床配方遣药。研究发现,吸烟与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密切相关[35]。然中医对烟草烟雾致病机理研究尚不充足,故仍需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以指导临床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