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朋龙,王家宏,方汪凡
作为五大幸福产业的体育产业,推进其结构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选择,也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实现体育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分析与阐释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特征,明确各产业部门在产业结构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及其体育产业结构内部分工体系,对于科学调整体育产业发展轨道,进一步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学者将注意力较多投放在体育产业内部构成的产值分布,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表征体育产业结构特征,揭示我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强、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不大的内外结构性缺陷问题,得出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先后序列,从而实现体育产业总产值快速增加的结论。无疑从体育产业各个部门产值的量来审视体育产业内在结构,对宏观把握整体产业结构具有独特优势与现实意义。产业生态学认为,经济活动实际上是复杂的多循环路径,其本质是资源、技术、市场等在部门间地流动(Suh,2009)。产业间这种复杂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联系,使产业构成了一个有机网络系统,而产业部门只有在与其他产业联结时才能体现自身价值(王铜安,2014)。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部门间固然存在着广泛、复杂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部门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并催生出新的产业样态。实际上,仅从产能与增产量来描述体育整体产业内部关系结构,忽略了产业部门之间存在广泛的直接与间接的联系,是难以准确把握体育产业内部错综复杂的经济技术关系及其结构特征,且过分强调某一产业或一些部门的不平衡性增长,可能会因稀缺的体育资源流动不均或产业部门垄断而加剧体育产业结构内部失衡。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导向和带动作用是目前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中的主流观点。目前研究多运用定性方法对我国体育主导产业进行论证,得出现阶段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应充分发挥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主导产业扩散效应,或核心产业层带动相关产业层或外围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陈林祥,2007;任波等,2019)。产业结构有别于市场分配结构、资源结构、需求结构,是与其系统产业部门关联联系而存在的(刘湖等,2006)。从功能、价值、产业要素逻辑演绎推导的体育主导产业发展或核心产业层次停留在单一产业部门在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效应的理论思辨层面,忽略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的经济、技术综合性实证分析,可能会与体育产业实际产生一定的偏差。
全面分析体育产业结构特征,做好产业部门经济技术联系效应的乘法,是考验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这盘大棋如何落子的一道复杂算术题。要实现这一研究目标,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复杂网络理论(complex networks theory)。复杂网络理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它融合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知识,对复杂系统的内在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为复杂系统的形成与联系提供了有效的视角与方法(李茂,2016)。本研究将复杂网络视角引入到体育产业结构质性研究中,把体育产业结构抽象为复杂网络,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2015)等数据,刻画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复杂的经济技术联系与方式所显现的特征,并利用实证结果,试图探讨以下3个问题: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是否依据细分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体育产业的贡献大小,规划产业发展先后顺序?2)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是单纯的通过产业政策、资金倾斜,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利用产业关联性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还是更具体考虑产业系统内的不同产业部门在经济、技术固有关联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有针对性的提出体育产业发展策略?3)按照体育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外延产业整合的上、中、下游体育产业链条模式能否识别体育产业系统分工与链条式发展模式?
