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香莲?刘佳卓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大众的主流阅读方式。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和表现场景带给读者更加沉浸的阅读体验,也帮助读者不断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文章以互动解谜游戏书为例,从写作方式、表现形式和功能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利用场景建构读者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并阐释沉浸式阅读和深度阅读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指出5G时代阅读产品场景构建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深阅读;沉浸式阅读;互动解谜游戏书;场景建构
【作者單位】邓香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刘佳卓,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受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华东师大社)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资助(19PJC031)资助。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5.004
一、互联网时代的阅读
数千年以来,阅读一直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活动。通过阅读,中华的优秀文明才得以传承和发扬,我们的精神世界才更加深邃有力。国际阅读学会曾在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也正是基于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民阅读,“全民阅读”已经连续8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宣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2],阅读对个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新技术环境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的阅读需求、阅读动机和阅读方式都在嬗变,新的媒介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主要的阅读载体,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大众的主流阅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内容呈几何级增长,更新速度和传播效率都在快速提高。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却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泛读、略读、快餐式浏览大行其道,深度阅读成为一种稀缺物[3]。虽然浅阅读同样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知识面,但是这种阅读行为获取的知识深度不足,能真正转化成为个人认知范畴内的知识也非常有限[4]。因此,了解深阅读的重要性,培养深阅读的习惯,对个人素养和境界的提升、建设书香社会乃至文化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深阅读的研究和探讨中,我们不难发现,处于深度阅读中的读者不仅是信息的简单接收者,而且是参与者。换言之,只要读者能够发现信息的价值,那么即使碎片化的阅读也可以转变为深阅读。虽然我们无法操控读者个人的阅读行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新的媒介技术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务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促进深阅读的产生。为此,学界与业界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阅读与场景的融合。
在传统媒体条件下,人们接触阅读媒介的方式比较有限,阅读的场合更多地被局限在固定的场所如书桌前,呈现方式也常被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场景,时空的障碍也被打破: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可以得到更加细致的描绘,借此也可以获取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以《西游记》为例,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群体,出版社开发了不同媒介形式的全媒体版本,读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任意产品在适合的场景下阅读。这种基于场景的新阅读范式,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洞察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阅读心理与需求[5],通过场景搭建起读者与内容之间紧密的桥梁。
除了与阅读场景适配,新技术支持下的阅读产品还尝试在功能设计上添加场景感,通过建立情境,唤起读者的情感,使读者获得更多的互动体验。例如,故宫出版社推出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和《谜宫·金榜题名》就是通过线上APP与线下实体书和道具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代入角色解开相应的谜题,从而推动情节发展。该书在装帧设计方面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古代真实场景,加入多样化的互动元素,让各种感官系统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并将书籍内容拓展至故宫博物院,实现虚拟故事与实际场景的有效对接,提高读者的沉浸式和交互性体验。可以说,沉浸式体验是一把打开深阅读的钥匙,读者的体验感越强,卷入度就越高,阅读效果就越明显,也更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二、万物互联时代的沉浸式阅读场景构建
