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建茶,品佳茗,思陆羽

2021-04-16 05:06杨多杰
月读 2021年4期
关键词:林逋名茶陆羽

杨多杰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唐]林逋《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茶》

有年入冬以后,我请师傅绘制了一批梅花纹的盖碗与品茗杯。这批茶器分成两种,一种画鹅黄的蜡梅,另一种画粉红的寒梅。南宋杜耒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赏梅大都要去公园才行。那就用这梅花纹的茶器,为茶汤增几分颜色吧。

说起咏梅的诗,我们会想起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七律二首。下面抄录其第—首,与诸位读者共赏: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暗香”一联,被认为是咏梅的千古绝唱。欧阳修说:“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司马光称其“曲尽梅之体态”。苏轼称此联“决非桃李诗”,写出了梅花的个性。至于姜夔咏梅自度曲特以《暗香》《疏影》命名,更成为此后词人咏梅常用的词牌。

林逋之所以写梅传神,是因为他爱梅成癖。癖字,带个病字头,但并不一定是贬义,也可理解为病态美。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岁漫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孤山,养梅饲鹤,终身不娶,人称“梅妻鹤子”。宋真宗礼遇之,赐粟帛。死谥和靖。他的诗歌,多写隐逸生活及自然风光,读起来如白茶般淡雅。

梅妻鹤子的典故,是千古美谈。但仔细想想,一个人生活里如果除了妻子就是孩子,似乎还缺点什么吧?没错,缺朋友。正所谓爱情、亲情、友情缺一不可。林逋是隐士高贤,寄情于自然之物,而非世俗生活。他以梅为妻,爱情算有了。他以鹤为子,亲情也有了。那么问题来了,林逋有朋友吗?

肯定有。茶,就是陪伴他的好友之一。《全宋诗》收录林逋诗四卷,其中涉及茶事的诗有二十四首。从诗文来看,和靖先生一年四季都在饮茶。

在林逋的茶诗中,流传最广的是《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茶》,我当年开设《跟着古诗学品茶》课程时,就是用这首七绝当定场诗的。

这首茶诗一共才二十八个字,而题目却有十八个字。所以我们聊这首诗时,一般都不说诗名,可能是觉得太冗长吧。但是研读茶诗,题目却是很好的切入点,往往会给我们很多信息。所以,对于这首茶诗还要从题目聊起。

殿丞,是官职。吴殿丞,是尊称。这位吴大人,非常懂得林逋的性格,所以他送来的礼物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绫罗绸缎,而是文雅的笔、墨和建茶。其实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更应看作是一种好物的分享,我觉得好用的笔,也给你买—支;你喝着不错的茶,给我也来一份。只送对的,不送贵的,这才是真朋友呢!

林逋本就是浙江钱塘人,早年游历江淮,后隐居杭州孤山。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茶区之间度过,也一定喝过不少好茶。但林逋写茶的诗中,真正提到具体茶名的却只有一次,那便是吴殿丞送的建茶。这种茶,到底有什么妙处?咱们在正文中寻找答案吧。

开头两句,写的是碾茶与点茶。石碾下,乳花中,展现的是建溪春的魅力。这里的建溪春,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建茶。最早推崇这种茶的人,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李氏。宋代蔡絛《铁围山丛谈》中写道:“建溪龙茶,始江南李氏,号北苑龙焙。”因此,林逋笔下的建茶,就是大名鼎鼎的北苑贡茶。

其实唐代的贡茶,是陆羽推崇的阳羡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就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阳羡茶先由茶圣品题,再由皇帝代言,所以最为唐代文人所珍视。当时的建茶,尚未崭露头角,因此也几乎不见于唐代茶诗当中。

但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情况有了变化。首先,王审知建立了闽国,对于本土的建茶大为推崇。唐末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一诗,歌咏的已是建茶了。保大三年(945),南唐俘虏了闽王延政,得到了建安之地。《十国春秋·南唐二》中记载:“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日京挺腊茶之贡,始罢贡阳羡茶。”所以在宋朝建立之前,建茶已经取代了阳羡茶的贡茶地位。宋代的文人,对于建茶更是倍加赞赏。建溪春,终成天下第一名茶。