复杂网络理论是以数学中的图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力图用图论工具、代数模型描述复杂系统内的关系与结构特征。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的发展与引入,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经济技术联系具有复杂网络的典型特征,并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范式以产业部门为节点、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为连接边,建立了中国产业结构网络(方爱丽等,2008;刘刚等,2009;邢李志,2013)。
体育产业结构是指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曹可强,2004)。体育产业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各生产部门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投资行为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体育产业经济系统中部门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市场供给联系和需求联系。因此,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通过资源流动、市场交换或技术互补使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复杂的、相互连接的有机系统。在这个有机系统中,嵌入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交互经济技术联系的组合形式或关系模式,称为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根据Hakansson(1992)提出的产业结构网络3要素,即主体(actor)、资源(resource)、行动(activities),进一步解构体育产业结构网络。
1.1.1 主体
主体是指向社会提供各种体育产品和体育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部门。按照国家统计局《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5)》①2019年国家统计颁布《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对体育产业的部门分类的名称有所调整,但总数没有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研究体育产业结构的现状,获得更加权威和准确的产业统计数据,本研究依循国家统计局《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5)》对体育产业部门进行分类。,体育产业部门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以下简称“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11个部门。主体在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特质中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体育产业结构网的密度,即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主体之间的融合度,可以理解为网络中主体之间关系的强弱程度。密度不同的产业结构网,各部门体育资源获取与配置情况不同,紧密的产业结构网有助于产业部门之间资源相互提供或共享,最大限度优化了生产要素的配置。
2)产业部门影响力。由于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资源流动的不均衡以及不同产业部门关系强弱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网络地位的部门拥有不同的网络影响力。具有绝对资源控制及较强关系的产业部门往往是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的中心节点。
1.1.2 资源
资源是体育产业部门之间行为活动的媒介。作为资源整合者的生产部门,其生产产品所需要的资源不仅来源于内部,更需要跨边界寻找优质资源。这种资源的跨边界行为使体育产业部门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依赖于更大范围的合作系统。每个生产部门都是该合作系统的一部分,但各个次级之间又是松散藕合的,并根据环境的要求调整自身业务活动,改变着合作系统结构与情境。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不同部门间扩散和共享的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还包括由产业部门之间交互产生的关系资源,即各产业部门之间市场、技术、服务关联也是重要资源。
1.1.3 行动
行为是体育产业结构复杂网络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指体育产业内部生产部门之间通过竞合关系不断进行各种资源交换,形成具体的有向关联关系,即产业链。由于产业节点间相互关联的方向、强度及规模决定了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行为主体关系不仅仅是基于社会分工、资源整合的纵向产业链,还包括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的横向与非制度性集聚产业链。
1)纵向产业链。在体育产业经济活动中,各部门都需要其他生产部门为自己提供它们各种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作为自己部门生产产品的生产要素。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交换的方式提供给其他部门消费。这种产品的相互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就形成了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的边。实际上,纵向关系就是整体产业结构网络的产品链、资源链、服务链、价值链。
2)横向产业链。在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存在的某一产业部门资源控制与经济技术关系的方向性形成向前后关联产业链(图1),关系强弱又存在前后波及的关联程度。
图1 体育产业部门向前与向后关联示意图Figure 1.Sports Industry Sectors Forward and Backward Linkage
3)非制度性集聚产业链。在体育产业结构网络内部,某些产业基于资源、信息、市场、技术、服务因素密切联系且具有相近的外部关系而形成产业集聚模块。由于产业主体之间长期的要素投入、技术合作与市场互动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经济技术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体育产业内部组织形式与专业化分工关系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的集聚产业与体育产业集群存在区别,因后者较强调地域集中的因素,而体育产业结构网络则没有此限制(图2)。可以粗略地认为:产业集群=区域空间集聚+产业网络。
图2 体育产业结构网络集聚模块与产业链结构Figure 2.TheAgglomeration Module and Industrial Chain Structure of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Network
本研究依托复杂网络理论,以体育产业体系内部构成的部门为节点,以部门之间的产业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为边,由此构成体育产业结构的复杂网络。由于各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的有向性与差异性,不同程度地嵌入到产业结构网络中,由此,构成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特征。因此,本研究以产业节点的关联结构、关联方向与强度为出发点,从整体、亚结构、单点3个层面刻画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特征,并通过产业结构网络的生成、网络节点地位的识别与子网的提出,回答体育产业发展的先后序列、主导产业选取以及体育产业内部分类与产业链整合等研究命题(图3)。