互联网的快速传输、超文本链接让传播场景呈现诸多可能性,互联网用“连接一切”的方式重构了社会、市场和传播形态[6]。在新技术的支持下,阅读场景实现了与学习场景、工作场景、娱乐场景等一切场景的实时无缝对接,从而使读者沉浸在场景当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这种沉浸式阅读场景的构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现实场景的融合,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虚拟场景的建构,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增强读者的交互感受。
1.现实场景的融合
万物互联互通时代阅读场景的构建,不仅要求内容与场景的适配,还要求表现形式与特定场景下的阅读需求相匹配[5]。人们在通勤场景下和在学习场景下对内容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对呈现方式的偏好也是不同的,满足这一要求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根据读者所处的不同场景提供相适配的阅读产品和服务。以有声读物APP为例,其针对睡前、清晨、车载等高频场景推出了特定场景下的阅读产品,用户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设置阅读时间、播放顺序以及调整播放速度等。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不少企业还将产品布局到智能家居、手表、音箱等媒介上,大大激发和拓展了人们在做饭、运动、打扫卫生等场景下的阅读需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还可以更加充分地挖掘用户的阅读数据和行为,精准描摹用户画像,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匹配的个性化精准服务。
2.虚拟场景的建构
在传统阅读行为中,书籍的呈现方式受限,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图片获取抽象的信息内容。但是在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新技术不仅可以把阅读与不同的阅读场景相匹配,还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创设虚拟场景,从而增强读者的沉浸感。例如,童书就是虚拟场景建构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主要表现在结合文字、图像与三维立体设计艺术,推出立体书、触摸书、翻翻书、洞洞书等多种书籍设计作品。这类书籍要么在基础页面上综合使用轮转、翻折、拉条等多种立体结构,读者翻开书页就能看到内容场景;要么运用不同的纸张类型和材料模拟不同的触觉体验;要么通过特殊的裝帧形式或者插入声音装置增加听觉体验,当读者翻动书页或者触发机关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从而调动读者的多重感官体验。
3.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提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就不得不提到增强现实技术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VR、AR技术将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以更加真实的效果同步呈现在读者眼前,塑造了一个全息式、立体化的三维模拟空间,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内容。只需一个简单的操作,读者就可以走进书籍创造的虚拟世界,无论是风雅厚重的古代社会,还是科技感强烈的未来社会,用户都可以“来去自由”,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的体验。在塑造虚拟环境的同时,技术还增添了很多传感器和感官功能,最大限度地赋予读者互动权利[7]。读者可以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根据自己的想法决定故事的情节和发展方向,通过辅助工具加入到场景的游戏环节中。这样,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积极的参与者,从而进一步成为虚拟场景的创造者。
三、互动解谜游戏书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建构
互动解谜游戏书,顾名思义,即以书为实体,根据书中情节与附属的线索配件不断解谜推理,进而寻找结局的创意出版产品[8],像《蓝猫环球探险》《冒险小虎队》等,都属于互动解谜游戏书。这种“道具+图书”的设计方式制作成本昂贵,应用范围比较有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只停留在少儿启蒙科普的阶段。直到2018年,故宫出版社与奥秘之家合作出版了《谜宫·如意琳琅图籍》,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将纸质书、道具与APP融合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一经上线便好评如潮。数据显示,开启网络众筹的《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不到24小时就刷新了出版业众筹的纪录,最终的众筹金额超过2000万元。继《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之后,故宫出版社第二本解谜游戏书《谜宫·金榜题名》也在2019年出版发行,豆瓣评分高达9.0分。在故宫出版社之后,更多的出版社、博物馆也纷纷加入到解谜游戏书的行列当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问秦》、迪士尼的《漫威:绝密档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古董局中局:无尽藏》等,也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注入新的活力。
