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专生就业问题探讨

2021-04-17 09:20杨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人才

文/杨斌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中专毕业生不得不勇于面对现实,寻找自身优势,准确把握机遇,争取就业机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认识日趋成熟,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职位要求选择不同层次的人才。高职院校要把自己所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能否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难题,是中等院校必须探究的问题,因为这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各类型毕业生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国各类院校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形势长期不容乐观。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很多热门行业都成了“紧俏货”,想找一个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对毕业生、应聘单位等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可以预测到就业供需的竞争将会逐年愈演愈烈。一方面,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机械类、加工类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短缺;另一方面,国家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用人主题将继续向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倾斜[1]。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中专生的就业率还是在逐年上升,分析其个别原因,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所决定。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逐年发展,其占比也在逐年提高。每一个用人单位都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毕竟高端人才在何时何地都是稀缺品,大部分人才都是普通的技术人员,所以中技生也同样吃香。以市场化为向导的中等职业教育才有出路。明确的市场方向,能够指导学校从招生、学教、就业实习、就业指导等方面向市场需求靠拢,从而为中专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

虽然经济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中专生有利,但中专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要面临的困难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相互间竞争激烈,要想在残酷的发展环境中求得生存,提高录用条件、录用人才的学历和能力水平是首要因素;第二,有些企业对经济效益特别是近期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视,他们注重员工的使用,忽视或者说不愿意为员工投入过多的财力和时间来提高员工的水平和能力;第三,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同程度地扩大了招生规模,使毕业的中技学生数量无序增加,客观上增添了中专生的就业压力。

二、中专生就业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稳定中专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就业人数的供大于求,企业和工厂对就业者的能力和学历提高了要求。同时,经济形势、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就业环境、等也是影响就业困难的客观因素之一[2]。

一般来说,中专生的职业教育覆盖面只是初级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他们对知识的摄取和技能的掌握都停留在初级层面,这就导致其难以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赏识,从而导致就业者和用人者双方产生矛盾。经调查发现,在各大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上,招聘者的最低要求为大专以上学历,中专生要在这样的地方求职极为艰难。

(二)主观原因

1.缺乏吃苦精神。中专毕业生对从事单一、枯燥乏味、长期流水线的机械性操作感到厌烦和抵制,对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认识不足,无法遵守要求。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工作上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面对未知的事物不知所措。甚至不愿到车间流水线上去工作,对工种“挑肥拣瘦”。问卷调查58名在读中专生,其中63.8%的人希望在办公室工作,而愿意下车间的只有17.24%。有一部分毕业生素质不高,对工作缺乏主动地进取精神;他们缺乏实践能力,自卑心在作祟,不愿只靠双手打拼收获,宁愿失业在家依靠父母度日。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大多数就业者,在应聘时都要参加笔试与面试的考核,笔试的考核内容一般都是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和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单位数值的换算和阿拉伯数字的汉写方式,26个字母大小写区分,电子线路并串联区分等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但就是这么简单的考试内容,也有一部分中专生不能通过考核,影响自身就业。

3.就业观念滞后。中专生在工种和就业地的选择上,应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能力等做出合理的决定。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中专生在这种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对在读58名中专生的调查显示:对就业地点,55.18%的学生选择在出生地及本省;对就业领域,36.2%的学生选择金融行业,25.86%的学生选择事业单位,13.8%的学生选择党政机关,13.8%的学生选择跨国公司,10.34%的学生选择中小企业。以上调查实例表明,在选择就业地点时,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就近就业,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心理依赖性较强,缺乏适应和沟通能力,缺少创业和奋斗精神。在选择就业领域时,多数学生较倾向金融等热门行业和一些清闲岗位,对未来的就业认识比较偏狭,忽视了社会需求量大的冷门行业。

4.拿捏不准自身的定位。中专生对当前社会和自身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工资水平不满意,对岗位要求过于自以为是,理想化。对自身所能胜任的岗位定位不明,对自身所能从事的工种认识不清,有时候还会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就任部门的管理者,对58名在读中专生调查显示,对于自身心理能够接受的月最低薪酬,认为4000元的占15.4%,认为3000元的占22.9%,而有61.7%的人认为每月薪酬最低应该达到3500元。“待遇问题”确实很重要,它关乎着我们能否吃好、喝好、住好,关乎到我们能否有个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待遇往往都是和自身的价值相联系的,我们不能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不切实际的去谋求工程师的高待遇,这种想法很容易造成自己的心理失衡,从而影响你的就业。

三、消除就业误区,做好就业准备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如何消除中专生在就业上的盲点和误区,实现稳定就业,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面都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端正就业位置,了解就业趋势。学校应从积极教育的环节中解决好中专生盲目乐观和妄自菲薄两种错误的极端就业心态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新进就业与创业基础的学习课程,引导他们树立“上一所好学校、选一门好专业、学一手好本领、找一份好工作”的良好学习目标,从而养成他们“先就业、再择业、重创业、成事业”的正确就业观。

2.培养沟通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沟通与适应能力。多采用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通过提出问题、交流与合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促进学生的多元沟通,提高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改变管理方法,剔除不良习惯。通过中专生的在校教育,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在教育环节中改正就业学前期养成的不良习气,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一个真正更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为用人单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4.教学应适应就业的变化趋势。要根据学生实习就业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的开设,并适时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调查发现,中技生的实践动手操作的时间长短间接的决定了他们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能力。大多数中专学校没有购置常用的实验设备,没有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没有建构专门的实践基地,有的学校还建有专业的实习基地,但由于其设备老化破旧、数量稀少,所以实训课程仍不能正常开展。

(二)家长方面

很多家长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不了解或了解不深,更多地关注社会上的热门行业和清闲岗位,对孩子将来就业比较偏狭,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就业方向,影响了孩子的整体就业。学校的就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图片及录像的方式给家长及时传递一些就业岗位的相关信息,并在就业前安排家长来学校协助学生实习与就业安排和管理工作。让学生家长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了解,当家长感到放心和满意之后,他们就可以出面帮助学校去做好学生就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如何适应并遵守工作岗位的规定和要求等等。

(三)学生自身方面

1.认清形势、准确定位。中专毕业生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在面临就业时应该将时代性的需求和自身价值结合起来,树立“先锻炼、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健康就业观,不与他人攀比,不随波逐流,更不要过分追求与自身不相符的专业和待遇。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上好的工作有千万种,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可能不多。

2.为提高身体素质而加强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财富,而健康也是我们能够顺利学习和工作的最基本要素。所以,要想在以后的岗位上精力充沛、高效高率地开展工作,加强自身的身体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3.培养吃苦精神,从严要求自己。在就业之前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我们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想象应该是美好的,但是现实一定是残酷的。始终保持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4.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动手实践能力积极提高。企业一般对普通员工在知识掌握方面的要求不会很高,他们只是希望你是一个务实好学的熟练工人。只要你能在岗位上认真学习,虚心求教,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本工种的专业知识,就会达到的企业对你的要求。

5.学会做人,善于沟通,树立团队意识。“00后”的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所以相对来说比较自私,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减分项会影响今后的就业和工作。现代化企业提倡人际交流,强调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我们中专生更应该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就业后积极主动地融入企业大家庭。同时,要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完善性格缺失,克制自己,宽容他人,学会理解、尊重、做人,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就。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人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