图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体育产业结构特征分析框架Figure 3.Analysis Framework of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1.2.1 整体产业结构网络特征
复杂网络具有节点复杂、连接方式多样、多重网络复杂性融合的特点(李茂,2017),这特点成为网络结构拓扑特征,学术界主要采用统计描述方式去刻画这些特征(刘军,2014;汪小帆 等,2013;Campbell,1975)。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整体特征与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联系程度有着密切相关,可从集聚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平均距离(average path length)、网络密度(network density)、网络通达性(contentedness)、网络等级(graph hierarchy)、网络效率(graph efficiency)等评价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表1)。
表1 体育产业结构整体网络特征评价指标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of Overall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体育产业内部构成部门之间差异发展,使得体育产业系统遍布着性质不同、规模差异的众多行动节点,这些节点的错综复杂联系也就形成了复杂结构网,通过较大集聚度和较小平均路径提取“小世界特性”,来区别与体育产业内部线性关系分布而形成的完全规则性网络结构和没有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随机网络(孙露等,2014)。体育产业内部保持内在的联系比例和优势互补,是实现各部门协调发展的保障,可通过网络密度的提取,分析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补充的联系程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内部结构关联度越来越高,体育产业结构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愈发突出。一个产业的存在会成为其他或整体产业发展的条件,产业结构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其他产业的变化。通过网络通达性、网络等级度、网络效率等指标描述,能够系统分析整体产业之间联系的程度与趋势,并从侧面揭示体育整体协调发展情况,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1.2.2 产业部门在结构网络的位置特征
单一节点产业位置特征是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的互补性视角,是定量描述具体产业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识别和确定主导产业和比较个体产业在结构系统中作用的有效手段。依据弗里曼“中心性”思想,可从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和介数中心度(detweenness centrality)2个指标进行刻画(Freeman,1977)(表2)。
表2 体育产业部门节点地位评价指标Table 2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ports Industry Sector Node Status
度中心性是反映某一产业在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关系数量的多寡,可衡量目标产业的产业链深度。某产业部门的度中心性越高,说明该产业部门在体育产业网络结构系统中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越多,即该行业更趋近于网络的中心位置。由于各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差异与资源供需活动存在,导致部门间关系存在有向性。在有向网络中,度中心性可分为点中节点的出度、入度,分别代表一个产业节点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拉动作用(外向辐射能力)和推动作用(内向吸收能力),映射各产业节点向前向后关联的深度。中介中心度是刻画产业节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产业结构网中其他节点的“中间位置”,反映了产业节点对于产业结构网络中其他产业间进行最优化资源交换的控制能力,体现出产业由于关联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的综合影响能力,是识别主导产业的重要指标。
1.2.3 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亚”结构特征
体育产业结构网中还可能存在局部连通子网,是指某些产业节点由于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流动而形成具有相同外部关系的小群体,可称为模块。同一模块产业部门的合作团结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和高效性,比外部子群有更大的凝聚力(杜华东等,2013)。集聚性的分析是对模块进行提取与分析(表3),来研究体育产业结构层次体系和性质,可以获取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的生产分工体系和产业集聚性结构,这对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整合和资源优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3 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亚”结构测度指标Table 3 Evaluation Index of“Sub ”Structure of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Network
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存在复杂的经济技术关联是以各部门之间相互消耗中间产品的数量关系加以描述,学术界通常以“直接消耗系数”来表征(杜华东等,2013;邢李志,2013)。投入产出数量表又称为经济部门关联表,是以部门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技术联系角度出发,通过整体技术和数量结构平衡来揭示经济体系循环结构的计量数据。本研究选取2018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公布的《中国投入产出表》(2015),利用投入产出表的原始数据,计算体育产业11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作为本研究的基本数据①中国投入产出表官方数据核算制度是以5年为周期编制(逢2、7年份编制,逢0、5年份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目前能使用的最新数据为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正处于调查阶段,预计将于2020年公布)。另外,2015年数据更有利于清晰认识体育产业发展新阶段(《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颁布)的产业结构特征,且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短期内(5年计划制)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投入产出系数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在投入产出表中“体育”并非是单独部门,这就造成了有关体育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相关系数缺失,但体育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它分散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中。