互动解谜游戏书之所以能如此火爆,获得市场收益和读者口碑的双丰收,根本原因在于其利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充分调动起读者的感知系统,令读者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并将自己代入书本的角色中,塑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基于前人的理论基础和调查研究成果,本文从叙述手法、表现形式以及功能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互动解谜游戏书如何建构读者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1.代入式写作方式,增强读者的情感体验
互动解谜游戏书的选题主要以悬疑题材为主,通过推理的方式解开故事谜题,以探险、凶杀案、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为主要故事走向。但是不同于一般的推理小说,互动解谜游戏书打破了传统阅读中的传受关系,读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参与到故事情节当中,跟随书中的提示主动挖掘线索,按照自己的频率推进故事的剧情发展。
在写作方式上,互动解谜游戏书大多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查茅斯恐怖事件》的故事源于“我”收到的一封关于小镇查茅斯的信,随后“我”来到小镇,探老宅邸、进疗养院、访警察局、寻地下室,最终揭开了小镇的秘密。传统书籍的阅读顺序和叙事架构都是固定的,读者只能按照作者设定好的思路按部就班地阅读。而互动解谜游戏书的文本内容是开放性的,支线剧情和多重结局的设定可以让读者自行决定故事的走向,赋予读者一定的自主权。例如,《谜宫·金榜题名》除主线剧情外,还设置多条支线剧情、番外以及专属版结局,读者可以自由选择,并解锁相应的内容。
在选题上,互动解谜游戏书的内容大多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或文物,与博物馆合作衍生为文创产品。依靠博物馆丰富的历史主题,以真实的历史情境为依托,创作团队在故事中融入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风俗习惯、古建筑、名人等,在行文细节上也仿照古人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历史的共振感,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故宫出版社出版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还增设了实地探索环节,读者在相应环节中可开启任务,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打卡并领取惊喜礼品。这种设定从循规蹈矩的阅读模式中跳脱,让故事情节与真实生活产生连接,使读者沉浸在全要素场景传播之中,增强代入感。
沉浸式体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一般情况下,互动解谜游戏书在内容的创作和谜题的设置上都采用循序渐进的手法,谜题难度递进提升,进而使读者始终保持在沉浸状态当中。
2.多样化表现形式,提升读者的互动体验
传播的场景化改变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和阅读习惯,流动性、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呈现方式正在重塑出版业格局。与传统书籍相比,互动解谜游戏书采用“图书+APP+实物道具”三种手段相结合的形式,不仅能读能看,还能玩能互动,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在视觉设计上,《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线上APP高度还原了清代的社会图景,并根据故事情节为每一个人物都设计了对应的人物形象,针对不同的场景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画面和音效,实现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另外,读者还可以通过点击、滑动等不同的方式收看动画特效、与人物进行对话、查找线索等,使读者沉浸在人机互动的声画体验中。
除了APP,互动解谜游戏书还会附赠精美的实物道具,与书籍一起作为谜题的线索供读者开发。书籍装帧设计大师杉浦康平曾提出“五感说”,认为“完美的书籍形态应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互动解谜游戏书即在书籍设计上设置了各种开合、裁剪、翻转、折叠等巧思,采用牛皮纸、宣纸、白卡纸、新闻纸等不同类型的纸张,添加掀翻页、旋转页、折页、层次页等形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书籍阅读模式,还将书本从平面拓展为立体,调动起读者的感官系统,使读者更专注于阅读体验的享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的互动解谜游戏书《问秦》以秦始皇帝陵为线索展开,内设40多个道具,包装盒内部即是一个完整的微型地宫,以上面覆盖的文件为封土,揭开就能看到上宽下窄、呈倒金字塔状的“黄肠题凑”,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帝陵的威严宏伟。
互动解谜游戏书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还体现在读者的动手参与中。创作团队设计的道具都是最原始的素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自己动手去制作和搭配,形成最终的成品并且加以利用。在《古董局中局:无尽藏》中,读者需要通过将道具纸折叠、裁剪、平移、翻转等操作获得新拼凑的文字,或是将原始道具照片沾水、加热获取隐藏在照片中的图案,从而解开谜题。这样的互动体验是传统平面图像阅读无法带来的,不仅让读者在阅读时体验动手的快感,还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全身心投入到书籍所创造的内容世界中。
3.游戏功能加入,增强读者阅读的趣味性
游戏化是在非游戏情境中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9]。与传统纸质书相比,互动解谜游戏书吸纳了手游、桌游的元素和设置,将游戏的设计理念和呈现方式融入阅读中。有研究者从场景要素、规则要素、任务要素三个方面阐释游戏[6]。互动解谜游戏书的创作同样包含了这三种要素,这与游戏理论不谋而合。得益于精良的制作工艺和新媒体技术,虚拟画面与实物道具之间得到紧密的结合,读者很容易进入书籍所创造的沉浸式场景中,成为“游戏”世界的主角。解谜游戏书的谜题类似于游戏中的关卡,即游戏规则,只有闯关成功才能继续探索后面的关卡,从而解锁新的游戏任务。同时,读者可以在APP页面上随时查看自己的进度和成就数量,每成功解锁一个任务,相应画面就会被点亮,让读者产生自我实现的快感。
