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蓉 张连波 鲁林艳 张哲 张莹
1吉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长春 130000;2吉林省肿瘤医院医疗保险保障办公室,长春 130000;3吉林省肿瘤医院人事科,长春 130000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周期性经常性经外周静脉输入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容易损害患者血管,尤其是经浅静脉给药极易发生药物外渗,导致静脉周围组织局部炎性反应、静脉炎、血管闭塞等,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痛苦〔1-2〕。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发生渗出或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导致组织细胞坏死等情况〔3〕, 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0%。外渗后果严重时可引起组织坏死、皮肤溃疡,以及深部结构如肌腱和关节损伤。采用静脉输液小组护理模式对于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有重要意义。
选取吉林省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56例,均有病理学诊断,符合临床化疗指征。纳入标准:具有恶性肿瘤病史且拟行化疗;病情相对稳定,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此次研究,无化疗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功能不全者;躁动或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及沟通障碍患者,过敏体质患者。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2.6±4.8)岁;原发病:肺癌41例,乳腺癌8例,胃癌7例,结肠癌10例,淋巴瘤3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观察组84例,男46例,女38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0.3±3.4)岁;原发病:肺癌48例,乳腺癌10例,胃癌5例,结肠癌12例,淋巴瘤4例,其他恶性肿瘤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严格遵医嘱用药,至少由两名护士进行医嘱核对,选择粗、直、光滑、弹性好的大血管进行穿刺,每次注射化疗药物前后应检查回血,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化疗药物外渗。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静脉输液小组管理。
1.2.2.1医院建立静脉输液小组 静疗小组中的护士均为从事输液治疗护理的专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专业静疗护理〔4〕。院护理部主任担任静脉输液小组组长;内、外科总护士长担任静脉输液小组的副组长,负责静脉输液小组的日常管理;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包括各科室护士长,担任本科室的组长,每个科室再选派1~2名工作满5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知识扎实、技术全面的护士,熟练掌握PICC置管的护士优先,共同组成静脉输液小组,负责全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
1.2.2.2静脉输液小组的职责 (1)由护理部负责制定静脉输液小组各项管理制度。静脉输液小组承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针、输液港护理技术推广、培训、考核等工作,达到全院统一规范。静脉输液小组负责制定并完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流程,操作标准。静脉输液小组“模块式”分配任务,小组成员是本“模块”领域内的专业护理人员。负责全院各科室静脉输液疑难病例护理会诊。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每月进行护理质控检查,各科室组长协助监督与检查,内容包括输液质量、输液安全知识、各项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技能及患者满意度等。定期召开静脉输液小组会议,汇总各科室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护理信息反馈表的形式下发各科室并制定整改措施,参与绩效管理。各科室每月上报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率。②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必须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由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静脉治疗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培训,包括化疗药物的性质、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处理流程、输液性静脉炎预防护理措施,以及PICC、CVC、静脉留置针、输液港的日常维护,患者健康教育。③定期组织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讲课,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静疗小组内部各成员分工与职责明确,静脉管理操作规范、流程与质量要求明确,这不仅有利于静疗护理人员提升专业性,同时还能进一步规范静疗护理中各项操作,有效提升静疗护理质量及安全性〔5〕。
1.2.2.3静脉输液小组管理目标 在静疗小组主导下,选取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理论知识的护理人员实施科学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重点提高护理人员对化疗患者的风险辨别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实现主动避险〔6〕。①由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负责科室护士业务培训,重点培训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化疗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后严格考核,人人过关。②科室护士能够掌握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性质、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做到严格区分发疱性化疗药物和非发疱性化疗药物。③能够根据化疗药物的性质,正确选择输液工具,输注化疗药物时留置静脉针优于头皮钢针,输注结束后当时拔除。遇有发疱性化疗药物时,应考虑中心静脉置管。④正确选择输液部位,应选择粗、直、光滑、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肌腱、神经分布多的部位,理论上最佳部位是前臂。⑤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流程,严格无菌技术,标准化换药流程,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冲封管技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穿刺点感染、静脉血栓、意外脱出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⑥全程健康教育管理,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分阶段等健康教育,以书面的形式,由责任护士一对一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内容包括饮食、睡眠、静脉管理、PICC导管维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做好签字确认。
1.2.2.4评价标准 根据科室每月上报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率统计并发症情况。采用该院自拟的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分为操作技能、沟通宣教、人文关怀、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5项内容,每项20分,共计100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0~84分,70分以下为不满意,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结果越认同。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2.3%(2/84)]和液体外渗发生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2%(11/72),6.9%(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7±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5)。
静疗小组是根据临床静脉护理而产生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7〕,是一个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医疗护理实践的输注小组,由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善于钻研的护理骨干组成。静脉输液小组可参与护理风险管理中,主要是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输液工具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危险药物的药理特征,对患者合理选择输液工具,正确评估给药治疗情况。由专职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观察护理中输液局部、整体及更换敷料情况,全程质量监控导管维护,对并发症早期识别,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8-9〕。静疗小组实现静疗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丰富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规范护士静疗操作标准,给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就医感受,降低医疗护理风险。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过程中,静脉治疗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其具有的侵入性、风险性容易引起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10〕。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认为静脉输液小组是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方式〔11-12〕。张志娟〔13〕研究认为,静脉输液小组容易吸引很多优秀护士长和护士积极参加,在此期间通过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临床静脉输液质量,保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输液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液体外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顾敏〔14〕的研究结果相符,提示静脉输液小组的管理模式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保证了化疗药物安全输注。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考虑在于应用静脉输液小组后,加强了科室护士业务培训,科室护士能够掌握化疗药物的各项信息,并根据化疗药物的性质,有针对性地正确选择输液工具、输液部位,避开关节、肌腱、神经分布多的部位。对于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成立静脉输液小组,不仅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最大限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5〕。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静脉输液小组是强化护理队伍管理的重要体现,始终以控制静脉输液并发症作为工作重点,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16-18〕。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亦佐证了上述观点,提示静脉输液小组的管理模式提高了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小组的管理模式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保证了化疗药物安全输注,改善了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