因而,要想较为准确地在投入产出表中表示出体育产业各部门的相关系数,则需要在原表中对交叉部门进行分割合并。产业经济学认为,衡量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2个最重要的指标:1)该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到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值;2)该产业的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张保华等,2007)。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横向产值比例法和纵向就业人数比值法,借鉴谢艳平(2007)、韩元军等(2017)数据剥离思路,重新编制了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52×52部门)。
由于体育产业部门间需求与供给活动的存在以及避免基本数据切割带来产业间已有的重要信息丧失,需要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二值化处理,确保得到的数据能够准确反映体育产业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与数量比例关系。学术界通常采用数值1作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阀值(杜华东等,2013;邢李志,2013),以刻画部门间关系程度的大小,即大于平均值的取1,说明产业部门i对产业部门j有着经济技术关系;小于等于平均值的取0,说明不存在此种关系。二值化处理过程中,阀值过高,研究则侧重于消耗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对应的产业结构网络密度较小。阀值过低,研究则侧重于部门之间的弱关系,难以避免数据切割带来的影响,且会造成结构网密度过大,在形象图中的表现和关系过于复杂。本研究通过中数、平均数等尝试,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均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数据切割带来的影响且能够满足研究需要。经测算,体育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均值为0.000 865 3,经过二值化处理后的矩阵Z可表示为:
2.1.1 小世界结构特征明显
以矩阵Z作为输入,利用UCINET软件得到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拓扑图(图4),并对产业结构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聚类系数进行测算。从运行结果来看,2015年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的聚类系数为0.522,平均最短路径为1.397。即体育产业部门结构网中,从任意产业部门节点到另一个产业部门的距离需要1.393关系线段;整体结构网络中,任一个产业部门所有相邻产业之间的实际连边数目占最大可能连边数目的比例为52.2%,表现出了较高的聚集特征。可知,体育产业结构网中总体节点规模为11,最大可能的边连数目为110,平均路径长度为10,因此,体育产业结构平均路径长度较小。
图4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网络结构络拓扑图Figure 4.The Topology Diagram of Sports Industry Network Structure in 2015
体育产业结构网具有较小的平均最短路径距离和较高的网络集聚性,符合小世界效应特性,可以展开体育产业结构网络分析。这也说明体育产业系统各部门地位与作用不同,但局部的变化能够较快速地波动到整个行业。通过分析结构网中节点活动中的地位,可改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与互动,通过关键产业节点的培育与发展,可提升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效益。
2.1.2 体育产业结构全网特征分析
进一步窥探全网特征,借助网络密度、网络通达性、网络效率和等级度指标的分析,挖掘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的整体特性。
结合图4和表4可知,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环形网络已经形成,表明随着体育产业化、市场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促进了体育产业分工和专业化,使得体育产业内部保持资源配置合理和内在的关联比例,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协调发展。
表4 2015年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整体特性指标测度结果Table 4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Network in 2015
体育产业结构网络密度为0.336 4,说明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但相对于网络密度上限值1,体育产业结构网络属于低密度网,说明体育产业之间相互延伸程度不够,各部门之间有机联系和协同合力的方向和潜力未得到有力挖掘。体育产业网络通达性为0.444 4,说明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的通达性良好,任意2个产业节点可以相互到达。但较低的网络通达性,反映了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稳健性不高,存在出现单一产业部门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由11个节点构成的产业结构网络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场馆服务3个细分部门控制了超过90%的关系连线,且大部分产业部门是通过上述部门与其他产业节点发生经济技术联系。这说明,上述3个部门在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拥有较长的产业链,对于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的串联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依旧主要依赖实物性产业部门,而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两个细分部门溢出效应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效率值为0.509,达到了50%以上,说明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资源互为提供或共享的效率较高,多重产业链叠加现象愈发明显。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等级度为0.789 5,说明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部门间存在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度,存在双向互动联系不对等现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连线最多(12条)。其中,接受其他部门有向线段为8条,投入其他部门的有向线段为4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次之,与其他部门关联的有向线段为9条,且全部为投入向段。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和体育场馆服务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均为6条,且各自均有1条接受向段。从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等级表明,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总体表现为实物型体育产业部门单一支撑,侧面反映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场馆服务3个细部门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可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2.1 中心度分析