然而,这样美妙的建溪春,却不是谁都懂得欣赏的。爱茶人眼中的石碾轻飞,可能在常人看来是制造噪音。爱茶人眼中的乳花满碗,可能在常人看来是泡沫一片。有些人,嘴上喊着非建茶不饮,但其实只是看重建茶的名贵而已。在隐士林逋看来,达官显贵多是附庸风雅之辈。

诗人喝着宋代的名茶,怎么会突然想起唐代的茶圣呢?原来,宋人在诗歌中常常爱与古人唱反调。茶诗当中,也屡见“翻案之作”。宋代的茶事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点茶法代替了煎茶法,北苑茶压倒了阳羡茶。所以宋人在品啜之余,特别爱以建茶未人《茶经》品第之林而大发议论。

例如北宋蔡襄《和杜相公谢寄茶》一诗,就是典型的“翻案之作”。其文如下:

破春龙焙走新荼,尽是西溪近社芽。

才拆缄封思退传,为刘甘旨减藏家。

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

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

此诗前面的六句,猛夸一顿北苑茶。结尾笔锋一转,甩出“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两句闲话。您瞧瞧,就因为没喝过北苑茶,陆羽都成了浪得虚名之辈了。

宋代文人普遍认为,北苑的好茶一直都在,只是前人不能慧眼识珠罢了。例如北宋黄儒《品茶要錄》一书开篇便写道:“说者尝怪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其实唐代的福建,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因此就算当时北苑真的有极佳的茶青,估计做出来的成品茶质量也远不及湖州、常州等地。加之福建距离长安太远,茶叶运输成本过高。所以不管怎么考量,北苑茶在唐代都火不了。茶圣陆羽,当然也不可能替北苑茶代言了。

中国名茶的兴衰流变,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一款名茶是否能够流行起来,与地理位置、制作工艺乃至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只有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一款茶才可能扬名天下。宋代文人因《茶经》不载建溪茶而“却笑虚名陆鸿渐”,就显得太矫情了。

林逋的这首茶诗中,却没有透露出对陆羽的丝毫嘲讽。诗中的“忆”字,用得既巧妙又有温度。一方面,使读者感到林逋与陆羽之间,在现实中虽有距离,但在精神上又有联系。另—方面,古诗中“忆”字多用于亲情友情之上,例如唐代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就是手足之情,又如唐代王昌龄的《送魏二》一诗:“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以一个“忆”字,将读者带入虚拟的场景中,借此表现朋友行旅途中的孤独。同时,还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挂念与留恋。林逋与陆羽,虽相隔数百年,却如知己好友。桌上的《茶经》,仿佛就是陆羽留给林逋的信物一样。一眼望去,不由得睹物思人。

林逋思忆陆羽,是因为喝到了好茶。饮茶这件事,既可独乐乐,也能众乐乐。如今我们得到一份好茶,不也总会想着与家人朋友分享吗?前两句诗文,尽写茶事之妙。但茶汤再美,也只是空斋独赏。作者把茶汤写得越美,也就越反衬自己知音难觅的孤独感了。

陆羽的时代,建茶还没有崭露头角。所以林逋所饮的建溪春,茶圣自然也没喝了。林逋心中暗叹:老陆啊老陆,你真是懂茶之人呀!这么好的茶,你要是能喝上一口那该多好啊!可惜你人不在了,不然真想与你分享啊……

林逋以流畅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写出了天下爱茶人心中想说却没有恰当语言加以形容的话。与蔡襄等人的矫情相较,二者高下立判。这首茶诗,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绝非偶然。

唐宋元明清以来一直到今天,中国名茶一定是越来越好喝了。所以在喝茶这件事上,大可不必有“九斤老太”的感叹。当下的爱茶之人,喝过的好茶远比茶圣陆羽要多。遇到一款高山老树单丛,或是十年自存的老白茶,您会不会也像林逋一样,想起陆羽呢?

猜你喜欢
林逋名茶陆羽
陆羽品茶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网红
不捧场的好朋友
林逋梅妻鹤子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第一次放孔明灯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
话题互动
轻财足以聚人