研究表明,游戏中的即时反馈给玩家以不断的刺激和成就感,玩家也通过反馈获得对实时状态、付出和成就的有形感知,从而获得一种全局掌控感[6]。互动解谜游戏书在游戏化设计上遵循了这一原理,利用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正面反馈即读者若解密成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就卡,并且顺利进入下一章节,利用故事的未知性驱动读者继续阅读、探索,这种做法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当然,如果仅仅是正向反馈,长久下去也会让读者感到厌烦,从而丧失对游戏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恰当的负面反馈,也就是失败的惩罚。适当的挫败不仅不会挫伤读者的积极性,反而可以激发他们的动力,吸引他们再次挑战。
四、基于场景的沉浸式阅读未来可期
阅读是一种进阶式增长的行为,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深阅读不仅可以使读者纵深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还可以使其超脱文字的范围进行批判性思考,即达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尤其是当下,深阅读可以使人沉下心去領悟书籍的魅力,从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伴随着数字时代的演进,以5G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由点及面、由易到难实现与各行各业融合的同时,也将场景深深地嵌入出版的基因中[10]。
在对现实场景的融合上,5G技术无论是在速度、容量还是在规模上都有了更大提升,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整合应用,可以对用户的阅读时间、地点、偏好等个性化要素做出更加精准的研判,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匹配的内容形式和服务模式,用户的个人阅读场景将更加清晰。在万物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书籍作为一种智能产品实现了各种场景的无缝衔接,真正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的,“一切媒介作为人的延伸,都能提供转换事物的新视野和新知觉”[11]。需要注意的是,技术赋能只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利用技术营造阅读场景,目的是让读者通过沉浸式阅读对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借此培养大众深度阅读的习惯。因此,开发人员要合理运用技术手段,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对其阅读心理活动做出精准的检测和评估,在阅读过程中提供恰当的干预,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在对虚拟场景的建构上,一方面,将5G技术融入VR、AR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VR图书在时间延迟、产生眩晕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降低技术的使用成本,真正打破线上与线下、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从而营造更真实、细致的场景氛围,使沉浸式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5G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运营者创造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读者作为参与者沉浸在阅读中的同时,获得更加即时、有针对性的反馈,从而改善当前机器人式的“模板化”交流,增强阅读服务的人性化和人情味。5G技术的商用普及正在加快融合技术与内容,场景元素在推动人们深阅读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因此,出版行业要更快适应时代的发展,遵循行业发展规律,积极谋求新媒介技术与阅读产品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沉浸式阅读场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晓新. 阅读的社会保障:依据、原则和主要内容[J]. 出版发行研究,2019(12):5-12.
[2]全民阅读:在变局中开新局[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1-04.
[3]李桂华. 深阅读:概念构建与路径探索[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6):50-62.
[4]王珊. 新媒体时代国民阅读现象研究—深阅读与浅阅读的融合[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5]邓庄. 场景视阈下移动阅读APP的发展策略[J]. 出版发行研究,2018(10):86-90.
[6]喻国明,杨颖兮. 参与、沉浸、反馈:盈余时代有效传播三要素——关于游戏范式作为未来传播主流范式的理论探讨[J]. 中国出版,2018(8):16-22.
[7] 狄野. 虚拟现实技术对数字阅读行为的影响研究[J]. 编辑之友,2016(12):23-26.
[8] 博物馆互动解谜游戏书火了,南京该怎么做[EB/OL]. (2020-12-21)[2021-03-05]. https://new. qq. com/rain/a/20201221A0EP5N00.
[9]凯文·韦巴赫,丹·亨特. 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M]. 周逵,王晓丹,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10]李华君,张智鹏.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的用户新体验:场景感知、场景生产与入口把控[J]. 出版发行研究,2019(5):17-21.
[11]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何道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