基于网络通达性和网络等级度,应用中心度指标,揭示产业结构网络中的关联显著性部门、关联方向与中心位置(表5)。
表5 体育产业网络结构部门中心度、点入度、中心度Table 5 The Centrality,Point-in Degree,and Point-out Degre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Network Structure Departments
从点入度来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2个部门,点出度为9,分别能拉动9个产业部门发展,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这说明2个细分产业在体育产业经济活动基础消费资料的特点明显,扮演着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客观物质保障与载体依托角色。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管理活动、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3个细分产业部门为我国提供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的转播和管理等服务,目前已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场馆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体育培训与教育以及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等部门形成了一定的中间需求。体育场馆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体育培训与教育业、体育休闲健身5个细分产业部门点入度最低,能带动的产业部门数量均小于4,意味着上述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的中间投入使用较低,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总体而言,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实物性产业部门相较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更强的中间投入作用,前向带动效果更显著。
从点出度来看,体育场馆服务和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业点出度最高为8,说明这2个部门向后关联的部门最多,分别能够辐射8个产业部门。这是因为在体育关联产业链中体育产品及相关销售虽处于末端,但它是体育产品及相应衍生产品流经市场的重要部门,而体育场馆服务又是相应体育服务产品的流经部门,因此,2个细分部门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关联性。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点出度为6,说明相比于其他体育产业服务业,该部门具有较强后向关联性,大力发展该部门可产生巨大的产业连波效应。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仍是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提升协同发展能力的基础保障。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点出度为5,该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可以作为中间产品提供给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培训与教育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5个部门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制造业在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管理活动、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业、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点入度较低,测度值均小于3,说明现阶段这些产业部门的外向辐射能力较低,向后产业关联较低,还没有达到能够与产业部门产生良好关联互动效应。就点出度而言,相较于其他服务性服务生产部门,体育场馆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等体育产品流通与经济技术交叉融合部门对其他产业中间投入需求较大,后向带动效果更显著。
从中心度来看,大致可以分成4个层次。第1层次:中心度系数为0.7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具有极强内向吸收能力(向前关联)和外向辐射能力(向后关联),有着较高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产业链波及最广,处于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心位置。第2层次:中心度系数在0.45~0.50的产业部门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场馆服务。这说明2个细分部门处于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次中心位置,反映了其他产业部门对该部门中间投入的使用相对较多,作为体育产业服务产品消费资料的特点。第3层次:中心度系数在0.40~0.45的产业部门分别为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较高的点出度与较低的点出度,意味着2个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具有较高的中间投入需要,即生产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提供给其他部门,它们的快速发展可产生巨大的产业波及效应。第4层次:中心度系数小于0.40的产业部门分别为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管理活动、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业、体育健身休闲活动6个细分部门。说明在研究期间内,这些产业部门向前和先后关联程度均较低,无法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扩散效应。
按照主导产业关联强度的选择标准,某一部门在产业内部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向前效应),并通过这种效应向产业其他部门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或全新的体育产品,与所有的产业之间都发生紧密的关联关系,可称之为主导产业(李亚慰等,2015)。然而,一直被学界逻辑演绎推导体育主导产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并没处于绝对的优势位置,在所有的辐射带动效应中,体育竞赛表演中心度只有0.35,体育休闲健身服务业更是最低,可以认为它并没有对其他产业部门形成理论的拉动效应。由此可见,现阶段体育竞赛表演和休闲健身服务业尚不完全符合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那么实证结果为什么处于相对最弱呢?在体育产业统计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加值来源于休闲健身活动、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游艺、展演组成的其他休闲健身活动。事实上,该部门的产值也非常小,在发展过程中并非是市场内生性行为,更多是依赖于政府行政部门推动下“平台做嫁接”以培养体育文化与消费观。但我国的教育制度、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经济状况制约了体育消费的拉动,还未成为大众的“刚需”(薛原,2019),由体育消费产生体育服务需求真正显现仍是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冯国有等,2018)。同时,部门对于体育用品的制造和销售、体育场地设施等物质资源消耗并不完全是经济技术的密切关联,更多是财政对基础性资料消费拉动的显现。因此,单纯使用体育公共财政支出来推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发展,忽视产业部门经济技术融合化、消费支撑方向多样化难以形成理论波及效能。
