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平原,韦超河,郭超,刘美珍
作者单位: 537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自2019年12月以来发现大量病例,病情急骤发展,在全球相继蔓延,并于2020年1月3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将其纳为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中医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千年历史中为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1-2]。中药疗法是中医根据中医诊断方式(检查,听,闻,闻,问及触诊)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而开出的中药混合物[3]。在SARS危机期间,有40%~60%的感染患者在治疗的某些阶段接受了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干预可有效控制和减轻症状,预防疾病加重。中药或其分离的组分的一些提取物已经表明显著治疗和预防效果,包括抗病毒、抗炎、抗菌、抗癌和免疫调节作用等[4-5]。因此,中医药被广泛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6],且在防治疫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2003年我国SARS感染的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中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NCP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目前仍未出现特效药物,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在我国,有超过85%的NCP感染患者正在接受中医药治疗[7],且不少省市根据各自特点提出防治NCP的中药方剂,效果颇佳。现浅析中医药在治疗NCP中发挥作用的优势。
NCP有3个特点:(1)发病迅速、传播很快、传染性极强;(2)患者具相同主症,发热、咳嗽、然后气喘,且病势发展迅猛;(3)发病季节在大雪、冬至之后[8]。正如《素问·刺法论》中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说文解字》载:“疫,民皆疾也”;此外,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中提到“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随后清朝余师愚的《疫诊一得》中指出“一人得病,传染一家,轻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8-9]。以上种种记载均表明,NCP归属中医“疫病”范畴。参照《松峰说疫》,可将中医疫病分为三大类:温疫(又称瘟疫)、寒疫和杂疫。其中温疫又可分为三小类,分别为暑燥疫、温毒疫和湿毒疫;另外,霍乱等属杂疫。结合NCP发病的地域、气候及临床表现,有专家认为NCP属中医学“湿毒疫”范畴。病位主在肺,可弥漫膜原、三焦。吴又可的中医作品《温疫论·损复篇》中提到“邪之伤人也,始而伤气”,意思是疫病之所以对人体有害,最根源的地方在于损耗人体的正气。有专家认为本病湿毒疫邪伤人、耗气伤阴,毒热损肺、并且病程中合用利湿的药物也可渗利伤阴、静脉输注液体可加重损伤脾阳,是故见肺脾(胃)气阴两虚之证[10]。也有专家将其归为“寒湿疫”,主要病因为寒湿邪气阻肺碍脾所致[11]。还有专家认为其为“湿热浊毒”或“湿温”,主要病因为邪热壅肺、湿热碍脾所致。甚至有专家认为其为“杂疫”,可在不同体质人群间互相传播、感染并表现为不同的感邪症状,严重者甚至致死[12]。
2.1 上工治未病,防患于未来 “上工治未病”一直是中医学所强调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核心是治未病,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独特优势,也是中医药防治NCP早期干预的理论指导[13]。中医的药物预防不仅仅是针对病源采取祛邪的方法,而是强调重在扶助正气,一些具有益气扶正的药物常用于预防。早在《内经》就记载有预防方剂,《叶素问遗篇》载:“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荆门市中医医院拟定了中药方剂“十味清瘟汤”,以预防NCP[14]。“固表圣药”玉屏风散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方面有标本兼顾的作用,因此“玉屏风散”在NCP的预防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15]。郑文科等[16]通过汇总分析国家NCP诊疗方案和24个地区NCP诊疗方案发现,在预防类给药方案中,采用治未病的重要思想,以益气养阴、扶正固表为基本大法。其中“固表圣药”玉屏风散的应用最广泛,除此之外,同时多选用黄芪、人参、西洋参及党参等益气滋阴的中药材。剂量一般均小于治疗剂量,多为代茶饮的用途。与此同时还发现,各地区NCP诊疗方案的预防类给药方案中,除上述方药外,刮痧、艾灸、浴足、按摩、调节情志和作息规律等措施也是预防方案的推荐方法。张伯礼院士团队明确提出5条建议,注重预防和治疗的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应做到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以期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康复,全程都发挥中医药作用[17]。北京、天津等地区的13项含中药处方的中医药预防NCP的方案中主要也是以玉屏风散和黄芪为主的方剂扶正益气,同时体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等原则,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地区、不同体质辨证用药,综合预防[18]。《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云:“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由此可见,大部分地区的“治未病”均采用此基本原则,采取内养正气的各种措施,使正气保持旺盛,使人体质免疫力增加,对NCP具有积极的预防意义。
