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斌业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且统一的一个整体过程,在这个整体过程中,每一个因素既是紧密相关的,又有着一种平衡与失衡、矛盾与统一的状态呈现。与此同时,教育生态学强调了持续发展观理念,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动态化和整体化兼备的视角参考[1]。小学全科教师作为新兴的教师职业,在教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以教育生态学为视角,探究小学全科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所应对的有效对策,不管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还是对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正式提出了卓越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计划。全科教师指的是拥有全智全能、能说会唱、知识面广而且师德高尚的全面型教师。一方面,要能够承担起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熟练地掌握书法、美术、舞蹈以及音乐等任意两项技能。全科教师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教授多个学科,而是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学科融合形式的教学,推动小学课程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以此来为小学生健康化、个性化以及全面化发展提供保障[2]。
客观地说,全职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效应”,是教育生态学中的一项重要理念。其强调的是事物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又有着一条具备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以及协同发展特点的生态链。而对于这个教育生态链来说,它不但有横向的特征,也有纵向甚至纵横交错的特征;不仅是一种能量摄取和能量流转的关系,也是一种知识集中的关系,在进行新课改时,强调要落实动态化、探究化、互动化以及合作化的教学模式,这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小学全科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学习方向。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依然将成绩和升学率当作教育首重,所以无法实现动态化的教学与学习,他们常常忽略最优教学方式的选择,且相互间的合作互动意识不足。学校也不断组织关于新课改的教育培训,但这也仅仅是推动一些教师对合作互动的发展理念认知从不认同向中立方向转变,这也给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制造诸多阻碍。
在教育生态学中,有一个名词是“花盆效应”,即花盆作为一种半人工和半自然特点的生态环境,有着较强的局限性,还应当更多地去进行人为环境改造,只有这样才能让花儿茁壮成长。对应到小学教育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种效应的存在,即在当前相对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体系中,从书本到学生的这种授课方式也会形成一种花盆形式的教学环境效应,这对于教师个人创新意识的提升和执教素养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在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发展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认知、教学方法、教育技能等都存在着滞后性的特征,亟待进一步的改革。因此,新课改并不是教育部门或者教育专家的责任,而是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应当承担的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责任与使命,如果教师自身创新意识欠缺的话,也会消减其职业的发展动力,使得“花盆效应”产生,给新课改的教学改革推进埋下负面隐患。
教师这类职业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者与班级管理的服务者,其自身职业素养不足的话,教育教学也难以取得好的收益。在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明显看到一些全科教师职业素养较为薄弱,体现在教学能力结构不合理方面,这显然会阻碍其发展的。小学教育都以课堂授课为重,教师往往忽视了自身职业的科研能力及训练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职业素养发展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说,解决好全科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问题,将会为新课改的落实提供有效助力,而且也能够让教师在职业素养提升中去发现或提出更多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自身稳步发展的目标。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师的职业个体以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周围的各种生态因子或环境有着特定的适应范围上下限,只有在这个上下限之间,个体才能良好发展,反之就会发展停滞或倒退,即教育“最适度法则”。对应到小学教育中,“最适度法则”是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由于小学全科教师时常需要不断汲取新的学科教学和教育方法知识,这也使得一些教师的积极性逐渐流失,必然会对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保障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全科教师职业精神的不足,与诸多教师的主客观原因相关,如教师自身以及学校内部等方面的因素等。需要强调的是,全科教师普遍有着比较高的文化层次,并且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比较多,即使是在知识经济和商品经济时代,教师的这种需求特点也是没有改变的。所以,当学校没有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待遇或物质保障等最适度法则条件的情况下,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精神也难以得到良好维系,使得教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教育生态学认为,团队性质的学习是提高共同能力和实现生态因子整体性搭配的过程,能够通过团体的智慧让个人获得创造力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针对当前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偏弱,并且合作互动发展观念缺失的情况,学校应当加快构建一支集体性质的学习团队,在教师职业团队发展当中,既要包括青年全科教师,也要包括资深学科教师,以此来推进学科教研活动,为每一个全科教师提供良好的提升平台,并且通过团体力量,推动全科教师进行分享合作,共同发现、面对和处理教育新问题,促成教育新认知。教师职业发展应该扎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践。小学全科教师将来面临的对象是一群小孩子,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全,学习能力低下,如果我们只是空谈理论,他们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结合课堂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我们才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学生。此外,应当积极开展正面效应形式的内部交锋,一方面,消除教师个体间的各种冲突,创设出一种坦诚和谐、互相尊重的集体氛围;另一方面,集合包括全科教师在内每一位教师的智慧与力量,形成集体合力,让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得以良好发挥。
全科教师发展过程当中,他们的成长并非来自职前或者职后的培训,更多来自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因此,若想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务必要重视他们实践认知的培养。而鉴于这种实践认知有着个体性、隐蔽性、综合性、案例性及情境性等多种特点。因此,应当重视教师主体地位和学校背景以及教学实践的结合。学校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来促使全科教师的职业处理问题来提高能力提升,以此来消减“花盆效应”对教师个体以及教师生态群体的影响,打造一个集学习、反思以及创新等内容于一体的全科教师职业培训体系,让教师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与教研中获得个人执教能力的发展。
分析和研究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个体发展变量,找出限制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施以改善来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全科教师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教育生态学中所强调的“限制因子定律”来看,教育系统应当致力帮助教师消除自身职业限制因素的影响,让他们突破束缚,不断创新。而若要改善全科教师的心智模式,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让他们认清自身的职业教学模式,消除其惯性防卫心理。全科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心智模式方面的不足,立足新课改要求找到问题根源,并敢于舍弃自身固有的教育成见和教育模式,积极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协作,在革新教学形式与职业发展的同时,促使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得到提高。
教育生态学强调要致力创造和谐化与民主化的文化环境,以此来激发教师的专业精神,为其更好地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所以,学校要在全科教师生态群体中加快构建起真诚的同时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文化,积极促成教师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以此促使他们相互影响和共同提升。小学全科教师职业化发展必须扎根于课堂,扎根于教师实践工作中。这种教育需要我们把学习内容置入教师的教学实践情境,促进教师把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具体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学习,只有这样的教师教育,才能发挥较高的教育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还应积极牵线全科教师,指引他们参与到学校各项教育或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发挥他们的才能与智慧,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促使他们的专业精神得到有力提升。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全科教师职业发展,助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新课改的良好落实,学校及广大教师应当秉承教育生态学视角,科学看待全科教师发展的既有问题,不断运用新思维与新方法来助力他们的专业发展,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现个人魅力和实现自我价值,让小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更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