体育竞赛表演内向吸收能力和外向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在体育产业结构内部发生了关联断裂。究其原因,体育赛事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建立,体育赛事市场没有可供交易的产品也无法与体育产业内其他产业之间形成关联(杨倩,2011)。
2.2.2 中介中心度分析
应用中介中心度指标,揭示部门节点在体育产业网络结构中控制作用的大小,以识别主导产业和关键产业(图5)。
图5 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部门中介中心度示意图Figure 5.Departmental Intermediary Center in the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Network
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中介中心度最高,测度值为18.899,这意味着对整体产业网络结构的联系和中转作用较强,具有强大的资源控制能力,具备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从这一层面来讲,现阶段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比重相对较高具有其合理性。2008—2017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26.81%增长至2017年的57%,而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比重已经降到44%,且这比重仍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许多国家,这是我们的优势。1)立足于全球体育用品产业链,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也是全球能够独立生产体育用品种类最多的国家,且产业占比指标上和产业总量上所表现较高态势代表着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具有竞争优势(江小涓,2018);2)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作为其他服务业的中间消耗,在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可带动其他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且在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的联系起着传导作用。因此,未来我国要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快速提高、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需要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高度重视体育用品制造支撑与联动作用,而不是降低制造业的产出,自毁优势。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仍处在产业链中的加工生产环节,产品的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无法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强力的扩散拉动效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制造业要从偏重做减法向制造强国、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等增量等方向”。新工业革命的内核已经发生重要变化,体现为从工业角度的“要素集约”转向了“产业融合和社会经济变革”,意味着在未来体育用品制造发展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应以智能化发展为突破口,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与服务业的融合,拉长体育产品链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测度值为4.444,这说明竞赛表演业对体育产业其他部门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占据体育经济活动部分资源,具有主导产业部门的潜质。但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在体育产业结构网中并没有有获得绝对优势位置,没有同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等其他产业部门形成经济技术关联,也无法产生扩散效应。由此可见,现阶段进一步扩大体育赛事产业链的联动优势,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体育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群众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的运动项目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打造区域化精品赛事、引导扶持业余体育赛事、发展职业体育等,不断丰富体育赛事供给。同时,体育行政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提供合适的政府公共资源,完善金融、税收等产业政策,进一步拓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发展空间,发挥其在产业结构优化的中间桥梁作用。
体育场馆服务中介中心度为1.111,这说明体育较强部门合作性与资源控制使其成为物质资料提供部门向服务产品转换的关键部门。随着建筑技术进步、赛事市场活跃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场馆服务业不断与其他产业融合,不仅改善了经营现状,也拓宽了产品链,显现出一定的外部正效应。但较低的中介中心度,意味着体育场馆服务业对其他产业中间需求较低,与其他产业融合巨大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难以发挥体育场馆服务在产业网络结构中增长极作用。应充分发挥体育场馆服务业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中转作用,逐步探索不同类型的体育服务综合体(蔡朋龙,2017;王家宏等,2017)、智能化体育场馆以及小型多样的体育场地设施,以拓宽和延伸产业部门发展新空间,在丰富体育消费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体育场服务业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推拉作用。
2.3.1 模块提取
采用CONCOR方法(convergent correlations),直接消耗系数的二值化矩阵Z为输入选取选择最大分割深度为2,集中标准为0.2,可将体育产业11个细分部门划分为4个模块(block)(图6)。
图6 体育产业结构网模块分布示意图Figure 6.Distribution of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Network Modules