2.2 融会贯通中医特色理论体系辨证论治 邪气入侵人体致使机体“三阴三阳开阖枢”之气化功能异常而致“病”,“病”时因机体体质不同、感邪轻重不同、感邪属性不同而出现“从化”“传变”“合并”现象,随即发生不同的“证”,各“证”皆有较为典型的“脉”,也可以“脉”之变化进一步把握其“气化”趋势(如“脉大者病进”类),进而对应不同的“气化”状态遣方用药以治其“气化”,使其归于“平和”。紧密结合“开阖枢”理论,我们认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可从病、脉、证、治4个层次开展,其中病、证、治为三要素,脉为揭示机体气化状态的重要方面;而中医无疑是既辨病又辨证,抓住病即是抓住核心病机,抓住证则是抓住病机的变化趋势,病证结合才是对疾病完整过程的全面认识[12]。杨家耀等[19]通过采用聚类法分析NCP患者证候分布特点,确定主要证型有寒湿袭肺型、湿阻中焦型以及脾肺气虚型。另外还发现病程<3 d者以寒湿袭肺型为主,病程3~7 d以湿阻中焦型为主,病程>7 d以脾肺气虚型为主。徐凯进等[20]则将NCP患者分为初、中、重症期和恢复期。其认为初期主要表现为寒湿郁肺和外寒内热两型,中期主要表现为寒热错杂,重症期主要表现为疫毒内闭,而恢复期重在肺脾气虚。以辨证的思想抓住核心病机和病机的变化。NCP初期主要为寒湿证,而又兼有发热,因此可寒热并用。中期主要寒湿热兼见,在中医中属寒热错杂,因此也可采取寒热并用,调其升降。“热者寒之”是中医的医治法则,治热需寒药,但寒药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出现中焦寒热错杂的现象,因此也需采取寒热并用。研究中发现NCP寒热错杂证较常见,且采取寒热并用法取得的效果优于其他疗法。有研究也发现中西医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组的治疗效果,由此可暗示中西医结合可能对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更有利,从而可减轻炎性反应,并且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诊疗方案指出:可根据各地区的病情和当地气候特点,以及当地人群的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21]。古敏等[22]通过分析《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诊治手册》于1月之间发布的COVID-19中药防治方法发现,在早期阶段,用于治疗外部综合征的药物和清热药物的使用均相等,分别占18.81%。在中期使用化痰、止咳和平喘药物的比例更高占29.61%。严重期使用清热药最多占33.33%。在恢复期使用补品最多占36.47%。在识别和治疗COVID-19临床综合征期间,应注意分阶段和局部情况用药。此外,有研究发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NCP患者通过八段锦操,身体暖暖,精神许多,有利于康复,说明中医的八段锦养生操对NCP患者正气恢复有协同作用。另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也发现五禽戏不仅能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降低谵妄发生率,同时还锻炼肺功能,用于患者的早期活动与肺康复,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的心情,增强信心,有利于病情康复。仝小林院士[23]还推荐艾灸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和胃脘等穴位,不仅温阳散寒除湿,还能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NCP患者康复[24]。
2.3 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 中医整体观是以系统论的一个思维去看待事物,注重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然而西医则主要根据分析医学,按解剖学的功用将人体分解为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临床分科也依据此分类。但实际上,人体的各部分功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相反,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中医学整体观念以气—元论为哲学基础,阐述人与自然—气统一、人体脏腑同源同构、人与社会统一和合,正是由于其具有恒动观[25-26]。湖北省中医院和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遵循中医整体观的原则,用于指导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治用药,从而避免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治NCP时,采取补气的同时针对“温热浊毒、寒湿”病邪兼清热解毒、燥湿、醒脾。同样在“扶正驱邪”的预防原则下,缓解可能出现的纳差、食少等胃肠不适症状[27]。周静等[28]分析发现,安徽省144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乏力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泄泻、肌肉酸痛、咽痛、胸闷、不寐、头晕、呕吐及纳差等症状,这可能提示NCP是以肺系症状为主要表现,并且兼夹其他多脏腑的证候特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功能上是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此外,认为NCP的发生与人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一开始起病在卫、气分,寒湿或湿热侵袭肺卫,从而出现上呼吸道的症状;接着病情加重,盛于气分而出现肺炎的表现,病情得不到缓解则热毒或湿毒闭肺;进一步导致邪入营分出现脓毒性休克,再进一步则邪入血分,瘀热内盛,发生出/凝血机制的异常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湿热邪毒炽盛,极易由气入营,较快出现气营或气血同病,因此,阻断气分证的转归是极为关键的步骤[29]。徐梦丹等[30]以扶正祛邪为关键点,扶正与祛邪是中医治病整体观念的经典运用,相比单纯抗病毒的治疗方案,这一总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更能从根本上帮助患者恢复体能,缓解发病症状,减少病后复发的可能。既然要祛邪外出一方面可以通过养护正气来逐邪外出,另一方面也要使邪有路可出。人参、黄芪等补虚药被广泛用于在COVID-19疾病恢复期的患者康复调理,并且起到了良好的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这些均体现了中医药的基本治疗理念“扶正祛邪”的独特优势[31-32]。有研究使用清瘟扶正饮联合针灸外治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果发现,使用针药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改善患者恢复期不适症状[33]。
中医药在NCP疫情期间,及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显著防治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降低轻中重病情转化率,同时对改善患者生存率、预后及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目前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法尚存在很多争论。只有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通过调整具体药物提供更有效、更个性化的治疗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证候,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现代化。此外,中医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往往有不同的影响,有助于预防、治疗和康复。如今,中医药在与NCP的斗争中表现出不错的作用。因此,相信中药是未来NCP的有效治疗方法[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