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堂”

2021-04-16 15:52富丽
月读 2021年4期
关键词:牵牛盖房子形容

富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堂”是中国古代房屋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堂”最初是指“人工筑成的方形土台或房屋的地基”。《尚书·大诰》:“厥子乃弗肯堂,矧(shěn,况且)肯构?”清代学者俞樾在《群经平议·尚书三》中解释说:“古人封土而高之,其形四方,即谓之堂。”在前面的句子当中,“堂”指立堂基,“构”指盖房子。句子的原意是,他的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盖房子呢?这是以造屋为喻,说明儿子无法继承父亲的事业。后来,由此产生的“肯构肯堂”一词却常常被反用其意,比喻子承父业。

“堂”进一步可以指“建于台基之上的建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堂”释为“殿”,实际上,“殿堂”之义是在“堂”的本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堂”

堂普遍较高。《韩诗外传》卷七:“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以一仞为八尺(也有七尺之说)计,九仞是相当可观的高度。这虽然是艺术上的夸张手法,但也足以说明堂之高大。汉代贾谊《治安策》:“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以堂比拟帝王,也是建立在堂普遍较为高大这一客观事实基础上的。

后来,“堂”又泛指房屋的正厅。古人居住的主体建筑一般坐北朝南,前面是堂,堂后为室,二者由户相连。由于整幢房子是建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厅堂必须先上台阶,故有“升堂”之说。《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对仲由造诣的评价:“由也,升堂矣,未人于室也。”先阶,后堂,再到室,这种由外至内、循序渐进的次序被孔子用来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他看来,仲由的技艺虽未达于内室,却也到了厅堂之上,也就是说,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了。“升堂入室、登堂入室”等说法即源于此。例如《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kǔn,内室)奥。”

“堂”字的字形演变

古代的堂通常沒有南墙,所以格外敞亮。《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正是因为堂前无墙,坐在堂上的齐宣王才能看到牵牛的人从堂前走过,并目与之交谈。

古代的堂不仅敞亮,而且由于它是公开议事、接待宾客的场所,所以通常装饰华丽。堂的这些特征赋予其庄严、宏大等意义,比如堂皇、堂堂正正、堂而皇之、堂哉皇哉等一系列词语都具有这方面的含义。“堂”字的重叠形式“堂堂”在古文中十分常见,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庄严、宏大等。《论语·子张》:“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是说子张的仪表端正庄严。岳飞《题青泥市萧寺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其中的“堂堂”是形容志气宏大。《史记·滑稽列传·优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则是形容楚国国力强大。

从古代家族源流来看,在一个大家庭中生活的兄弟,他们共用同一个“堂”,于是,他们的后代就以“堂”来表示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如“堂叔、堂兄、堂姐”等。据考证,这里的“堂”实际上是“同堂”的省略,最初正是就其同堂共处的身份而言的。

猜你喜欢
牵牛盖房子形容
动物盖房子
那些花儿
在极地盖房子
动物盖房子
别无长物
一干二净
废寝忘食
夏天的花园
“牵”字等
Walk on Eg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