模块1: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5个细分产业部门。解释该模块特征最有利的证据是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中介中心度,即体育竞赛表演业是4大细分产业的经济技术关联的中介部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虽未完全包含在体育组织管理活动里,但体育组织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两者的交集占据了竞赛表演的绝大部分;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是体育中介市场产品生产的重要来源;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承担了体育竞赛商品、生产要素以及信息的流通传递功能;体育培训与教育是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中间知识积累产业,同时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可为体育培训与教育输出教练员等人力资源。所以该模块主要表现为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及延伸产业的特征。
模块2:包括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2个具有相似的经济技术关联结构的产业部门。2个细分产业部门在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有共同特征,即实物性部门对多行业发展的支撑性,是所有行业进行生产的最基本保障。因此,该模块主要表现为基础载体产业的特征。
模块3:是以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为单核部门的模块。该模块的突出特征是整个体育产业市场和消费理念的推动的重要部门,属于针对体育消费者个体,用于满足家庭或个人多元化体育需求生活需要的产业。
模块4:包括体育场馆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旅游、体育健康服务等)、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3个部门。该模块兼具生产性与分配性服务业特征,即作为中间投入为其他行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同时,承担商品、生产要素以及信息的流通传递功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是所有实物性产品进入市场交换的流通部门;体育场馆服务是体育物质载体转换为服务产品的关键部门;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是其他生产性服务业转换部门。
2.3.2 模块互动关系分析
CONCOR法对产业进行分块时产生一个各区块构成的密度矩阵,数值表示区块间关系集结程度,而模块间关系的本质是通过像矩阵(image matrix)的各个元素(块)体现(White et al.,1976)。所以,为了刻画区块间的关系,需要对密度系数进行像矩阵转换。模块密度二值矩阵处理时,仍需要设定阈值,即给定一个a值,高于a值时为1,否则为0。本研究将模块间关系纳入到整体体育产业网络结构中,选取体育产业网络结构密度值0.336 4为阀值,经二值化处理得出体育产业集聚模块的像矩阵(表6)。
表6 模块密度矩阵和像矩阵Table 6 Module Density Matrix and Image Matrix
根据模块关系的像矩阵画出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模块间互动关系图(图7),以直观地展示模块之间传递互动机制,反映体育产业经济的生产迂回程度与分工细化程度。
图7 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各模块互动关系Figure 7.Interaction of Modules in the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Network
模块2是整个网络的核心节点,其通过3条关系与其他产业模块都发生联系,且全部来自于其他模块的溢出。模块2的核心位置,与其基础支撑产业的特征非常匹配。模块1有2条关系线,分别与模块2、3存在溢出效应和接受效应。模块3与模块1、4不存在紧密关联,但可通过模块2形成联动关系,即推动模块2的发展可带动模块3与模块1、4的互动发展。模块4与模块1、2发生关联且全部为溢出效应,说明模块3对基础设施产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及相关延伸产业具有巨大的波及效用。模块1、2存在自反性关系(self-reflexive)特征。所谓自反性关系是指从一个模块出发,终点为模块本身的一种关系,如说明模块内部存在着相互支撑和相互消耗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具有自反性特征的集聚模块可通过自我生产和自我消耗的内部流通特性,促进模块内产业的非常规发展,且在不破坏产业链结构的同时,有利于提升体育经济规模性增长(王铜安,2014)。如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及延伸产业模块。以体育赛事为核心构筑竞赛管理、媒体、培训、经纪人产业链,可形成赛事内的服务经济、媒体经济与赛事衍生经济(如体育培训与教育)。与此同时,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与举办,可极大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体育旅游、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发展,并能有效影响和强化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促进体育旅游等与体育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扩展赛事外部衍生性服务经济效益。
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总体特征分析表明,体育产业内部环形网络经济已近形成,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依存、促进和互补联系。但体育产业内部各构成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程度较低,且过度依赖于实物性部门单向性支撑,影响了体育产业结构效益的溢出。如何做好产业部门经济技术关联效应的乘法,实现体育产业部门间融合产品链、资源链、服务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全链条再造,是实现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规模性增长的关键。不少观点依据国外体育服务业所占的比重高于体育用品制造业比例这一标准,按照不平衡发展、短板理论,将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和体育培训与教育等细分产业进行综合排序,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措施,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肯定地说,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并非是单纯的序列规划,也非“顾此及彼”的发展模式,因为过分强调产业均衡性增长,单纯依靠政策、财政倾斜会导致有限体育资源分布不均。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应综合不平衡发展论和短板论的优点,注重整体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体育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不仅要以细分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体育产业的贡献为参考依据,更应该注重各细分产业部门之间关系和关联效应,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措施,调整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部门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表明,各产业部门在体育产业结构网络中存在经济技术关联方向和程度差异性,使得不同产业部门在产业结构内部存在不同位置与角色。具体而言,实物性产业部门对于体育产业内部各部门的向前带动效果显著,而体育产品流通与经济技术交叉融合部门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带动效果更显著。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在体育产业网络结构中具有较强的辐射力与控制力,对部门间体育经济活动集散和中转作用较强,是现阶段的主导产业部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与细分产业部门形成了一定的关联关系,在体育产业内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是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部门。从这一层面来讲,现阶段的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核心层主导产业部门的确立与调整,也不是单纯通过产业政策、资金倾斜大力培养某一核心部门,而应该将系统化思维,精准化分析纳入到体育产业规划的整体布局,才能实现体育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换言之,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体育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依然靠体育制造业和服务共同发力,应准确分析各部门在产业结构内部之间经济技术关联的位置与角色,有针对性的培育与发展主导、关键产业部门,而不是只依赖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或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主导效应,毕竟现阶段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非“阶段”。
从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模块分析来看,体育产业呈现出一种“总体分异、模块聚类”的较为复杂的结构特征。具体而言,具有相近的外部关系和网络位置的产业部门组成“结构对等”的集聚子群,可划分为4大模块。模块之间互动关系表现出复杂的嵌套式产业链,使体育产业构成一个有序、复杂的结构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充分利用体育产业嵌套式结构,整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合理化体育产业发展路径。例如,进一步发展体育载体产业模块,充分其在体育产业分工体系的支撑作用,可进一步扩大体育产业整体优势。近年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健身路径等体育用品,在满足群众体育健身、心理和社会交往等不同层面健身需求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发展。下游延伸产业反哺上游核心产业层,使生产迂回程度加深,不断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体育休闲健服务为单核模块,仅对基础载体模块形成了单向消耗关系。进一步扩大体育产业体系专业化分工与体育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应在供给侧改革进程中,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多业态融合、消费方式多样化为重点,构建适度竞争、消费挂钩、择优扶持的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休闲健身市场的内生性发展,以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实现体育产业结构整体短期效益规模性提升,可优先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及其延伸产业模块、体育体育载体产业模块,充分利用其自我生产、自我消耗的特性,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增长的非常规发展。
在整体层次上,研究期间内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网络符合小世界网络特征,体育产业内部环形网络经济已经形成。整体产业内部部门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联系不够紧密,更多表现为实物性产业部门的单向支撑关系,制约了体育产业协同与高质量发展。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先后序列,应将产业部门经济技术依存关系纳入到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繁荣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用品制造等实物性产业部门发展,在政策和资源配置等重点支持产业部门间“技术”“市场”“业务”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内容、服务与形式创新,打造体育全产业链条,以提升体育产业综合实力。
单点层次上,实物性产业部门对于体育产业向前带动效果显著,而体育产品流通与经济技术交叉融合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后向带动效果更显著。大力投资和发展这类产业,能对其他产业形成拉动效应,可释放其在产业优化结构的乘数效应。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前后关联产业链较长,辐射力拉动效应明显,且对部门间体育经济活动集散和中转作用较强,符合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体育场馆服务和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与体育产业其他部门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占据体育经济活动部分资源,是当前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部门。在制定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时,通过不同产业部门在体育产业内部构成间经济技术联系方式所扮演的角色与位置,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措施,审慎选择主导产业。
在“亚”结构层次上,体育产业结构网存在局部集聚特征,可划为基础载体模块、体育竞赛表演及延伸产业模块、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为单核部门的产业模块、兼具生产性与分配性的服务业模块。基于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经济技术联系所形成的产业分工体系,科学地划分体育产业分类及层次,并通过产业链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整合模式,能够使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政策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本研究仅借助复杂网络对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之间经济技术联系方式进行了基础的描述性工作,而充分利用产业部门经济、技术关联性形成的内在机制(如部门间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合理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将更为重要。另外,受限于数据的滞后性,本研究只对2015年这一时间片段的静态网络特征加以分析,随着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统计工作的开展,今后的研究应试图在统计数据比较完善时,从体育产业结构网络时序演变所表现的特征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